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挂了!与快手无缘了....

开发 前端
当线程池的任务队列满了之后,线程池会执行指定的拒绝策略来应对,常用的四种拒绝策略包括:CallerRunsPolicy、AbortPolicy、DiscardPolicy、DiscardOldestPolicy,此外,还可以通过实现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接口来自定义拒绝策略。

大家好,我是小林。

今天分享一位同学快手Java后端面经,问的问题基础比较多,可惜同学没怎么准备好,回答的不是很多,面完就秒挂了。

图片图片

考察的知识,我给大家罗列一下:

  • 操作系统:进程线程、上下文、中断
  • Java:JVM、HashMap、synchronized、线程池
  • 数据结构:数组和链表
  • 算法:合并k个有序链表

技术八股

进程和线程区别是什么?

图片图片

  • 本质区别:进程是操作系统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而线程是任务调度和执行的基本单位
  • 在开销方面: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代码和数据空间(程序上下文),程序之间的切换会有较大的开销;线程可以看做轻量级的进程,同一类线程共享代码和数据空间,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运行栈和程序计数器(PC),线程之间切换的开销小
  • 稳定性方面:进程中某个线程如果崩溃了,可能会导致整个进程都崩溃。而进程中的子进程崩溃,并不会影响其他进程。
  • 内存分配方面:系统在运行的时候会为每个进程分配不同的内存空间;而对线程而言,除了CPU外,系统不会为线程分配内存(线程所使用的资源来自其所属进程的资源),线程组之间只能共享资源
  • 包含关系:没有线程的进程可以看做是单线程的,如果一个进程内有多个线程,则执行过程不是一条线的,而是多条线(线程)共同完成的;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所以线程也被称为轻权进程或者轻量级进程

什么是上下文?

任务是交给 CPU 运行的,那么在每个任务运行前,CPU 需要知道任务从哪里加载,又从哪里开始运行所以,操作系统需要事先帮 CPU 设置好 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

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是 CPU 在运行任何任务前,所必须依赖的环境,这些环境就叫做 CPU 上下文。

CPU 上下文切换就是先把前一个任务的 CPU 上下文(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保存起来,然后加载新任务的上下文到这些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最后再跳转到程序计数器所指的新位置,运行新任务。

系统内核会存储保持下来的上下文信息,当此任务再次被分配给 CPU 运行时,CPU 会重新加载这些上下文,这样就能保证任务原来的状态不受影响,让任务看起来还是连续运行。

上面说到所谓的「任务」,主要包含进程、线程和中断。所以,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把 CPU 上下文切换分成:进程上下文切换、线程上下文切换

进程是由内核管理和调度的,所以进程的切换只能发生在内核态。所以,进程的上下文切换不仅包含了虚拟内存、栈、全局变量等用户空间的资源,还包括了内核堆栈、寄存器等内核空间的资源。

通常,会把交换的信息保存在进程的 PCB,当要运行另外一个进程的时候,我们需要从这个进程的 PCB 取出上下文,然后恢复到 CPU 中,这使得这个进程可以继续执行,如下图所示:

图片图片

线程共享进程的虚拟内存资源,但是线程也有自己的私有数据,比如栈和寄存器等,这些在上下文切换时也是需要保存的。

线程上下文切换时,虚拟内存这些资源就保持不动,只需要切换线程的私有数据、寄存器等不共享的数据。

什么是中断?

CPU停下当前的工作任务,去处理其他事情,处理完后回来继续执行刚才的任务,这一过程便是中断。

中断分为外部中断和内部中断:

