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支持的操作有哪些,它们是怎么实现的?

开发 前端
假设有一个集合 s,那么 s.add("abc") 最终等价于 set_add_entry(so, "abc", hash("abc")),所以核心逻辑位于 set_add_entry 里面,看一下它的实现,代码比较长。

1.楔子

本篇文章来聊一聊集合支持的操作,比如元素的添加、删除,以及集合的扩容等等。并且集合还支持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它们又是如何实现的呢?那么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2.add 方法:添加元素

调用 add 方法可以向集合添加一个元素,在底层会执行 set_add 函数。

// Objects/setobject.c
static PyObject *
set_add(PySetObject *so, PyObject *key)
{   
    // 调用了 set_add_key 函数
    if (set_add_key(so, key))
        return NULL;
    // 返回 None
    Py_RETURN_NONE;
}

static int
set_add_key(PySetObject *so, PyObject *key)
{
    Py_hash_t hash;
    // 计算哈希值,由于字符串内部会缓存自身的哈希值,因此需要判断一下
    // 如果 key 不是字符串,或者 key 是字符串、但哈希值为 -1(尚未计算过)
    // 那么计算哈希值,但如果计算之后的结果是 -1,说明对象不支持哈希
    if (!PyUnicode_CheckExact(key) ||
        (hash = _PyASCIIObject_CAST(key)->hash) == -1) {
        hash = PyObject_Hash(key);
        if (hash == -1)
            return -1;
    }
    // 调用 set_add_entry
    return set_add_entry(so, key, hash);
}

假设有一个集合 s,那么 s.add("abc") 最终等价于 set_add_entry(so, "abc", hash("abc")),所以核心逻辑位于 set_add_entry 里面,看一下它的实现,代码比较长。

// Objects/setobject.c
static int
set_add_entry(PySetObject *so, PyObject *key, Py_hash_t hash)
{
    setentry *table;
    setentry *freeslot;
    setentry *entry;
    size_t perturb;
    size_t mask;
    size_t i;                      
    int probes;
    int cmp;
    // 增加 key 的引用计数,当然这里的 key 指的就是集合的元素
    Py_INCREF(key);

  restart:
    // mask 等于哈希表的容量减 1
    mask = so->mask;
    // 和字典一样,让 hash & mask 计算出一个索引
    i = (size_t)hash & mask;
    freeslot = NULL;
    // perturb 初始等于哈希值
    perturb = hash;

    while (1) {
        // 获取指定的 entry,里面包含了元素 key 和哈希值
        entry = &so->table[i];
        // 关于这一步是做什么的,一会儿解释
        probes = (i + LINEAR_PROBES <= mask) ? LINEAR_PROBES: 0;
        do {
            // 如果哈希值为 0 并且 key 为 NULL,说明该位置还没有存储 entry
            // 此时就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跳转到 found_unused_or_dummy 标签
            if (entry->hash == 0 && entry->key == NULL)
                goto found_unused_or_dummy;
            // 否则说明该位置已经存储了 entry,那么判断哈希值是否相同
            // 如果哈希值不同,那么 key 一定不相同
            // 如果哈希值相同,那么 key 不一定相同
            if (entry->hash == hash) { 
                // 所以当哈希值相等时
                // 还要比较新添加的 key 和已存在的 key 是否相同
                PyObject *startkey = entry->key;
                assert(startkey != dummy);
                // 这里的 startkey 和 key 都是 C 的变量,它们都是指针
                // 如果两者相等,说明指向的是同一个对象,那么直接判定为相等
                // 于是跳转到 found_active 标签
                if (startkey == key)  // 相当于 Python 的 is
                    goto found_active;
                // 如果 startkey 和 key 不等,说明指向的不是同一个对象
                // 那么比较值是否相等,相当于 Python 的 ==
                // 这里是针对字符串的一个快分支
                if (PyUnicode_CheckExact(startkey)
                    && PyUnicode_CheckExact(key)
                    && _PyUnicode_EQ(startkey, key))
                    goto found_active;
                table = so->table;
                Py_INCREF(startkey);
                // 如果 key 不是字符串,则执行通用比较逻辑
                cmp = PyObject_RichCompareBool(startkey, key, Py_EQ);
                Py_DECREF(startkey);
                // cmp > 0,说明结果为真,即两个 key 的值相等
                // 跳转到 found_active 标签
                if (cmp > 0)
                    goto found_active;
                // cmp < 0 表示执行比较操作时出现错误,基本不会发生
                if (cmp < 0)
                    goto comparison_error;
                // 到这里说明两个 key 虽然映射出的索引是一样的,但它们的值不相等
                // 那么要怎么办呢?显然要看下一个 entry 是否可用
                // 然后下面这三行代码估计让人有些费解,如果在查询的过程中
                // 哈希表扩容了,或者 key 发生了改变,那么跳转到 restart 标签重新执行
                // 但因为 GIL 的存在,实际不会发生
                if (table != so->table || entry->key != startkey)
                    goto restart;
                mask = so->mask;
            }
            /* 如果是 Unused 态的 entry,那么 
             *     entry->key == NULL
             *     entry->hash == 0
             *
             * 如果是 Dummy 态的 entry,那么
             *     entry->key == dummy
             *     entry->hash == -1
             *
             * 如果是 Active 态的 entry,那么
             *     entry->key == some key
             *     entry->hash == some hash
             */
            // 说明 entry 处于 dummy 态,将它赋值给 freeslot
            else if (entry->hash == -1) {
                assert (entry->key == dummy);
                freeslot = entry;
            }
            // 尝试下一个 entry
            entry++;
        } while (probes--);
        // 改变规则,重新映射,直到映射出一个可用的位置
        perturb >>= PERTURB_SHIFT;
        i = (i * 5 + 1 + perturb) & mask;
    }
  
