2025斯隆研究奖,最新名单刚刚出炉!
今年,126位杰出的职业生涯早期科学家,荣获「诺奖风向标」斯隆研究奖。
这些学者凭借卓越的成就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功跻身美国和加拿大新一代科学领军人物的行列。
他们分别来自各个科学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经济学、地球系统科学。
今年,计算机科学领域,共有22位学者入选,其中华人科学家有8位。
其中一些分别来自国内高校的校友,有清华姚班校友Zhihao Jia、清华校友苏煜、上交大校友Sharon(Yixuan)Li、浙大校友Wen Sun、港科大校友汪骁等等。
每位获奖者将获得7.5万美元的奖金,可在两年期限内灵活运用于任何与其科研工作相关的支出。
作为「诺奖风向标」,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旨在奖励那些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年轻学者。
该奖项之所以享有盛誉,部分原因是因为许多往届获奖者后来都成为了科学界的杰出人物。
迄今为止,已有58位获奖者获得了诺奖,其中包括去年获得物理学诺奖得主John Hopfield。
Sloan基金会主席Adam Falk表示,「这些杰出的学者已经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相信他们将以非凡的方式塑造其研究领域的未来」。
接下来,一起看看今年入选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者。
计算机科学
华人学者
Zhihao Jia,卡内基梅隆大学
Zhihao Jia现在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助理教授。
他于2020年获得了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学位,导师是Alex Aiken和Matei Zaharia。此前,他曾在清华大学姚期智教授指导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获得了学士学位。
Zhihao Jia的研究兴趣主要在计算机系统和机器学习(ML)的交叉领域。
特别是,他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为机器学习应用,如大模型和GenAI任务构建高效、可扩展和高性能的软件系统。
Sharon Yixuan Li,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Sharon Yixuan Li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系的助理教授。
在此之前,她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与Christopher Ré合作。此前,她于2017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John E. Hopcroft教授。
2013年,她还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学荣誉学士学位。
她的研究重点是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的算法和理论基础,致力于解决开放世界中模型开发和部署的挑战。
目前,其团队的重点是构建负责任的前沿模型,如LLM和多模态大模型,致力于深入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何时会失效,以及如何有效地使它们与人类需求和愿望保持一致。
Yu Su(苏煜),俄亥俄州立大学
Yu Su是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杰出助理教授。
他曾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在清华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
Yu Su研究兴趣主要在人工智能领域,主要关注语言作为推理和交流载体的作用。最近,他本人花费大量时间研究语言智能体,这是一类新兴的AI智能体,其特点是具有语言理解和产出能力
Wen Sun,康奈尔大学
Wen Sun目前是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助理教授。
在加入康奈尔之前,他于2019年-2020年在微软纽约研究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此前,他于2019年6月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Drew Bagnell。
他还在2014年获得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2012年获得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和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两校双学位项目)。
Wen Sun的研究兴趣在于强化学习、人工智能和决策制定(Decision Making)。
Xiao Wang(汪骁),西北大学
Xiao Wang是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助理教授。
此前,他曾获得了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导师是Jonathan Katz,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士学位,导师是Ke Yi。
他的研究兴趣非常广泛,涵盖计算机安全、隐私和密码学。最近,他一直在研究实用多方计算、零知识证明和基于格的密码学,以及它们在机器学习、数据库、形式化方法、健康信息学和法律领域的应用。
Xiaolong Wang,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
Xiaolong Wang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ECE)的助理教授。
在此之前,他曾在UC伯克利跟随Alexei Efros和Trevor Darrell做博士后研究。
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机器人学博士学位,导师是Abhinav Gupta。在中山大学(广州)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华南农业大学获得了软件工程学士学位。
David J. Wu,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David J. Wu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科学系的助理教授,也是密码学组的成员。
在此之前,他曾是弗吉尼亚大学(UVA)计算机科学系的助理教授。
他于2018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导师是Dan Boneh。2013年,他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硕士和学士学位。
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在密码学和计算机安全领域。
Amy X. Zhang,华盛顿大学
Amy X. Zhang是华盛顿大学保罗·艾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助理教授,同时也是社会未来实验室(Social Futures Lab)的负责人。
她曾获得了MIT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导师是David Karger;在剑桥大学获得了高级计算机科学哲学硕士学位,导师是Cecilia Mascolo;在罗格斯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导师是Mor Naaman。