  • 外部中断分为可屏蔽中断和不可屏蔽中断:
  • 可屏蔽中断:通过INTR线向CPU请求的中断,主要来自外部设备如硬盘,打印机,网卡等。此类中断并不会影响系统运行,可随时处理,甚至不处理,所以名为可屏蔽。
  • 不可屏蔽中断:通过NMI线向CPU请求的中断,如电源掉电,硬件线路故障等。这里不可屏蔽的意思不是不可以屏蔽,不建议屏蔽,而是问题太大,屏蔽不了,不能屏蔽的意思。注:INTR和NMI都是CPU的引脚
  • 内部中断分为陷阱、故障、终止:
  • 陷阱:是一种有意的,预先安排的异常事件,一般是在编写程序时故意设下的陷阱指令,而后执行到陷阱指令后,CPU将会调用特定程序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理结束后返回到陷阱指令的下一条指令。如系统调用,程序调试功能等。如printf函数,最底层的实现中会有一条int 0x80指令,这就是一条陷阱指令,使用0x80号中断进行系统调用。

  • 故障:故障是在引起故障的指令被执行,但还没有执行结束时,CPU检测到的一类的意外事件。出错时交由故障处理程序处理,如果能处理修正这个错误,就将控制返回到引起故障的指令即CPU重新执这条指令。如果不能处理就报错。常见的故障为缺页,当CPU引用的虚拟地址对应的物理页不存在时就会发生故障。缺页异常是能够修正的,有着专门的缺页处理程序,它会将缺失的物理页从磁盘中重新调进主存。而后再次执行引起故障的指令时便能够顺利执行了。

  • 终止:执行指令的过程中发生了致命错误,不可修复,程序无法继续运行,只能终止,通常会是一些硬件的错误。终止处理程序不会将控制返回给原程序,而是直接终止原程序

数组和链表区别是什么?

  • 访问效率:数组可以通过索引直接访问任何位置的元素,访问效率高,时间复杂度为O(1),而链表需要从头节点开始遍历到目标位置,访问效率较低,时间复杂度为O(n)。
  • 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数组插入和删除操作可能需要移动其他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n),而链表只需要修改指针指向,时间复杂度为O(1)。
  • 缓存命中率:由于数组元素在内存中连续存储,可以提高CPU缓存的命中率,而链表节点不连续存储,可能导致CPU缓存的命中率较低,频繁的缓存失效会影响性能。
  • 应用场景:数组适合静态大小、频繁访问元素的场景,而链表适合动态大小、频繁插入、删除操作的场景

为什么数组查询的复杂度为O(1)?

数组必须要内存中一块连续的空间,并且数组中必须存放相同的数据类型。 比如我们创建一个长度为 10,数据类型为整型的数组,在内存中的地址是从 1000 开始,那么它在内存中的存储格式如下。

图片图片

由于每个整型数据占据 4 个字节的内存空间,因此整个数组的内存空间地址是 1000~1039,根据这个,我们就可以轻易算出数组中每个数据的内存下标地址。 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只要知道了数组下标,也就是数据在数组中的位置,比如下标 2,就可以计算得到这个数据在内存中的位置 1008,从而对这个位置的数据 241 进行快速读写访问,时间复杂度为 O(1)。

JVM是什么?

JVM是 java 虚拟机,主要工作是解释自己的指令集(即字节码)并映射到本地的CPU指令集和OS的系统调用。

JVM屏蔽了与操作系统平台相关的信息,使得Java程序只需要生成在Java虚拟机上运行的目标代码(字节码),就可在多种平台上不加修改的运行,这也是Java能够“一次编译,到处运行的”原因。

Java为什么是跨平台的?

Java 能支持跨平台,主要依赖于 JVM 关系比较大。

JVM也是一个软件,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版本。我们编写的Java源码,编译后会生成一种 .class 文件,称为字节码文件。Java虚拟机就是负责将字节码文件翻译成特定平台下的机器码然后运行。也就是说,只要在不同平台上安装对应的JVM,就可以运行字节码文件,运行我们编写的Java程序。

而这个过程中,我们编写的Java程序没有做任何改变,仅仅是通过JVM这一”中间层“,就能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真正实现了”一次编译,到处运行“的目的。

JVM是一个”桥梁“,是一个”中间件“,是实现跨平台的关键,Java代码首先被编译成字节码文件,再由JVM将字节码文件翻译成机器语言,从而达到运行Java程序的目的。

编译的结果不是生成机器码,而是生成字节码,字节码不能直接运行,必须通过JVM翻译成机器码才能运行。不同平台下编译生成的字节码是一样的,但是由JVM翻译成的机器码却不一样。

所以,运行Java程序必须有JVM的支持,因为编译的结果不是机器码,必须要经过JVM的再次翻译才能执行。即使你将Java程序打包成可执行文件(例如 .exe),仍然需要JVM的支持。

跨平台的是Java程序,不是JVM。JVM是用C/C++开发的,是编译后的机器码,不能跨平台,不同平台下需要安装不同版本的JVM。

图片图片

Java为什么既是编译型也是解释型的?