  found_unused_or_dummy:
    // 如果 freeslot == NULL,说明没有撞上 Dummy 态的 entry
    // 跳转到 found_unused 标签
    if (freeslot == NULL)
        goto found_unused;
    // 否则说明撞上了 Dummy 态的 entry
    // 集合的长度加 1,或者说 Active 态的 entry 个数加 1
    so->used++;
    // 更新 key 和 hash
    freeslot->key = key;
    freeslot->hash = hash;
    return 0;

  found_unused:
    // 执行到这里,说明找到了新的可用位置
    // 那么不光 used 要加 1,fill 也要加 1
    so->fill++;
    so->used++;
    // 更新 key 和 hash
    entry->key = key;
    entry->hash = hash;
    // 如果哈希表的 entry 的个数(Active 态 + Dummy 态)没超过 mask * 3/5
    // 那么目前的容量是合理的,直接返回
    if ((size_t)so->fill*5 < mask*3)
        return 0;
    // 否则进行扩容,因为扩容的时候会丢弃 Dummy 的 entry
    // 所以扩容之后的容量取决于 used,而不是 fill
    // 如果 used 大于 50000,那么 2 倍扩容,否则 4 倍扩容
    return set_table_resize(so, so->used>50000 ? so->used*2 : so->used*4);

  found_active:
    // 执行到这里,说明添加的元素已经存在了
    // 那么减少 key 的引用计数,然后返回
    Py_DECREF(key);
    return 0;

  comparison_error:
    // 执行比较操作时出现错误,应该抛出异常,但这一步基本不会发生
    Py_DECREF(key);
    return -1;
}

所以整个过程和字典是类似的,依旧是将哈希值和 mask 按位与,得到索引,通过索引找到对应的 entry。接下来对 entry 分情况讨论。

如果 entry->hash == 0 并且 entry->key == NULL。

说明一上来就找到了可用的 entry,那么直接跳转到指定标签,然后修改 entry 的 key 和 hash 字段,这样新元素就添加成功了。

如果 entry->hash == hash。

说明找到的 entry 处于 Active 态,那么比较两个 key 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证明添加的元素已存在,则不插入,直接减少引用计数,因为不是字典,不存在更新一说。但如果两个 key 不相等,说明出现索引冲突,那么要映射出一个新的索引,并且映射的方式和字典也是一样的。

perturb >>= PERTURB_SHIFT;
i = (i * 5 + 1 + perturb) & mask;

但字典和集合有一处不同,就是集合这里多了一个 do while 循环。

// Objects/setobject.c
#define LINEAR_PROBES 9

static setentry *
set_lookkey(PySetObject *so, PyObject *key, Py_hash_t hash) {
    // ...
    while (1) {
        // 当前映射出的索引为 i
        entry = &so->table[i];
        // 如果 i + 9 没有超过 mask,那么 probes 等于 9,否则等于 0
        probes = (i + LINEAR_PROBES <= mask) ? LINEAR_PROBES: 0;
        // 因此这里 do while 内部的逻辑,要么执行 1 次,要么执行 10 次
        do {
            // ...
            entry++;
        } while (probes--); 
        perturb >>= PERTURB_SHIFT;
        i = (i * 5 + 1 + perturb) & mask;
    }
    // ... 
}

当映射出的索引相同、但 key 不相同时,说明出现了索引冲突,对于字典来说,会立即重新映射,找到一个新的索引。

而集合由于只用一个数组存储,可以有更好的做法。我们知道 CPU 是有缓存的,像 L1 Cache 加载数据会一次性加载 64 字节,称为一个 cache line。所以通过索引遍历包含 16 个 int32 的数组,每次 i++ 和每次 i += 4 的耗时是差不多的。

对于集合来说,因为映射出的索引是随机的,使得对应的 entry 可能不在 cache 中,从而导致 CPU 下一次要重新读取。所以 Python 引入了 LINEAR_PROBES,从当前的 entry 开始,向后查找 9 个 entry。如果还找不到可用位置,然后才重新计算,从而提高 cache 的稳定性。

如果 entry->key == dummy,或者说 entry->hash == -1。

说明撞上了一个 Dummy 态的 entry,但估计有人又注意到了一个问题。

图片图片

就是在发现 Dummy 态的 entry 之后,为啥没有立即跳转到 found_unused_or_dummy 标签,而是要继续循环呢?

