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制裁、高管离职、业界质疑,雷军回忆3年造车传奇,我们梳理了5个雷军的破局逻辑

原创 精选
新闻
不过雷军当时更大压力来自于内部。“销售同学都很有经验,他们对纯电轿车一致信心严重不足,在发布会的前一天,我们最后的价格决策会时间不长,但争论非常激烈,我认为我们的SU7配置体验远超Model 3,我觉得我们有勇气定到21.59万元,这已经比Model 3便宜3万,我觉得竞争力已经非常强大。”

编辑 | 言征

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

7月19日晚7点,北京首钢冰球馆。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如约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年度演讲:《勇气》。

除去后面新品的发布,全程一个多小时,雷军分享了他亲自带队小米造车的内幕故事,可谓峰回路转,听完让人热血不已。

那么,苹果十年在美国都没造成的车,雷军是如何用三年在中国造成的?我们为诸位梳理了5个关键节点,看看雷军是如何思考和拆解这一难题的。

图片图片

|故事的开端:“雷总,你们被制裁了!”

小米SU7成功不是偶然,但雷军决定造车,却源于一场意外。

2021年1月15日的下午,早上7点多钟,雷军在上班的路上接了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电话,电话里是朋友带来的一个糟糕至极的消息:“雷总,你们被美国制裁了!”

一下子,雷军当场懵了,宛若晴天霹雳。

雷军缓过神来,很快召开了紧急的董事会议。会上,一位董事向雷军提出了灵魂拷问:“假如你们手机不能做了,3、4万人怎么办?”

另一位董事也抛出了一个选项:“你们要不要认真考虑下造车?”

1.要不要造车

当天下午,一场认真的“造车讨论”过后,当场几乎所有的高管都表示支持造车。

然而,雷军却没有匆忙敲板。

造车,是一个未知的新赛道,对于当时的小米而言,只是一个可选项,而并非是个必选项。

“造车风险太大,我们还是先做做调研吧!”

于是雷军组了一个6人的调研团,用了70多天,早出晚归地走访了10多个城市,进行了85场调研,访谈了200多人,中间还开了4次高管会。

图片图片

调研过程中,已在智能车领域沉浸多年的两位朋友:李斌、何小鹏曾力劝雷军造车,让雷军至今都有些吃惊:难道他们不怕智能车领域多一位友商吗?

调研进行地越来越深入,雷军对于电车的洞察越来越清晰:智能电动车的趋势不可阻挡

图片图片

大家都知道,雷教主是信奉“顺势而为”这四个字的。所以,一旦得出这个结论,小米造车这个决定就呼之欲出了。

2021年3月24日,雷军向董事会提交了一份汇报,汇报中提及了当时自己的调研结论:智能电动汽车,大势所趋,我觉得小米必须干!

然而,牛逼的人物从来保持头脑清醒,雷军还在汇报中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汽车行业会不会像手机一样赢家通吃,最后很有可能全球只能活下去5~8家。

所以,雷军展示出了自己对于赛道的思考逻辑

如果小米要造车的话,首先要做长期的打算,其次,一定要奔着全球前五去做!

困扰雷军第一个赛道问题,到底造不造车,也随着这份汇报的提交,有了最终答案,董事会表示支持造车,但是同时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2.要不要亲自带队

董事会要求:造车耗资过大(当时评估需要100亿美元),必须雷军亲自带队干。

雷军没想到董事会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人在面临重大的抉择的时候,内心的挣扎程度不亚于“内耗”。雷军也不例外,更何况,彼时正值小米手机遭逢多事之秋的当口:上市仅两年半,刚刚开始的高端化路线千头万绪,任职多年、被小米给予厚望的得力高管周受资也在此时离开了……

雷军自曝当时的心理状态:“那段时间每一个深夜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大干一场,第二天早晨醒来太阳升起的时候又开始迷茫。”

这种煎熬的心态折磨了雷军一个星期之久,他反复在问自己:

创业这么苦,真的还有从头再干一次吗?

万一输了,我这辈子就要灰溜溜的收场吗?

我还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杀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吗?

一边是已经成功的小米手机,一面是充满未知风险的造车,取舍就在一念之间。

3月30号,雷军终于结束了这段充满折磨的思考,给董事会作出了这样一条充满逻辑和使命感的答复:“如果这件事必须干,如果大家觉得我最合适,我愿意挺身而出!”

图片图片

“虽千万人吾往矣!”3月30日下午,雷军在正式宣布造车的当晚,百感交集地喊出了那句:赌上一生全部的荣誉和成就,为小米汽车而战!

图片图片

3.新来者,第一款车怎么造?

汽车行业非常卷,每年发布两三百款新车。作为一个新来者,第一辆车非常重要,雷军是如何思考的?