首先在Java经过编译之后生成字节码文件,接下来进入JVM中,就有两个步骤编译和解释。 如下图:

图片图片

编译性:

  • Java源代码首先被编译成字节码,JIT 会把编译过的机器码保存起来,以备下次使用。

解释性:

  • JVM中一个方法调用计数器,当累计计数大于一定值的时候,就使用JIT进行编译生成机器码文件。否则就是用解释器进行解释执行,然后字节码也是经过解释器进行解释运行的。

所以Java既是编译型也是解释性语言,默认采用的是解释器和编译器混合的模式。

Python和Java区别是什么?

  • Java是一种已编译的编程语言,Java编译器将源代码编译为字节码,而字节码则由Java虚拟机执行
  • python是一种解释语言,翻译时会在执行程序的同时进行翻译。

了解HashMap吗?

  • 在 JDK 1.7 版本之前, HashMap 数据结构是数组和链表,HashMap通过哈希算法将元素的键(Key)映射到数组中的槽位(Bucket)。如果多个键映射到同一个槽位,它们会以链表的形式存储在同一个槽位上,因为链表的查询时间是O(n),所以冲突很严重,一个索引上的链表非常长,效率就很低了。
  • 所以在 JDK 1.8 版本的时候做了优化,当一个链表的长度超过8的时候就转换数据结构,不再使用链表存储,而是使用红黑树,查找时使用红黑树,时间复杂度O(log n),可以提高查询性能,但是在数量较少时,即数量小于6时,会将红黑树转换回链表。

图片图片

HashMap插入元素过程?

图片图片

HashMap HashMap的put()方法用于向HashMap中添加键值对。当调用HashMap的put()方法时,会按照以下详细流程执行:

第一步:根据要添加的键的哈希码计算在数组中的位置(索引)。

第二步:检查该位置是否为空(即没有键值对存在)

  • 如果为空,则直接在该位置创建一个新的Entry对象来存储键值对。将要添加的键值对作为该Entry的键和值,并保存在数组的对应位置。将HashMap的修改次数(modCount)加1,以便在进行迭代时发现并发修改。

第三步:如果该位置已经存在其他键值对,检查该位置的第一个键值对的哈希码和键是否与要添加的键值对相同?

  • 如果相同,则表示找到了相同的键,直接将新的值替换旧的值,完成更新操作。

第四步:如果第一个键值对的哈希码和键不相同,则需要遍历链表或红黑树来查找是否有相同的键:

如果键值对集合是链表结构:

  • 从链表的头部开始逐个比较键的哈希码和equals()方法,直到找到相同的键或达到链表末尾。
  • 如果找到了相同的键,则使用新的值取代旧的值,即更新键对应的值。
  • 如果没有找到相同的键,则将新的键值对添加到链表的头部。

如果键值对集合是红黑树结构:

  • 在红黑树中使用哈希码和equals()方法进行查找。根据键的哈希码,定位到红黑树中的某个节点,然后逐个比较键,直到找到相同的键或达到红黑树末尾。
  • 如果找到了相同的键,则使用新的值取代旧的值,即更新键对应的值。
  • 如果没有找到相同的键,则将新的键值对添加到红黑树中。

第五步:检查链表长度是否达到阈值(默认为8):

  • 如果链表长度超过阈值,且HashMap的数组长度大于等于64,则会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以提高查询效率。

第六步:检查负载因子是否超过阈值(默认为0.75):

  • 如果键值对的数量(size)与数组的长度的比值大于阈值,则需要进行扩容操作。

第七步:扩容操作:

  • 创建一个新的两倍大小的数组。
  • 将旧数组中的键值对重新计算哈希码并分配到新数组中的位置。
  • 更新HashMap的数组引用和阈值参数。

第八步:完成添加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HashMap中的键和值都可以为null。此外,HashMap是非线程安全的,如果在多线程环境下使用,需要采取额外的同步措施或使用线程安全的ConcurrentHashMap。

重写HashMap的equal和hashcode方法需要注意什么?