很简单,假设向集合添加了一个元素 x,又添加了一个元素 y,但 y 和 x 映射出的索引相同,于是尝试下一个 entry。所以在添加 y 的时候,会形成一条探测链,对应的元素就是 x->y。然后再将 x 删除,那么 x->y 就变成了 dummy->y。这时候如果再重新添加一个元素 y,那么肯定会撞上 Dummy 态的 entry,于是 dummy->y 就变成了 y->y。

所以当发现 Dummy 态的 entry 之后,如果立即跳转,那么会无法消除集合的重复元素。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先用变量保存起来,这里赋值给了 freeslot,然后继续查找。如果找到了相同的元素,那么就不添加了,因为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但如果最后找到的 entry 的 key 为空,说明元素不存在,此时才能跳转到 found_unused_or_dummy 标签,然后对 freeslot 进行判断。如果不为空,说明撞上了 Dummy 态的 entry,那么直接复用该 entry 即可。

以上就是集合添加元素的过程,当然如果找到的是 Unused 态的 entry,则还要判断容量的问题。如果 Active 态 + Dummy 态的 entry 个数不小于 3/5*mask,那么扩容,扩容的规则是判断 Active 态的 entry 个数是否大于 50000,是的话就 2 倍扩容,否则 4 倍扩容;

pop 方法:弹出元素

调用 pop 方法,可以从集合中弹出一个元素,在底层会执行 set_pop 方法。

// Objects/setobject.c
static PyObject *
set_pop(PySetObject *so, PyObject *Py_UNUSED(ignored))
{
    // so->table 是指向 entry 数组首元素的指针
    // so->finger 是做什么的,稍后解释,总之它是一个整数
    // so->mask 等于 entry 数组的长度减 1,用于将取模运算优化成按位与运算

    // 因此 so->finger & so->mask 会得到一个 0 ~ mask 之间的整数,我们记为 n
    // 显然这里的变量 entry 会指向 entry 数组中索引 n 的元素
    setentry *entry = so->table + (so->finger & so->mask);
    // 变量 limit 则指向 entry 数组中最后一个元素(索引为 mask)
    setentry *limit = so->table + so->mask;
    PyObject *key;
    // 如果集合长度为 0,那么 pop 方法会抛出 KeyError
    if (so->used == 0) {
        PyErr_SetString(PyExc_KeyError, "pop from an empty set");
        return NULL;
    }
    // entry 有三种状态,但显然弹出的 entry 一定是 Active 态
    // 所以如果 entry 处于 Unused 或 Dummy 态,直接下一轮循环
    while (entry->key == NULL || entry->key==dummy) {
        entry++;
        // 我们记 so->finger & so->mask 的结果为 n
        // 所以相当于从 entry 数组中索引为 n 的位置开始遍历
        // 如果遍历到最后一个位置,也没找到 Active 态的 entry,那么从头开始遍历
        if (entry > limit)
            entry = so->table;  // 让变量 entry 指向 entry 数组的首元素
        // 所以不难发现,整个过程是先遍历 entry 数组中 [n: limit] 的部分
        // 如果没有找到 Active 态 entry,那么将 entry 重置为 so->table,从头开始遍历
        // 因为执行到这里,说明 so->used 大于 0,即集合的长度大于 0
        // 那么当 entry > limit 时,在 entry 数组 [0: n] 的部分,一定存在 Active 态的 entry
    }
    // pop 方法会返回弹出的元素,所以获取 entry->key
    key = entry->key;
    // 元素被弹出了,对应的 entry 要进行伪删除,所谓的伪删除就是设置一个特殊的墓碑值
    // 所以将 entry->key 设置为 dummy,将 entry->hash 设置为 -1
    entry->key = dummy;
    entry->hash = -1;
    // 集合的长度减 1
    so->used--;
    // 将 finger 更新为被删除的 entry 在 entry 数组中的索引加 1
    so->finger = entry - so->table + 1;   /* next place to start */
    return key;
}

所以删除的过程还是很简单的,如果不考虑 finger 字段,你就可以简单理解为遍历整个 entry 数组,找到 Active 态的 entry,然后删除即可。只是这么做会导致每次 pop 时,都要重头开始遍历数组。

