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查询接口,从2s优化到了0.01s

数据库 其他数据库
这篇文章从9个方面跟大家一起聊聊分页查询接口优化的一些小技巧,希望对你会有所帮助。

前言

最近在我的知识星球中,有个小伙伴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百万商品分页查询接口,如何保证接口的性能?

这就需要对该分页查询接口做优化了。

这篇文章从9个方面跟大家一起聊聊分页查询接口优化的一些小技巧,希望对你会有所帮助。

1.增加默认条件

对于分页查询接口,如果没有特殊要求,我们可以在输入参数中,给一些默认值。

这样可以缩小数据范围,避免每次都count所有数据的情况。

对于商品查询,这种业务场景,我们可以默认查询当天上架状态的商品列表。

例如:

select * from product 
where edit_date>='2023-02-20' and edit_date<'2023-02-21' and status=1

如果每天有变更的商品数量不多,通过这两个默认条件,就能过滤掉绝大部分数据,让分页查询接口的性能提升不少。

温馨提醒一下:记得给时间和状态字段增加一个联合索引。

2.减少每页大小

分页查询接口通常情况下,需要接收两个参数:pageNo(即:页码)和pageSize(即:每页大小)。

如果分页查询接口的调用端,没有传pageNo默认值是1,如果没有传pageSize也可以给一个默认值10或者20。

不太建议pageSize传入过大的值,会直接影响接口性能。

在前端有个下拉控件,可以选择每页的大小,选择范围是:10、20、50、100。

前端默认选择的每页大小为10。

不过在实际业务场景中,要根据产品需求而且,这里只是一个参考值。

3.减少join表的数量

有时候,我们的分页查询接口的查询结果,需要join多张表才能查出数据。

比如在查询商品信息时,需要根据商品名称、单位、品牌、分类等信息查询数据。

这时候写一条sql可以查出想要的数据,比如下面这样的:

select 
  p.id,
  p.product_name,
  u.unit_name,
  b.brand_name,
  c.category_name
from product p
inner join unit u on p.unit_id = u.id
inner join brand b on p.brand_id = b.id
inner join category c on p.category_id = c.id
where p.name='测试商品' 
limit 0,20;

使用product表去join了unit、brand和category这三张表。

其实product表中有unit_id、brand_id和category_id三个字段。

我们可以先查出这三个字段,获取分页的数据缩小范围,之后再通过主键id集合去查询额外的数据。

我们可以把sql改成这样:

select 
  p.id,
  p.product_id,
  u.unit_id,
  b.brand_id,
  c.category_id
from product
where name='测试商品'
limit 0,20;

这个例子中,分页查询之后,我们获取到的商品列表其实只要20条数据。

再根据20条数据中的id集合,获取其他的名称,例如:

select id,name 
from unit
where id in (1,2,3);

然后在程序中填充其他名称。

伪代码如下:

List<Product> productList = productMapper.search(searchEntity);
List<Long> unitIdList = productList.stream().map(Product::getUnitId).distinct().collect(Collectors.toList());
List<Unit> unitList = UnitMapper.queryUnitByIdList(unitIdList);
for(Product product: productList) {
   Optional<Unit> optional = unitList.stream().filter(x->x.getId().equals(product.getId())).findAny();
   if(optional.isPersent()) {
      product.setUnitName(optional.get().getName());
   } 
}

这样就能有效的减少join表的数量,可以一定的程度上优化查询接口的性能。

4.优化索引

分页查询接口性能出现了问题,最直接最快速的优化办法是:优化索引。

因为优化索引不需要修改代码,只需回归测试一下就行,改动成本是最小的。

我们需要使用explain关键字,查询一下生产环境分页查询接口的执行计划。

看看有没有创建索引,创建的索引是否合理,或者索引失效了没。

索引不是创建越多越好,也不是创建越少越好,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到生产环境测试一下sql的耗时情况,然后决定如何创建或优化索引。

建议优先创建联合索引。

5.用straight_join

有时候我们的业务场景很复杂,有很多查询sql,需要创建多个索引。

在分页查询接口中根据不同的输入参数,最终的查询sql语句,MySQL根据一定的抽样算法,却选择了不同的索引。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某个查询接口,原本性能是没问题的,但一旦输入某些参数,接口响应时间就非常长。

这时候如果你此时用explain关键字,查看该查询sql执行计划,会发现现在走的索引,跟之前不一样,并且驱动表也不一样。

之前一直都是用表a驱动表b,走的索引c。

此时用的表b驱动表a,走的索引d。

为了解决Mysql选错索引的问题,最常见的手段是使用force_index关键字,在代码中指定走的索引名称。

但如果在代码中硬编码了,后面一旦索引名称修改了,或者索引被删除了,程序可能会直接报错。

这时该怎么办呢?