HashMap使用Key对象的hashCode()和equals()方法去决定key-value对的索引。当我们试着从HashMap中获取值的时候,这些方法也会被用到。如果这些方法没有被正确地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不同Key也许会产生相同的hashCode()和equals()输出,HashMap将会认为它们是相同的,然后覆盖它们,而非把它们存储到不同的地方。

同样的,所有不允许存储重复数据的集合类都使用hashCode()和equals()去查找重复,所以正确实现它们非常重要。equals()和hashCode()的实现应该遵循以下规则:

  • 如果o1.equals(o2),那么o1.hashCode() == o2.hashCode()总是为true的。
  • 如果o1.hashCode() == o2.hashCode(),并不意味着o1.equals(o2)会为true。

重写HashMap的equal方法不当会出现什么问题?

HashMap在比较元素时,会先通过hashCode进行比较,相同的情况下再通过equals进行比较。

所以 equals相等的两个对象,hashCode一定相等。hashCode相等的两个对象,equals不一定相等(比如散列冲突的情况)

重写了equals方法,不重写hashCode方法时,可能会出现equals方法返回为true,而hashCode方法却返回false,这样的一个后果会导致在hashmap等类中存储多个一模一样的对象,导致出现覆盖存储的数据的问题,这与hashmap只能有唯一的key的规范不符合,

列举HashMap在多线程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 JDK1.7中的 HashMap 使用头插法插入元素,在多线程的环境下,扩容的时候有可能导致环形链表的出现,形成死循环。因此,JDK1.8使用尾插法插入元素,在扩容时会保持链表元素原本的顺序,不会出现环形链表的问题。
  • 多线程同时执行 put 操作,如果计算出来的索引位置是相同的,那会造成前一个 key 被后一个 key 覆盖,从而导致元素的丢失。此问题在JDK 1.7和 JDK 1.8 中都存在。

synchronized关键字的底层原理是什么?

synchronized是java提供的原子性内置锁,这种内置的并且使用者看不到的锁也被称为监视器锁,使用synchronized之后,会在编译之后在同步的代码块前后加上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字节码指令,他依赖操作系统底层互斥锁实现。他的作用主要就是实现原子性操作和解决共享变量的内存可见性问题。

执行monitorenter指令时会尝试获取对象锁,如果对象没有被锁定或者已经获得了锁,锁的计数器+1。此时其他竞争锁的线程则会进入等待队列中。

执行monitorexit指令时则会把计数器-1,当计数器值为0时,则锁释放,处于等待队列中的线程再继续竞争锁。

synchronized是排它锁,当一个线程获得锁之后,其他线程必须等待该线程释放锁后才能获得锁,而且由于Java中的线程和操作系统原生线程是一一对应的,线程被阻塞或者唤醒时时会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这种转换非常消耗性能。

从内存语义来说,加锁的过程会清除工作内存中的共享变量,再从主内存读取,而释放锁的过程则是将工作内存中的共享变量写回主内存。

实际上大部分时候我认为说到monitorenter就行了,但是为了更清楚的描述,还是再具体一点。

如果再深入到源码来说,synchronized实际上有两个队列waitSet和entryList。

  1. 当多个线程进入同步代码块时,首先进入entryList
  2. 有一个线程获取到monitor锁后,就赋值给当前线程,并且计数器+1
  3. 如果线程调用wait方法,将释放锁,当前线程置为null,计数器-1,同时进入waitSet等待被唤醒,调用notify或者notifyAll之后又会进入entryList竞争锁
  4. 如果线程执行完毕,同样释放锁,计数器-1,当前线程置为null

图片图片

线程池了解吗?有哪些常见参数?

