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如何避免被淘汰?吴恩达:成为职场「10倍专业人士」

人工智能 新闻
人工智能科学家吴恩达指出,AI的浪潮将席卷各行各业,催生「10倍专业人士」!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工作方式的变革。本文将深入解读AI如何赋能职场,揭示成为「10倍人才」的秘诀!

昔日的职场法则正在被疯狂刷新的技术浪潮打乱,前一秒还风光无限的岗位,下一秒就可能会被AI重塑。

大厂裁员、行业洗牌,打工人要如何面对这些焦灼与不安?

不妨让我们看看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教育家吴恩达教授的观点。

近日,他发文表示,「随着更多工作变得AI化,我认为这将会改变,将会有更多10倍专业人士。」

他的观点很快得到了网友的支持,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网友Anthony说,「未来的10倍专业人士属于那些能够更好地管理智能体系统的人。」

何为「10倍专业人士」

如果你在硅谷,一定会听说过「10倍工程师」(10x Engineer)这个说法。

它最早由一位名叫Shekhar Kirani的印度投资人提出。

他说创业者应该去找那些能够以一当十的工程师加入,也就是「10倍工程师」,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率。

这种说法很快在硅谷流传开来。

Shekhar Kirani当年提出「10倍工程师」这个说法的时候,移动互联网还在快速发展之中,所以他这个说法更多的是指软件开发工程师。

很少有人说10倍市场营销、10倍招聘人员或者10倍财务分析师。

吴恩达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最优秀的工作者与普通工作者之间的差距有个上限。

比如收银员再快,也无法把顾客的购物过程加速10倍;医生再优秀,也难以让病人快10倍康复——因为医疗流程和康复本身受到生理学和医学程序的限制。

「在许多工作中,物理定律限制了人类或AI能做什么(除非我们重构那份工作)。」吴恩达表示。

但当人工智能应用到那些以信息处理和知识运用为核心的领域时,这个天花板似乎正在被迅速突破。

无论是市场营销、招聘、财务分析还是数据研究,AI已经变得愈发强大和高效。

随着工具和技能的融合与应用,人们在这些领域也有机会像「10倍工程师」一样,在短时间内创造数倍、乃至十倍的价值。

「如果不是10倍的影响,那么至少2倍的影响。」吴恩达说,「我预计这个差距将会扩大。」

「10倍专业人士」如何做事

「10倍工程师」并非是代码编写速度快10倍的人,现在,专业的AI比任何人类工程师写代码的速度都要快。

相反,他们是那些能够通过做出关键技术架构决策,带来显著收益的人。他们能更有效地发现问题和确定问题的优先级——这比埋头苦干更重要。他们可能只需要写100行代码,就能完成原本需要10000行代码才能完成的任务。

「那些10倍专业人士会以不同的方式做事。」,吴恩达说。

例如,传统的营销人员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撰写文案、投放广告,但绩效如何更多地取决于经验或者简单的数据分析。

但那些「10倍营销人员」则会用AI工具快速生成初步创意,然后编写代码或使用自动化脚本进行A/B测试,精准定位目标客群。

他们能迅速根据反馈数据调整策略,将人类独有的洞察力与AI的高效结合在一起,不断优化营销效果。

某种意义上,做得好的营销团队,每一场活动都像是一次科学实验,甚至能在一天内执行几十次迭代测试。

这样的累积优势,往往能带来持续而巨大的ROI(投资回报率)提升。

同样,10倍招聘人员不会仅仅使用AI来撰写候选人邮件或总结面试——这种使用AI的水平很快将成为知识型工作者的标配。

他们会精通如何管理一系列AI智能体去自动搜集候选人数据、行业信息,甚至能根据职位特点创建更精准的匹配算法,让招聘流程从源头上就更有效率。

相比传统模式,由AI驱动的招聘既能缩短招聘周期,也能大幅提高候选人的契合度与留存率。

2023年,哈佛商学院和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一项研究中就指出,销售顾问在GPT-4这样的生成式AI辅助下,可以多完成12%的销售任务,并且提速25%。

别忘了,这可是基于2023年的技术。

AI技术日新月异,「10倍专业人士」将拥有更强大的工具链,实现比12%更大的价值飞跃。

打造你的「10倍」之路

「10倍专业人士」的养成往往伴随着工作流程的重构。

如果只在现有流程上生搬硬套AI,那就很难得到十倍提升。

关键在于拥有对流程进行「再创造」的能力——从目标出发,思考如何借助AI将繁琐的环节自动化、模版化,将更多精力用于创意和思考。

要想真正冲击10倍效率,需要对AI背后的原理、工具整合方法都足够的熟悉。

例如,不只学会用AI写一条社交媒体文案,还能编写脚本自动查询数据和生成多套测试文案,然后整合并追踪投放效果。

不只用AI来做面试的总结,还能在短时间内用AI去提取候选人的关键素质。

同时,还要对数据质量、验证方法及模型局限性有所警觉和认知,避免陷入「AI决定一切」的盲点。

「10倍专业人士」通常不会是闭门造车的独行侠。

他们懂得如何与团队协同、如何把工具的效能覆盖到整个组织,让更多人受益,最终创造集体层面的倍增效应。

就像在工程领域,一位优秀的架构师可以帮助初级工程师更有效地写代码,提升整个团队的产出和质量。

结语

「在硅谷,我看到越来越多的AI原生团队重新定义工作流,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做事。」吴恩达写道。

在加速奔涌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妨把「10倍专业人士」视为一个激励自己不断学习与创新的目标。

立足当下,如果你能成为那个善于利用工具、形成独到见解的人,就有可能在这场AI潮流中把握更多主动权,迎来指数级的成长。

「随着AI在更多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相信更多人会开启成为10倍专业人士的道路。」

在文章的末尾,吴恩达依旧写下了他的那句常用语,「请保持学习」。

责任编辑:张燕妮 来源: 新智元
相关推荐

2024-08-16 15:56:25

2010-12-28 19:53:47

微软嵌入式MVP

2019-06-13 05:20:17

2023-01-04 09:03:31

云计算

2013-09-29 09:20:06

2024-08-20 14:54:53

2017-11-06 14:18:03

2017-05-04 13:11:28

深度学习AI

2017-05-05 09:13:07

深度学习AI决策树

2011-04-25 10:41:36

2023-06-19 19:32:18

AI人工智能

2020-03-16 13:45:01

IT企业技术

2014-11-27 13:37:41

双频802.11ac

2014-08-19 10:13:15

编程书籍Java书籍

2009-12-01 17:56:57

路由器安装设置

2024-01-29 13:09:39

AI摄影师

2024-05-16 08:00:00

2013-09-27 09:39:07

BYOD部署BYOD

2020-12-25 15:34:35

AI 数据人工智能

2022-02-13 17:27:59

吴恩达AI小数据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