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希望通过引入一个SaaS软件快速解决数字化转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想法固然很好,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发现没用!
近些年,SaaS行业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很多厂商如“雨后春笋”出现,各行各业几乎都演化形成了SaaS形态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尽管SaaS产品形态越来越卷,SaaS在数字化的概念包装下,并没有很好地解决“销路”问题,从企业生存角度看,SaaS模式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
软件厂商希望通过相对通用化的解决方案,降低成本。理想状况下,人们希望软件的成本几乎全部来自于销售费用。
然而,更多的企业其实仍然偏好于定制,要求软件完全按照他们想象的样子来做,尽管从厂商的角度看,客户提出的技术方案甚至有可能是“愚蠢”或“无聊”的。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厂商所谓的聪明,可能来自于业务方面的短视。独立来看,SaaS作为一个产品已经十分完美,但是无法很好地嵌入到客户企业现有的业务架构中。
所谓最优的SaaS解决方案,只是面向全部客户的一个最大公约数,而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算不上是最佳解决方案。
如果SaaS不做调整,那么要调整的就是客户的业务!
很明显,在这个谈判过程中,厂商往往是妥协的一方。当SaaS调整的多了,就变成了PaaS,再调整多一些,就成了完全定制化(只提供一些服务和模块,其他的全都定制开发)。
妥协到一定程度,SaaS这个模式也就做没了。数字化也好,信息化也好,目的都是解决客户的业务问题,而不能拘泥于产品。有些时候,客户看到的问题更复杂,也更全面,技术产品需要为真实的业务“规则”让步。
这里的规则,既包括通过制度固化下来的规范和条例,也包括大家约定成俗的“习惯”,而后者,可能更多与企业文化这些软因素相关,往往是厂商看不到的。
那么,SaaS厂商应该如何去发展呢?
有几个思路可以借鉴:
一是,SaaS的工具化。关注于给业务中的某一类工作赋能提效,但是功能定位相对独立,例如,文件格式批处理转化、辅助决策、编辑工具等功能应用。
二是,SaaS的智能化。在流程方面,虽然SaaS比不了定制“灵活、兼容’”,但是一些智能化处理能力可以封装标准化,让企业可以获得快速便捷的AI赋能,基于AI的业务创新可以完全突破甚至颠覆原有传统业务流程。
三是,SaaS的小微化。随着业务不断复杂化,企业的定制化要求随着自身规模增加而增长。相对而言,小微企业的商业活动相对比较朴素单一,使用SaaS可以快速建立起“数字化”能力。
当然,不少厂商会觉得小微企业的销售成本非常高,并非是一个很好的业务方向。实际上,小微企业由于先天数据基础薄弱,或许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服务方面需求——例如,基于小微企业自身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加工手段,“定时定量”提供配套的数据产品,解决运营决策需求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