线程池是为了减少频繁的创建线程和销毁线程带来的性能损耗。线程池的构造函数有7个参数:

图片图片

  • corePoolSize:线程池核心线程数量。默认情况下,线程池中线程的数量如果 <= corePoolSize,那么即使这些线程处于空闲状态,那也不会被销毁。
  • maximumPoolSize:线程池中最多可容纳的线程数量。当一个新任务交给线程池,如果此时线程池中有空闲的线程,就会直接执行,如果没有空闲的线程且当前线程池的线程数量小于corePoolSize,就会创建新的线程来执行任务,否则就会将该任务加入到阻塞队列中,如果阻塞队列满了,就会创建一个新线程,从阻塞队列头部取出一个任务来执行,并将新任务加入到阻塞队列末尾。如果当前线程池中线程的数量等于maximumPoolSize,就不会创建新线程,就会去执行拒绝策略。
  • keepAliveTime:当线程池中线程的数量大于corePoolSize,并且某个线程的空闲时间超过了keepAliveTime,那么这个线程就会被销毁。
  • unit:就是keepAliveTime时间的单位。
  • workQueue:工作队列。当没有空闲的线程执行新任务时,该任务就会被放入工作队列中,等待执行。
  • threadFactory:线程工厂。可以用来给线程取名字等等
  • handler:拒绝策略。当一个新任务交给线程池,如果此时线程池中有空闲的线程,就会直接执行,如果没有空闲的线程,就会将该任务加入到阻塞队列中,如果阻塞队列满了,就会创建一个新线程,从阻塞队列头部取出一个任务来执行,并将新任务加入到阻塞队列末尾。如果当前线程池中线程的数量等于maximumPoolSize,就不会创建新线程,就会去执行拒绝策略。

线程池工作队列满了有哪些拒接策略?

当线程池的任务队列满了之后,线程池会执行指定的拒绝策略来应对,常用的四种拒绝策略包括:CallerRunsPolicy、AbortPolicy、DiscardPolicy、DiscardOldestPolicy,此外,还可以通过实现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接口来自定义拒绝策略。

四种预置的拒绝策略:

  • CallerRunsPolicy,使用线程池的调用者所在的线程去执行被拒绝的任务,除非线程池被停止或者线程池的任务队列已有空缺。
  • AbortPolicy,直接抛出一个任务被线程池拒绝的异常。
  • DiscardPolicy,不做任何处理,静默拒绝提交的任务。
  • DiscardOldestPolicy,抛弃最老的任务,然后执行该任务。
  • 自定义拒绝策略,通过实现接口可以自定义任务拒绝策略。

有线程池参数设置的经验吗?

  • CPU密集型:corePoolSize = CPU核数 + 1
  • IO密集型:corePoolSize = CPU核数 * 2

手撕算法

  • 合并k个有序链表(面试官说给我出个简单题)
责任编辑:武晓燕 来源: 小林coding
相关推荐

2023-09-14 07:10:04

2018-10-22 17:52:28

GitHub代码开发者

2013-01-08 09:40:16

大数据软硬件技术

2023-12-18 08:44:54

Dragonfly基座引擎引擎框架

2024-04-03 07:56:50

推荐系统多任务推荐

2017-05-11 11:40:43

2019-01-23 13:04:09

QLCNAND闪存

2021-06-28 08:57:29

快手腾讯员工

2019-04-26 12:11:37

快手秒变闪电手

2012-09-03 13:38:43

Ubuntu 12.1Wayland

2021-10-12 06:40:02

cp 命令机械盘

2024-10-29 08:09:18

2014-05-22 10:05:12

Windows 8

2012-07-30 13:58:32

无线网络

2019-05-31 12:03:06

SQLHadoop大数据

2022-07-08 09:26:45

Flink快手计算

2018-03-18 23:34:57

2021-08-10 15:32:12

Redis缓存数据库

2020-12-16 08:11:21

服务supervisor进程

2021-03-29 10:37:35

开源技术 开发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