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址长度与空间
IPv6地址长度为128位,相比IPv4的32位,其地址空间极为庞大。理论上,IPv6的地址数量约为3.4×10³⁸个,能够满足未来大量设备接入互联网的需求,包括物联网设备等。
2. 表示方法
采用冒号十六进制表示法。为了简化表示,高位0可省略;而对于连续的0组可以用双冒号(::)来代替,但在一个地址中双冒号只能使用一次,如下:
- 地址:2001:0db8:3c4d:0015:0000:0000:abcd:ef12
- 简化:2001:db8:3c4d:15::abcd:ef12
3. 地址类型 单播地址
- 全球单播地址:地址范围2000::/3(即2、3开头的IPv6地址),用于在全球互联网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网络接口,就像IPv4中的公网IP,使设备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通信。
- 链路本地单播地址:范围仅限于本地链路,通常以fe80::/10开头,用于在同一链路(如局域网网段)内设备之间的通信。
- 组播地址:ff 开头,用于将数据包发送给一组特定的节点。例如,ff02::1代表链路本地所有节点多播地址,用于向同一链路的所有节点发送消息。
- 任播地址:分配给多个网络接口,数据包发送到任播地址时,会被路由到距离发送者最近(按照路由协议度量)的一个接口,在内容分发网络中有重要应用。
4. 子网划分
通过前缀长度来划分子网,与IPv4使用子网掩码不同。例如,一个/64前缀的IPv6子网,表示前64位是网络前缀,后64位用于主机标识。
5. 特殊地址
未指定地址—0:0:0:0:0:0:0:0 = ::/128,可作为源地址使用,路由器不转发
Loopback 地址—0:0:0:0:0:0:0:1 = ::1/128,该地址与IPv4中的127.0.0.1类似
6. 自动配置机制 无状态自动配置(SLAAC)
主机通过接收路由器发送的路由器通告(RA)消息自动获取IPv6地址。RA消息包含网络前缀等信息,主机结合自身接口标识符(常基于MAC地址生成)来生成地址。
7. 自动配置机制 有状态自动配置(DHCPv6)
需要借助DHCPv6服务器来分配IPv6地址,类似于IPv4中的DHCP服务器分配IP地址的方式,同样也是四次交互—Solicit、Advertise、Request、Reply。
8. 安全性 IPsec集成
IPv6内置对IPsec的支持,这是IPv4所没有的优势。IPsec提供认证、完整性检查和加密功能,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9. 包头结构 基本包头
IPv6基本包头固定为40字节,相比IPv4包头结构更简单。包含版本(固定为6)、流量类别、流标签等字段,这种简化有助于减少路由器处理数据包时的开销。
10. 包头结构/扩展包头
除基本包头外,IPv6可以有扩展包头,用于提供额外的功能,如路由、分片等。扩展包头的使用使IPv6在功能扩展上更加灵活。
11. 邻居发现协议(NDP)
用于发现邻居节点的链路层地址(如MAC地址),并检查邻居节点的可达性。它取代了IPv4中的ARP协议,还能实现地址自动配置等功能。
12. 过渡技术
- 双栈技术:设备同时运行IPv4和IPv6协议栈,这样的设备既可以与IPv4网络通信,也可以与IPv6网络通信,是实现从IPv4向IPv6过渡的一种简单方法。
- 隧道技术:把IPv6数据包封装在IPv4数据包中进行传输,使IPv6数据包能够在IPv4网络中传输,例如6to4隧道技术,用于连接IPv6孤岛。
- 协议转换技术(NAT/PT):实现IPv4和IPv6协议之间的转换,允许IPv4和IPv6设备之间进行通信,但这种技术可能会带来一些性能和兼容性问题。
13. 应用场景 物联网(IoT)
IPv6的海量地址空间使其成为物联网的理想选择。可以为每个物联网设备分配独立的IP地址,便于设备的管理和通信。
14. 应用场景 数据中心
在数据中心中,IPv6可以提供更高效的网络架构和更好的扩展性,有助于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流量和设备数量。
15. 管理与配置工具
存在专门的IPv6管理和配置工具,如用于配置路由器的命令行工具,以及用于网络监测和管理的软件,帮助网络管理员更好地管理IPv6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