答:我们可以使用straight_join代替inner join。

straight_join会告诉Mysql用左边的表驱动右边的表,能改表优化器对于联表查询的执行顺序。

之前的查询sql如下:

select p.id from product p
inner join warehouse w on p.id=w.product_id;
...

我们用它将之前的查询sql进行优化:

select p.id from product p
straight_join warehouse w on p.id=w.product_id;
...

6.数据归档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系统用户越来越多,产生的数据也越来越多。

单表已经到达了几千万。

这时候分页查询接口性能急剧下降,我们不能不做分表处理了。

做简单的分表策略是将历史数据归档,比如:在主表中只保留最近三个月的数据,三个月前的数据,保证到历史表中。

我们的分页查询接口,默认从主表中查询数据,可以将数据范围缩小很多。

如果有特殊的需求,再从历史表中查询数据,最近三个月的数据,是用户关注度最高的数据。

7.使用count(*)

在分页查询接口中,需要在sql中使用count关键字查询总记录数。

目前count有下面几种用法:

  • count(1)
  • count(id)
  • count(普通索引列)
  • count(未加索引列)

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 count(*) :它会获取所有行的数据,不做任何处理,行数加1。
  • count(1):它会获取所有行的数据,每行固定值1,也是行数加1。
  • count(id):id代表主键,它需要从所有行的数据中解析出id字段,其中id肯定都不为NULL,行数加1。
  • count(普通索引列):它需要从所有行的数据中解析出普通索引列,然后判断是否为NULL,如果不是NULL,则行数+1。
  • count(未加索引列):它会全表扫描获取所有数据,解析中未加索引列,然后判断是否为NULL,如果不是NULL,则行数+1。

由此,最后count的性能从高到低是:

count(*) ≈ count(1) > count(id) > count(普通索引列) > count(未加索引列)

所以,其实count(*)是最快的。

我们在使用count统计总记录数时,一定要记得使用count(*)。

8.从ClickHouse查询

有些时候,join的表实在太多,没法去掉多余的join,该怎么办呢?

答:可以将数据保存到ClickHouse。

ClickHouse是基于列存储的数据库,不支持事务,查询性能非常高,号称查询十几亿的数据,能够秒级返回。

为了避免对业务代码的嵌入性,可以使用Canal监听Mysql的binlog日志。当product表有数据新增时,需要同时查询出单位、品牌和分类的数据,生成一个新的结果集,保存到ClickHouse当中。

查询数据时,从ClickHouse当中查询,这样使用count(*)的查询效率能够提升N倍。

需要特别提醒一下:使用ClickHouse时,新增数据不要太频繁,尽量批量插入数据。

其实如果查询条件非常多,使用ClickHouse也不是特别合适,这时候可以改成ElasticSearch,不过它跟Mysql一样,存在深分页问题。

9.数据库读写分离

有时候,分页查询接口性能差,是因为用户并发量上来了。

在系统的初期,还没有多少用户量,读数据请求和写数据请求,都是访问的同一个数据库,该方式实现起来简单、成本低。

刚开始分页查询接口性能没啥问题。

但随着用户量的增长,用户的读数据请求和写数据请求都明显增多。

我们都知道数据库连接有限,一般是配置的空闲连接数是100-1000之间。如果多余1000的请求,就只能等待,就可能会出现接口超时的情况。

因此,我们有必要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写数据请求访问主库,读数据请求访问从库,从库的数据通过binlog从主库同步过来。

根据不同的用户量,可以做一主一从,一主两从,或一主多从。

数据库读写分离之后,能够提升查询接口的性能。

责任编辑:姜华 来源: 苏三说技术
相关推荐

2023-05-14 17:16:22

分类树SpringBoot

2023-12-25 08:24:03

双异步数据库Excel

2024-09-29 08:21:06

2024-07-30 14:26:52

2019-01-02 09:10:56

2022-09-27 08:40:44

慢查询MySQL定位优化

2019-06-20 11:20:25

sql优化数据库

2024-05-28 08:47:52

2023-09-27 08:21:00

查询分离数据API

2022-09-19 08:41:02

数据查询分离

2013-09-02 10:55:31

锤子ROM小米Alpha

2010-11-25 14:21:16

MySQL查询分页

2024-08-30 09:31:36

2022-08-14 14:32:06

接口优化

2017-07-25 15:35:07

MysqlMysql优化LIMIT分页

2019-09-11 10:40:49

MySQL大分页查询数据库

2021-09-10 08:31:36

技术Prometheus监控

2022-07-05 10:50:31

数据库查询实战

2019-11-15 10:01:07

MySQL数据库数据

2009-05-15 10:11:55

数据库查询查询性能分页浏览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