而当引入了 finger 字段之后,由于该字段初始为 0,所以第一次 pop 时,会从数组的头部开始遍历。假设删除的是数组中索引为 n 的 entry,那么删除之后 finger 字段会被赋值为 n + 1,那么下一次 pop 就会从数组中索引为 n + 1 的 entry 开始遍历。

我们通过 ctypes 来验证这一点:

from ctypes import *

class PyObject(Structure):
    _fields_ = [
        ("ob_refcnt", c_ssize_t),
        ("ob_type", c_void_p),
    ]

class SetEntry(Structure):
    _fields_ = [
        ("key", POINTER(PyObject)),
        ("hash", c_longlong)
    ]

class PySetObject(PyObject):
    _fields_ = [
        ("fill", c_ssize_t),
        ("used", c_ssize_t),
        ("mask", c_ssize_t),
        ("table", POINTER(SetEntry)),
        ("hash", c_long),
        ("finger", c_ssize_t),
        ("smalltable", (SetEntry * 8)),
        ("weakreflist", POINTER(PyObject)),
    ]


s = {11, 22, 33, 44}
# 获取 PySetObject 结构体实例
py_set_obj = PySetObject.from_address(id(s))
# 遍历 smalltable,打印索引和 key 的哈希值
# 对于整数来说,它的哈希值等于自身
for index, entry in enumerate(py_set_obj.smalltable):
    print(index, entry.hash)
"""
0 0
1 33
2 0
3 11
4 44
5 0
6 22
7 0
"""
# finger 初始为 0,因此在 pop 元素的时候会从头开始遍历数组
# 找到第一个 Active 态的 entry
print(py_set_obj.finger)
"""
0
"""

# 显然第一次 pop 出的元素是 33
print(s.pop())
"""
33
"""
for index, entry in enumerate(py_set_obj.smalltable):
    print(index, entry.hash)
"""
0 0
1 -1
2 0
3 11
4 44
5 0
6 22
7 0
"""
# 因为被伪删除了
# 所以索引为 1 的 entry->key 会被设置为 NULL,entry->hash 被设置为 -1
# 至于 finger 则等于 1 + 1,下一次 pop 时,会从索引为 2 的位置开始遍历
print(py_set_obj.finger)
"""
2
"""

# 那么同理,再次 pop 的时候,会弹出 11,然后 finger 变为 3 + 1 = 4
print(s.pop())
"""
11
"""
print(py_set_obj.finger)
"""
4
"""

以上就是 finger 字段的作用,它避免了每次都要从头遍历 entry 数组。从这里也不难发现,当一个集合不断执行 pop 方法,将所有元素依次弹出时,这些元素的顺序和直接遍历 entry 数组拿到的元素的顺序是一致的。

我们依旧举例说明:

item1 = 22333
item2 = 177
item3 = 520
item4 = 10086
# 将它们映射成索引,由于是 4 个元素,因此哈希表容量为 8
index1 = item1 & 7
index2 = item2 & 7
index3 = item3 & 7
index4 = item4 & 7
print(index1, index2, index3, index4)
"""
5 1 0 6
"""
# 所以如果将 item1、item2、item3、item4 放到集合中
# 不管怎么排列,最终都是下面这个结果
# item3 会位于 entry 数组中索引为 0 的位置
# item2 会位于 entry 数组中索引为 1 的位置
# item1 会位于 entry 数组中索引为 5 的位置
# item4 会位于 entry 数组中索引为 6 的位置

# 所以不管是弹出元素,还是遍历元素,亦或是直接打印集合
# 元素顺序一定是 item3、item2、item1、item4
s1 = {item1, item2, item3, item4}
s2 = {item2, item1, item4, item3}
s3 = {item3, item1, item2, item4}
s4 = {item4, item3, item2, item1}
print(s1)  # {520, 177, 22333, 10086}
print(s2)  # {520, 177, 22333, 10086}
print(s3)  # {520, 177, 22333, 10086}
print(s4)  # {520, 177, 22333, 10086}
print(
    item3, item2, item1, item4
)  # 520 177 22333 10086

怎么样,是不是对集合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呢?

remove 方法:删除指定元素

remove 方法可以接收参数,删除集合中指定的元素。除了 remove,还有一个 discard 方法,这两个方法的作用一模一样,都是用来删除指定元素。区别就是当删除的元素不存在时,remove 方法会抛出 KeyError,而 discard 方法不会。

remove 方法在底层对应 set_remove 函数,discard 方法在底层对应 set_discard 函数,而 set_remove 函数只比 set_discard 函数多了一个 if 判断,我们来看一下。