一开始,团队找了很多报告研究、写了上百页的分析材料。这在外界看来很专业的做法却被雷军泼了冷水,他给出了相当精简的解题思路

我们能不能先造一辆小米工程师们都想买的车?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想买的话,那个车造出来也没用。

那小米工程师到底想买什么样的车呢?这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找个调研公司,花几个月整份报告。

雷军又一次点醒:别浪费时间了,100 份报告也替代不了一个真实用户面对面的沟通!

随即雷军动员了团队与小米的工程师一个一个聊,两三个星期过后,就聊了 300 多人,并在聊完后去小米的每个办公区域的停车场去数大家到底开什么车。

简单直接,但很有效。品牌、车型、价格段很快就被捋清楚了。调查完后,结论是:轿车和 SUV 各占一半。从研发角度来说,做轿车要难一些,所以大部分车企都是先干 SUV。

但雷军这次没有走寻常路,决定先从难的干起,雷军解释:“等轿车干好了,再干其它车型就容易多了。”

所以说,雷军有着自己的产品打造之道:在用户需求方面,了解方式越简单、越直接、越真实越好;而在核心基础方面,则更侧重“难而正确的事”。

中国产业链非常成熟、攒一辆车比较容易,代工、收购都能快速造车。但雷军坦言:我们下定决心,绝不走捷径,因为之前吃过这样的亏。14 年前小米创业就是轻模式,从模式创新开始,初期速度很快,但是根基不扎实,后来遇到很多挫折。“到今天为止,我们都还在补课。”

这一次创业,从核心技术做起,10 倍投入,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当我们下了这个决心,我们的投入非常坚定。

下定决心后,小米汽车坚决投入,目前已经推出第三代电机、两套大压铸,智能驾驶、电池包都选择亲自下场。

雷军特别提起了做电池包的经历,他说,小米为了把电池包技术搞明白做了十几个电池包,并选择自建电池包工厂,“不仅把我们自己的团队折腾得够呛,把供应商也折腾得够呛,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专门打电话给宁德时代曾毓群总解释”。

就这样,披星戴月干了大半年,到 2021 年年底,春节前第一次项目的正式评审会开始了。

4.核心班子怎么带

雷军有点没想到,本来一次令人激动的评审会,竟然会得分歧严重、吵来吵去,开得特别郁闷,最后雷军下了决心:整个产品方案推倒重干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雷军取消了所有日程,把汽车部最核心的十几个人全部抓过来开会,商量怎么解决。

就这么一个临时召集的会,一开就整整 21 天,开成了一个马拉松式的会议。团队 1000 多人,都在等这个会议的结果。

刚开始大家还比较矜持,第二天争论就开始了,越来越激烈。有时候一个问题能从早晨 9 点吵到晚上 9 点。

在压力巨大的时候,我们把所有的工作暂停下来,先吵清楚。雷军回想,“这个会对我们很重要,因为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背景,第一次有如此长时间高密度面对面的讨论,帮助大家相互了解、相互融合。

这 21 天的会,形成了一个最重要的共识:就是小米作为一个新来者,只要能顺利上牌桌,就是巨大的成功。

这场会议解决了小米汽车到底是“守正”还是“出奇”的路线选择。雷军解释道:小米造车要尊重行业规律。守正出奇,就是先守正,再出奇,不要一上来就颠覆,一上来就掀桌子。所以基于这 21 天的会,团队这十来个人就成了真正的战友。

图片图片

解决了路线问题,不可抗力的因素接连又至:上海疫情爆发了。但项目进度不能耽误,则么办?

“我们有不少工程师在上海,研发怎么办呢?大家手提肩扛,把能扛回去的设备全部扛回了家,在家里做研发。有一位同学,他就这样把设备搬回家以后,在家里搭了一套工作环境。小米超级电机的控制软件就是在他家的客厅里第一次真正运转起来的。”

雷军回忆道,小米 SU7 的很多产品决策就是在各种各样的视频会议中完成的。“我们甚至在这个期间还办了几次线上庆功会。当我们遇到阶段性的成果的时候,我们就把红酒寄到每一个同学的家里,大家就联网云喝酒。”

创业,往往需要这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才能克服重重的困难。

到了 2023 年 8 月 16 号,小米第一辆试产车缓缓从产线上驶出来。整个团队激动不已,峰回路转,小米SU7如期交付,真的是个奇迹。

雷军等大伙散去后,一个人围着市场车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打开车门又在里面坐了很久很久,那一刻百感交集。

5.怎么卖:价格和产能定多少

在外人看来,小米雷军是位营销大师,但营销大师在如何给小米SU7定价上却犯了愁。

上市前两三个月,雷军在做沟通交流的时候,居然发现所有人都觉得小米SU7会卖不动。

“这个给我急的不行,我跟他们说我们的配置、体验都比Model 3好很多,人家跟我说,买Model 3的都是特斯拉,都是马斯克的铁粉,他们肯定不会买你们SU7的。”

小米汽车几个部门给他整理了三份报告,最终雷军还是被一句话噎住:宝马、奥迪、奔驰的“34C”用户买的全是品牌,他为什么买SU7?

