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搜寻工具对于隐藏在网络、数据库和端点中未被发现的网络安全威胁至关重要。该方法需要深入研究环境以定位恶意活动。为了防止此类攻击,威胁搜寻至关重要。攻击者或黑客可以在网络中潜伏数月而不被发现,并秘密积累登录凭证和其他敏感信息。在本文中,网络安全新闻的专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分类出了 20 种最佳威胁搜寻工具。
什么是威胁搜寻?
威胁搜寻旨在识别和应对那些避开传统安全协议(如防火墙、防病毒程序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威胁。
它需要技术技能、分析能力以及对网络攻击者的最新威胁趋势和策略的了解。
威胁搜寻方法包括三个阶段:初始触发阶段、调查阶段和解决阶段。
- 触发器:一般来说,威胁搜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威胁搜寻者收集有关环境的信息,形成对潜在攻击的想法,并选择未来调查的催化剂。
- 调查:一旦选择了触发器,猎人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确认或反驳假设的异常现象上。
- 解决:在前一步中,狩猎采集者对潜在威胁有了足够的了解。在解决过程中,这些信息将提供给其他团队和工具进行评估、优先排序、分析或数据存储。
威胁搜寻和事件响应之间有区别吗?
方面 | 威胁搜寻 | 事件响应 |
过程 | 一种主动且反复的过程,重点是发现和了解可能的威胁。 | 结构化和反应性过程,目标是控制、消除和从事件中恢复。 |
所需技能 | 高级分析能力、威胁知识以及对网络世界的深刻理解。 | 了解取证、软件、法律以及如何与人沟通非常重要。 |
使用的工具 | 例如,SIEM、EDR和威胁情报系统是可以进行深入分析的先进安全工具。 | 响应事件的平台、取证工具、恶意软件研究工具等。 |
引发 | 在没有具体警报的情况下,根据猜测或妥协迹象启动。 | 通常在安全工具发出警告或有人报告可能或真实事件时开始。 |
频率 | 作为安全行动的一部分,持续且定期地采取行动。 | 因为某个事件或发现一些奇怪的事情。 |
结果 | 发现以前不存在的风险并提高安全性。 | 解决某个安全问题,使事情恢复正常,并从所发生的事情中吸取教训。 |
最佳威胁搜寻工具功能
最佳威胁搜寻工具列表 | 主要特点 |
1. ANY.RUN | 1.交互式恶意软件分析 2.实时分析 3.威胁情报集成 4.API集成 5.数据包捕获(PCAP)支持 6.网络流量分析 |
1.实时网络监控 2.资产调查员 3.历史分析 4.事件响应管理 5.自动调查 | |
2.CrowdStrike Falcon | 1.它执行基于异常的威胁搜寻 |
3. YARA | 1.基于规则的匹配 2.灵活的语法 3.多种文件类型 4.元数据提取 |
4.SolarWinds安全事件管理器 | 1.实时威胁检测 2.日志聚合 3.关联规则 4.自动响应操作 5.合规性报告 6.可定制仪表板 7.威胁情报 |
5.Rapid7 InsightIDR | 1.执行基于异常的威胁检测 2.基于签名的威胁检测 3.事件检测和响应 4.轻量级、云原生解决 方案 5.漏洞管理 |
6.Wireshark | 1.实时捕获和离线分析 2.深度检查数百种协议 3.多平台支持 4.强大的过滤和搜索功能 5.图形用户界面 6.数据包分析和统计 |
7.Tcpdump | 1.数据包捕获 2.过滤表达式 3.协议解码 4.时间戳 5.输出格式 6.实时捕获 7.远程捕获 8.混杂模式 |
8. RITA | 1.定制化 2.可扩展性 3.可视化 4.机器学习 |
9.Elastic Stack | 1.Elasticsearch |
10.Sysmon | 1.进程跟踪 2.网络活动跟踪 |
11.趋势科技托管XDR | 1.威胁检测 2.调查与响应 3.端点检测与响应 |
12.卡巴斯基反针对性攻击平台 | 1.高级威胁检测 2.针对性攻击分析 3.多层防御 4.事件响应和补救 5.集中管理 |
13.Cynet 360 | 1.自主违规防护 2.端点保护 3.网络安全 |
14. Cuckoo Sandbox | 1.多平台支持 2.自动化分析 3.与其他工具集成 4.报告和分析 5.可定制的分析环境 |
15. Machinae | 1.模块化以添加定制模块 2.可扩展地集成到框架中 3.自动化 4.灵活性 5.兼容Windows、Linux 和macOS。 |
16.Exabeam Fusion | 1.行为分析 2.威胁情报 3.自动响应 4.事件管理 5.合规报告 6.云安全 |
17.Splunk 企业安全 | 1.实时网络监控 2.资产调查员 3.历史分析 4.事件响应管理 5.自动调查 |
18.Intezer | 1.基因恶意软件分析 2.威胁搜寻 3.云工作负载保护 4.事件响应 5.事件响应 6.API集成 |
19. Hunters XDR | 1.实时威胁检测 2.行为分析 3.取证和调查 |
20. YETI | 1.数据聚合 2.可定制数据模型 3.自动数据丰富 4.可视化 5.集成 6.可定制工作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