她的研究领域是人机交互(HCI)和社会计算,致力于设计和构建系统来改善在线对话、协作和理解。
其他学者
David Bau III,东北大学
David Bau是东北大学Khoury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
他在MIT获得博士学位,在康奈尔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他的研究方向是深网的结构和解释。目标是为人类协作软件工程奠定基础,让人类和机器学习的模型彼此教学和学习。
Raul Castro Fernandez,芝加哥大学
Raul Castro Fernandez是芝大的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
他的研究兴趣为数据管理,数据科学,数据库等。他建立了用于发现、准备和处理数据的系统,研究目的是了解和利用数据的价值。
Lydia B. Chilton,哥伦比亚大学
Lydia B. Chilton是哥大的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
她在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MIT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曾在斯坦福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兴趣为图形和用户界面、自然语言处理和言语、AI和ML等。
Natacha Crooks,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Natacha Crooks是UC伯克利EECS系的主力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系统,数据库和安全性的交叉点。
他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在剑桥获得本科学位。
Mohsen Ghaffari,麻省理工学院
Mohsen Ghaffari是MIT EECS系的副教授。
他的研究领域是在理论计算机科学方面,重点是分布式和并行算法。他于MIT获得博士学位。
Marzyeh Ghassemi,麻省理工学院
Marzyeh Ghassemi是MIT的教授,领导健康机器学习实验室。
此前,她曾是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医学院的助理教授。
她在新墨西哥州立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和电气工程学理学学士学位,在牛津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在MIT获得博士学位。
Allison Z. Koenecke,康奈尔大学
Allison Z. Koenecke是康奈尔大学的信息科学助理教授。
她的研究兴趣在于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集,重点是算法公平。
此前,她曾在微软研究院新英格兰担任机器学习与统计学组的博士后研究员,在斯坦福大学计算与数学工程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Himabindu Lakkaraju,哈佛大学
Himabindu Lakkaraju是哈佛大学的助理教授,在商学院和计算机科学系任职。她在斯坦福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她的研究兴趣在于可信赖和可监管的AI领域,改善各种AI模型的解释性,公平性,隐私性,鲁棒性和推理能力。
Andrew Owens,密歇根大学
Andrew Owens是密歇根大学EECS系的助理教授。
他在MIT获得博士学位,在UC伯克利担任博士后,此前是康奈尔大学的本科生。
研究兴趣为多模态学习、从视频中学习和图像取证。
Deepak Pathak,卡内基梅隆大学
Deepak Pathak是CMU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助理教授,同时是机器人研究所的成员。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机器人学的交叉领域。
此前,他曾在Meta AI Research担任研究员,并在UC伯克利担任访问博士后。他在UC伯克利获得博士学位,在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本科学位。
Lerrel Pinto,纽约大学
Lerrel Pinto在纽约大学Courant计算机科学系担任助理教授。
他曾在UC伯克利从事博士后研究,在CMU机器人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完成本科学习。
他领导着通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GRAIL),研究涉及机器人学习和决策制定,重点是大规模学习、感官数据的表征学习等。
David Rolnick,麦吉尔大学
David Rolnick在麦吉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Mila - 魁北克人工智能研究所担任助理教授,并担任加拿大CIFAR人工智能主席。
他的研究专注于通过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推动机器学习领域的创新,包括生物多样性监测、土地利用分类、气候模型仿真和材料发现。
此前,他曾在宾大担任NSF数学科学博士后研究员,并在MIT担任NSF研究生研究员。
Aviad Rubinstein,斯坦福大学
Aviad Rubinstein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的助理教授。
他在UC伯克利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担任担任了一年Rabin博士后研究员。
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算法、复杂性和博弈论。
Thatchaphol Saranurak,密歇根大学
Thatchaphol Saranurak是密歇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助理教授。
他于2018年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18年至2020年,他曾在芝加哥丰田技术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为不同计算模型下的快速图算法、针对自适应对手的鲁棒算法,以及组合优化问题的连续优化。
完整名单
除了计算机领域,还有7大领域的学者获选。
在数学领域,共有5位华人学者,其中多位来自北大「疯人院」数院的校友,有Song Mei(梅松)、Chao Li、Lue Pan(潘略),还有浙大校友Anderson Ye Zhang。
他们分别是:
- Tony Feng,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 Chao Li,纽约大学
- Song Mei,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 Lue Pan,普林斯顿大学
- Anderson Ye Zhang,宾夕法尼亚大学
在物理领域,共有6位华人学者当选,有北大物理系校友Linran Fan、南京大学校友Liang Wu,所有人分布是:
- Hao Cao(曹浩),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 Linran Fan,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 Alexander Ji,芝加哥大学
- Jason Wang,美国西北大学
- Liang Wu,宾夕法尼亚大学
- Yaojun Zhang,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