以上是 set_remove 函数,注意图中绿色方框的部分,如果要删除的元素不存在,那么 rv 会等于 DISCARD_NOTFOUND,于是抛出 KeyError。

如果将绿色方框里的 if 逻辑删掉,得到的就是 set_discard 函数的源码。所以这两个函数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区别就是 set_remove 会多做一层检测,当删除的元素不存在时,set_remove 会主动抛出一个 KeyError,而 set_discard 函数则什么也不做。

所以这里我们只看 set_remove 函数即可。

// Objects/setobject.c
#define DISCARD_NOTFOUND 0
#define DISCARD_FOUND 1

static PyObject *
set_remove(PySetObject *so, PyObject *key)
{
    // 要删除的 key,或者说元素
    // 当然啦,从 C 的层面来看,删除 key 其实就是删除数组中该 key 对应的 entry
    // 只不过这个删除是伪删除,即写入一个特殊的墓碑值
    PyObject *tmpkey;
    int rv;
    // rv 表示删除结果,显然删除逻辑由 set_discard_key 函数实现
    // 如果 rv < 0,表示删除元素时出现错误,比如传入了一个不可哈希的对象
    // 如果 rv == 0,表示要删除的元素在集合中不存在
    // 如果 rv == 1,表示成功将元素从集合中删除
    rv = set_discard_key(so, key);
    if (rv < 0) {
        // 当传入一个不可哈希对象时,会抛出 TypeError
        // 我们知道集合也是不可哈希的,但如果要删除的 key 是集合类型
        // 那么解释器会额外做一个兜底操作,我们一会儿通过 Python 代码演示
        if (!PySet_Check(key) || !PyErr_ExceptionMatches(PyExc_TypeError))
            return NULL;
        // 将回溯栈里的异常清空
        PyErr_Clear();
        // 基于集合里的元素创建不可变集合
        tmpkey = make_new_set(&PyFrozenSet_Type, key);
        if (tmpkey == NULL)
            return NULL;
        // 然后尝试删除这个不可变集合,如果还删除失败,则报错
        rv = set_discard_key(so, tmpkey);
        Py_DECREF(tmpkey);
        if (rv < 0)
            return NULL;
    }
    // 如果 rv == DISCARD_NOTFOUND,表示要删除的元素不存在
    if (rv == DISCARD_NOTFOUND) {
        _PyErr_SetKeyError(key);  // 抛出 KeyError
        return NULL;
    }
    Py_RETURN_NONE;
}

我们看到当元素删除失败时,如果 key 是集合类型,那么解释器会做一个兜底操作,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演示一遍。

try:
    s = {[1, 2, 3]}  # 列表不可哈希
except TypeError as e:
    print(e)
"""
unhashable type: 'list'
"""

try:
    s = {{1, 2, 3}}  # 同样,集合也不可哈希
except TypeError as e:
    print(e)
"""
unhashable type: 'set'
"""

# 当我们尝试 remove 列表时,依旧会抛出相同的错误
s = {1, 2, 3}
try:
    s.remove([])
except TypeError as e:
    print(e)
"""
unhashable type: 'list'
"""

# 但 remove 一个集合就不同了
s = {
    frozenset({1, 2, 3}),
    frozenset({4, 5, 6}),
}
# 不可变集合是可哈希对象,因此它可以放在集合中,也可以被删除
s.remove(frozenset({1, 2, 3}))
# 但这里应该会抛出 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set'
# 而事实上异常也确实产生了,保存在回溯栈中,但是从源码中我们看到,解释器会多做一个检测
# 如果删除的 key 是集合类型,并且栈里的异常是 TypeError,那么将异常清空
# 然后基于集合创建不可变集合,并尝试删除这个不可变集合
s.remove({4, 5, 6})
# 所以这里 s.remove({4, 5, 6}) 等价于 s.remove(frozenset({4, 5, 6}))
print(s)
"""
set()
"""
# 我们看到 s 里面的两个不可变集合被删除了

好,我们回到 set_remove 函数,它在删除元素时会调用 set_discard_key 函数,显然删除指定元素的核心逻辑位于此函数中,我们看一下它做了什么。