“干了三年多,花费一两百亿,最后做完了卖不动?”雷军让市场部请一些媒体朋友们帮忙出主意,一共请了23位。结果绝大部分人也都不看好。“他们认为能卖3000辆就要烧高香了。”

雷军表示不服气,尝试去说服他们,说了两三个小时,说到口干舌燥,依旧徒劳。

此后一段时间,雷军陷入极度绝望中,小米汽车整个团队都笼罩在焦虑之中,

但雷军本性是一个乐观派,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再一次“试驾”同事新买的福特野马之后,雷军似乎找到了小米SU7的品牌定位:


“我真的相信人生值得被奖励,就是一辆 Dream Car 的意义。我们的小米 SU7 就是为他这样的奋斗者设计的。”


相信“相信”的力量。

雷军坚定地相信人们对 Dream Car 的向往,相信三年多整个团队全力以赴的投入,也相信小米 SU7 的魅力和强大的产品力。

“所以无论多少人不看好,我始终坚信 SU7 一定会大卖。”

接下来考验雷军的,还是全年的产能如何确定。当时他内心非常矛盾:订多了,怕卖不掉,订少了,怕不够卖,又被人骂饥饿营销。

许多人建议订3万辆,稳点好。但雷军最后将整个数字敲定为76000辆。“我从第一天下的目标就是数一数二。如果卖不出去意味着什么?如果有一万辆车卖不掉,要租多少足球场停车?反正车一开始是漫山遍野,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灭顶之灾。76000辆,我深知这是一个有风险的目标,但我也很清楚其实没有退路,像一个过河的卒子,只能拼命往前冲。”

关于小米SU7定价,当时网上有很多版本,14.9万元,甚至还有人说定价9.9万元。雷军听后差点吐血:“这太离谱了,你这不捣乱嘛。”

雷军对此表示:“新能源汽车跟纯电车是两个概念,新能源汽车包括了增程式,包括了插混这些油电混合的车,纯电车成本很高。”

当时除了特斯拉,所有纯电车都在巨额亏损。所以合理定价,小米汽车的业务才能持续成长。超低价只是饮鸩止渴。

不过雷军当时更大压力来自于内部。“销售同学都很有经验,他们对纯电轿车一致信心严重不足,在发布会的前一天,我们最后的价格决策会时间不长,但争论非常激烈,我认为我们的SU7配置体验远超Model 3,我觉得我们有勇气定到21.59万元,这已经比Model 3便宜3万,我觉得竞争力已经非常强大。”

雷军的决定让销售同事非常担忧,整个会场一片寂静,雷军回忆说,“直到现场一位高管说,就定这个价吧,无论卖多少辆,我们小米都认了”。

3 月 28 号发布会,雷军极度紧张,嗓子沙哑,就像十年寒窗苦度的学生终于参加高考。

直到当雷军公布定价,看到现场的观众一片欢呼,雷军终于送了口气:小米 SU7 应该成了。

6.写在最后

看完雷教主的演讲,你是否也若有所思,下面几个逻辑,不知道诸位是否认可:

(1)面对重大抉择,不匆忙敲板,做足够深入的调研后再下判断;

(2)企业当家人要有使命感,如果需要且合适,虽千万人吾往矣;

(3)产品需求越接近用户越好,不要做理论家;

(4)核心基础,要做难而正确的事;

(5)团队建设,统一认知的方式可以是充分“吵架”;

(6)相信“相信”的力量。

最后,奉上雷教主业务赛车手的视频一枚,供各位观摩赛照!

责任编辑:武晓燕 来源: 51CTO技术栈
相关推荐

2011-12-31 21:10:53

2020-06-12 14:48:58

芯片半导体技术

2015-07-31 09:47:42

2015-11-10 09:32:04

创业方向雷军

2011-08-22 10:16:07

雷军乔布斯小米

2012-06-28 11:52:22

雷军小米

2015-04-02 09:55:25

小米

2015-03-20 09:15:32

360手机酷派

2011-07-07 09:14:23

2014-11-05 09:27:56

陈彤雷军

2023-05-31 15:15:53

2015-05-12 14:08:30

雷军小米NOTE

2012-12-04 09:30:24

小米金山雷军

2014-08-18 15:10:16

2015-06-16 10:55:29

雷军小米

2013-08-09 09:31:50

2018-01-03 10:28:02

程序员生涯雷军

2018-07-04 13:00:58

雷军代码程序员

2012-04-03 14:27:19

手机

2015-03-06 10:15:58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