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讲解Java设计模式中的迭代器模式,分为定义、模式应用前案例、结构、模式应用后案例、适用场景、模式可能存在的困惑和本质探讨7个部分。
定义
迭代器模式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在新的分类方式中,迭代器模式被划分至类之间的交互类别中,其简化的是调用方对一个或一组对象遍历行为的交互。
模式应用前案例
在银行业务领域中,银行包含很多客户,而一个客户又可能包含多个账户。下面以这个案例进行说明。先来看一下未使用迭代器模式之前的代码实现。
对于迭代器模式,Java语言中的集合已经内置支持。在上述代码中,注释掉的增强的for循环方式(如for (Account account : this.accounts)),其底层也会转换成Iterator方式。
因此,主要是对比for(int i=0;i<size;i++)这种方式和Iterator迭代器方式之间的优劣。
结构
迭代器模式的上述结构是一个通用的结构,其代码实现如下。
模式应用后案例
由于Java语言已经内置迭代器实现。上面的银行领域案例,如果应用迭代器模式,代码实现如下。
Java语言中提供了Iterable接口,然后重写里面的iterator方法。通过该方法就可以得到一个Iterator对象,然后可以利用这个Iterator对象就可以依次访问集合中的元素。
适用场景
迭代器模式适用于以下场景:
1、访问一个聚合对象的内容而无需暴露它的内部表示
2、支持对聚合对象的多种遍历方式,如树、图等
3、对遍历不同的聚合结构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
模式可能存在的困惑
困惑1:增强for循环(如for(obj:ObjList))与Iterator迭代器方式有何区别?
增强for循环方式相当于Java语言中的一种语法糖。在编译阶段,会转换成Iterator方式实现。
困惑2:普通for循环(如for(int i=0;i<size;i++))似乎也比较简洁,Iterator相比有什么优势?
针对数组、链表等简单的数据结构,两种循环方式其实体现不出优势。但是,对于树和图等复杂数据结构,普通for循环很难支持。
例如,对于树(Tree)这类数据结构,至少包括以下三种遍历方式:
1)前序遍历(Preorder Traversal):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地前序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
2)中序遍历(Inorder Traversal):先递归地中序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地中序遍历右子树;
3)后序遍历(Postorder Traversal):先递归地后序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对于图(Graph)这类数据结构,至少也要支持以下两种遍历方式
1)深度优先搜索(Depth-First Search, DFS):从起始顶点出发,在走过一条路径上所有未被标记过的顶点之前不回退;
2)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 BFS):从起始顶点开始向外层扩散搜索,并且按照距离排序依次进行探索。
此外,由于迭代器是一个家族类,最上层是一个Iterable接口,后续也可以灵活扩展其他更高效的遍历方式。
本质
对于一个类来说,对于其属性或状态的遍历是类的一种行为。但是,这种行为不属于核心业务操作。
因此,迭代器模式的本质上是将这种遍历行为通用化,这样也可以为调用方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