// Objects/setobject.c
static int
set_discard_key(PySetObject *so, PyObject *key)
{
    Py_hash_t hash;
    // 检测 key 是否为字符串,因为字符串内部已经保存了自身的哈希值
    // 如果不是字符串,或者是字符串、但哈希值尚未计算(hash 字段等于 -1)
    // 那么计算 key 的哈希值
    if (!PyUnicode_CheckExact(key) ||
        (hash = _PyASCIIObject_CAST(key)->hash) == -1) {
        hash = PyObject_Hash(key);
        if (hash == -1)
            return -1;
    }
    // 调用 set_discard_entry 函数
    // 传入三个参数:集合、要删除的 key、以及 key 的哈希值
    return set_discard_entry(so, key, hash);
}


static int
set_discard_entry(PySetObject *so, PyObject *key, Py_hash_t hash)
{
    setentry *entry;
    PyObject *old_key;
    // 将 key 映射成索引,并获取该索引对应的 entry 的指针
    entry = set_lookkey(so, key, hash);
    // 因为 entry 数组申请好之后,内部的每个元素都拥有一块合法的内存
    // 所以指针不可能为 NULL,如果为 NULL,证明内部出问题了
    if (entry == NULL)  // 基本不会发生
        return -1;
    // 如果 entry->key 为 NULL,证明要删除的 key 不存在,返回 DISCARD_NOTFOUND
    // 当 set_remove 函数发现返回的是 DISCARD_NOTFOUND,会抛出 KeyError
    if (entry->key == NULL)
        return DISCARD_NOTFOUND;
    // 否则说明 key 存在
    old_key = entry->key;
    // 因为被删除了,所以将 entry->key、entry->hash 设置为 dummy 和 -1
    entry->key = dummy;
    entry->hash = -1;
    // 集合长度减 1
    so->used--;
    // 减少 key 指向对象的引用计数,因为集合不再持有对它的引用
    Py_DECREF(old_key);
    // 返回 DISCARD_FOUND
    return DISCARD_FOUND;
}

以上就是 set_remove 函数删除指定元素的具体细节,逻辑并不复杂。但是里面出现了一个 set_lookkey 函数,它的作用是将哈希值映射成索引,返回指定的 entry。

显然这些代码在介绍 set_add 函数时已经见过了,逻辑是类似的。如果 entry->key 为空,说明找到了 Unused 态的 entry,即 key 不存在,那么直接将 entry 返回即可。

如果 entry->key 不为空,那么比较 entry->hash 和传入的 hash 是否相等,如果哈希值不相等,那么 key 一定不相等,说明出现了索引冲突。当然啦,如果 entry 处于 Dummy 态,那么哈希值肯定也不相等,但不管哪一种,都要重新映射。

如果哈希值相等,那么比较 key 是否相等,如果 key 相等,说明查找的 key 存在于集合中,那么返回对应的 entry。如果 key 不相等,则重新映射。

copy 方法:拷贝一个集合

调用 copy 方法可以拷贝一个集合,在底层会执行 set_copy 方法。

// Objects/setobject.c
static PyObject *
set_copy(PySetObject *so, PyObject *Py_UNUSED(ignored))
{
    return make_new_set_basetype(Py_TYPE(so), (PyObject *)so);
}

static PyObject *
make_new_set_basetype(PyTypeObject *type, PyObject *iterable)
{
    if (type != &PySet_Type && type != &PyFrozenSet_Type) {
        if (PyType_IsSubtype(type, &PySet_Type))
            type = &PySet_Type;
        else
            type = &PyFrozenSet_Type;
    }
    return make_new_set(type, iterable);
}

static PyObject *
make_new_set(PyTypeObject *type, PyObject *iterable)
{
    assert(PyType_Check(type));
    PySetObject *so;
    // 为集合申请内存
    so = (PySetObject *)type->tp_alloc(type, 0);
    if (so == NULL)
        return NULL;
    // 字段初始化,显然刚创建的集合的容量为 8
    so->fill = 0;
    so->used = 0;
    so->mask = PySet_MINSIZE - 1;
    so->table = so->smalltable;
    so->hash = -1;
    so->finger = 0;
    so->weakreflist = NULL;
    // 调用 set_update_internal 函数,将可迭代对象的元素添加到集合中
    if (iterable != NULL) {
        if (set_update_internal(so, iterable)) {
            Py_DECREF(so);
            return NULL;
        }
    }

    return (PyObject *)so;
}

static int
set_update_internal(PySetObject *so, PyObject *other)
{
    // 参数 so 表示集合,other 表示可迭代对象
    PyObject *key, *it;
    // 如果 other 的类型也是集合(或者不可变集合)
    // 那么调用 set_merge 函数
    if (PyAnySet_Check(other))
        return set_merge(so, other);
    
    // 否则检测 other 是否为字典
    if (PyDict_CheckExact(other)) {
        PyObject *value;
        Py_ssize_t pos = 0;
        Py_hash_t hash;
        Py_ssize_t dictsize = PyDict_GET_SIZE(other);
        if (dictsize < 0)
            return -1;
        // 判断 so->fill + dictsize 是否达到了 so->mask 的 3/5
        // 如果达到了,那么扩容
        if ((so->fill + dictsize)*5 >= so->mask*3) {
            if (set_table_resize(so, (so->used + dictsize)*2) != 0)
                return -1;
        }
        // 遍历字典,将字典的 key 和 hash 包装成 entry,添加到数组中,value 丢弃
        // 这里调用的是 set_add_entry 函数,我们介绍集合的 add 方法时说过
        while (_PyDict_Next(other, &pos, &key, &value, &hash)) {
            if (set_add_entry(so, key, hash))
                return -1;
        }
        return 0;
    }
    // 到这里说明 other 不是字典,那么迭代出来的整体就是 key
    // 基于可迭代对象创建迭代器
    it = PyObject_GetIter(other);
    if (it == NULL)
        return -1;
    // 将元素迭代出来
    while ((key = PyIter_Next(it)) != NULL) {
        // 调用 set_add_key 函数,它内部会先计算 key 的哈希值
        // 然后调用 set_add_entry 函数,添加元素
        if (set_add_key(so, key)) {
            Py_DECREF(it);
            Py_DECREF(key);
            return -1;
        }
        Py_DECREF(key);
    }
    Py_DECREF(it);
    if (PyErr_Occurred())
        return -1;
    return 0;
}

以上就是集合的 copy 方法的底层实现,非常简单。说白了就是先创建一个新的集合,然后调用 set_update_internal 函数将老集合里面的元素拷贝过去。当然啦,该函数可以拷贝任意可迭代对象里的元素,不仅仅是集合。只是当可迭代对象是集合时,会单独调用 set_merge 函数,如果不是集合,那么会直接遍历。

update 方法:合并多个可迭代对象

调用 update 方法,可以合并多个可迭代对象,举例说明。

s = {1, 2, 3}
s.update([4, 5, 6], (7, 8, 9))
print(s)
"""
{1, 2, 3, 4, 5, 6, 7, 8, 9}
"""

相信你已经知道底层是怎么做的了,获取每个可迭代对象,然后调用 set_update_internal 函数即可。那么底层是不是这么做的呢?我们来看一下,update 方法在底层对应 set_update 函数。

// Objects/setobject.c
static PyObject *
set_update(PySetObject *so, PyObject *args)
{
    Py_ssize_t i;
    // args 是一个元组
    for (i=0 ; i<PyTuple_GET_SIZE(args) ; i++) {
        // 遍历拿到每个可迭代对象
        PyObject *other = PyTuple_GET_ITEM(args, i);
        // 调用 set_update_internal 函数
        if (set_update_internal(so, other))
            return NULL;
    }
    Py_RETURN_NONE;
}

跟我们分析的一样,非常简单。

另外集合还有一个 union 方法,功能和 update 方法类似,但它会返回一个新的集合。

s1 = {1, 2, 3}
s1.update([4, 5, 6], (7, 8, 9))
print(s1)
"""
{1, 2, 3, 4, 5, 6, 7, 8, 9}
"""

s2 = {1, 2, 3}
s2_new = s2.union([4, 5, 6], (7, 8, 9))
print(s2)
print(s2_new)
"""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

update 方法会原地修改,而 union 方法会返回新的集合,不会影响原有的集合。

其它的一些方法

集合还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只不过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操作符的形式。

  • s1 & s2:对两个集合做交集运算,返回新的集合,里面包含同时出现在 s1 和 s2 当中的元素;
  • s1 | s2:对两个集合做并集运算,返回新的集合,里面包含出现在 s1 或 s2 当中的元素;
  • s1 - s2:对两个集合做差集运算,返回新的集合,里面包含出现在 s1 当中、但没有出现在 s2 当中的元素;
  • s1 ^ s2:对两个集合做对称差集运算,返回新的集合,里面包含只出现在 s1 当中、或只出现在 s2 当中的元素;
  • s1 == s2:判断两个集合的元素是否完全相同;
  • s1 >= s2:判断 s2 是否是 s1 的子集,如果是,那么 s2 - s1 == {}。
  • s1 <= s2:判断 s1 是否是 s2 的子集,如果是,那么 s1 - s2 == {}。
  • s1 > s2:判断 s2 是否是 s1 的真子集;
  • s1 < s2:判断 s1 是否是 s2 的真子集;

注意:在使用这些操作符时,两侧的 s1 和 s2 都要求是集合类型。但如果使用操作符对应的方法,那么则不要求 s2 是集合类型,只要是可迭代对象即可。

# 做交集运算
s = {"a", "b", "c"}
print(s.intersection("bcd"))
"""
{'b', 'c'}
"""
# print(s & "bcd")  # TypeError

这些方法都非常的有用,可以自己测试一下,加深一遍印象。至于这些方法的底层实现,感兴趣也可以去 Objects/setobject.c 中探索一番,方法都定义在 set_methods 数组中。

这里我们就以集合的交集运算为例,看一下实现过程。

// Objects/setobject.c
static int
set_contains_entry(PySetObject *so, PyObject *key, Py_hash_t hash)
{
    // 判断集合是否包含某个元素
    setentry *entry;
    // 调用 set_lookkey,返回 entry
    // 如果 entry->key 不为空,证明元素存在,否则不存在
    entry = set_lookkey(so, key, hash);
    if (entry != NULL)
        return entry->key != NULL;
    return-1;
}

// 两个集合做交集运算,返回新的集合
static PyObject *
set_intersection(PySetObject *so, PyObject *other)
{
    PySetObject *result;
    PyObject *key, *it, *tmp;
    Py_hash_t hash;
    int rv;
    // 快分支:如果两个集合相等,那么直接把其中一个拷贝一份
    if ((PyObject *)so == other)
        return set_copy(so, NULL);
    // 否则创建一个新的空集合
    result = (PySetObject *)make_new_set_basetype(Py_TYPE(so), NULL);
    if (result == NULL)
        returnNULL;
    // 如果 other 是集合
    if (PyAnySet_Check(other)) {
        Py_ssize_t pos = 0;
        setentry *entry;
        // 如果 len(other) > len(so),那么两者交换位置
        // 也就是遍历元素较少的集合
        if (PySet_GET_SIZE(other) > PySet_GET_SIZE(so)) {
            tmp = (PyObject *)so;
            so = (PySetObject *)other;
            other = tmp;
        }
        // 遍历集合 other
        while (set_next((PySetObject *)other, &pos, &entry)) {
            key = entry->key;
            hash = entry->hash;
            Py_INCREF(key);
            // 判断 key 是否存在于集合 so 中
            rv = set_contains_entry(so, key, hash);
            if (rv < 0) {
                Py_DECREF(result);
                Py_DECREF(key);
                returnNULL;
            }
            // 如果存在,那么添加到新集合 result 中
            if (rv) {
                if (set_add_entry(result, key, hash)) {
                    Py_DECREF(result);
                    Py_DECREF(key);
                    returnNULL;
                }
            }
            Py_DECREF(key);
        }
        return (PyObject *)result;
    }
    // 如果 other 不是集合,那么获取它的迭代器
    it = PyObject_GetIter(other);
    if (it == NULL) {
        Py_DECREF(result);
        returnNULL;
    }
    // 直接迭代内部的元素,以下逻辑和上面类似
    while ((key = PyIter_Next(it)) != NULL) {
        hash = PyObject_Hash(key);
        if (hash == -1)
            goto error;
        // 如果 key 在 so 中存在,那么添加到 result 中
        rv = set_contains_entry(so, key, hash);
        if (rv < 0)
            goto error;
        if (rv) {
            if (set_add_entry(result, key, hash))
                goto error;
            if (PySet_GET_SIZE(result) >= PySet_GET_SIZE(so)) {
                Py_DECREF(key);
                break;
            }
        }
        Py_DECREF(key);
    }
    Py_DECREF(it);
    if (PyErr_Occurred()) {
        Py_DECREF(result);
        returnNULL;
    }
    return (PyObject *)result;
  error:
    Py_DECREF(it);
    Py_DECREF(result);
    Py_DECREF(key);
    returnNULL;
}

以上就是集合的交集运算,至于其它的运算操作也是类似的,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小结

关于集合相关的内容我们就介绍完了,当然到目前为止,Python 的内置数据结构也基本介绍完了。回顾一下我们介绍了哪些数据结构:

  • 浮点数;
  • 整数;
  • 复数;
  • 布尔值
  • None;
  • 切片;
  • bytes 对象;
  • bytearray 对象;
  • 字符串;
  • 列表;
  • 元组;
  • 字典;
  • 集合;

以上这些结构都是内置的,当然还有一些数据结构是定义在标准库里面的,我们后面再说。

责任编辑:武晓燕 来源: 古明地觉的编程教室
相关推荐

2024-07-29 12:27:55

列表对象元素

2024-07-30 10:31:03

2024-08-22 10:11:00

字典取值源码

2021-09-26 10:57:16

集合操作场景

2022-02-19 22:42:25

加密货币代币区块链

2024-12-05 15:44:13

工厂模式接口

2020-09-11 06:44:29

Python增强算术

2024-06-14 10:26:30

2023-10-24 15:56:23

2016-06-08 16:06:56

云计算

2022-02-16 22:50:28

JVMJDKJRE

2015-06-17 16:50:24

华曦达

2013-06-13 10:54:46

iOS7WWDC苹果

2023-05-17 15:36:57

2020-11-17 14:28:56

数据中心

2021-07-09 11:59:25

Redis有序集合

2021-07-01 19:35:29

智能电表物联网智慧城市

2021-04-13 06:39:13

代码重构code

2021-03-10 07:20:43

if-else静态代码

2022-03-22 10:52:02

Redis变慢服务器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