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基尔比的前半生平平无奇。
1923年,基尔比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他的成绩一般,是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高中毕业时,以三分之差未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这让他一生耿耿于怀。
1941年,当他入读伊利诺伊大学不久,就爆发了珍珠港事件。
基尔比应招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无线电通讯工程师,来到中缅印战区,主要负责无线电维修工作,确保盟军的无线电通信保持通畅。
作为通信兵,他的足迹从中国的云南到陕西,几乎横穿了大半个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战结束,基尔比回到大学继续深造,学习电子工程,学费由军队承担。
1947年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的基尔比,拿到了3个offer,他选择了Globe Union的中心实验室工作。
1958年,35岁的基尔比跳槽到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简称TI),在这里,一个百年一遇的机会出现了,他将做出人类历史上“车轮子”之后最伟大的发明。
1
德州仪器的前身本来是石油工业的衍生公司,主要做地质数据的采集,勘探数据的处理。
在晶体管发明以后,这家公司推出了一个叫做Regency TR-1的袖珍晶体管收音机,仅售49.95美元,一年就卖出了10万台。
图片
尝到甜头的德州仪器从此坚定地走向了科技公司的道路。
晶体管是贝尔实验室发明的,用于取代笨重且昂贵的真空管,它由半导体制成,体积小,价格便宜,用电量仅有真空管的千分之一,并且发热量很小。
但是,电子设备需要用到各种器件:晶体、电阻、电容等,这些器件大小不一,并且非常笨重,它们被各自制造出来然后再互相连接,在连接点,工人们必须进行手工焊接才行。
一个地方出错,整个设备都无法工作,在当时有个专有名词“Tyranny of numbers”来描述这个问题。
美国军方想了一招叫做“Micro-Module program”,做法很简单,把每个电子零件的大小及形状统一,这样连接工艺就可以标准化了。
德州仪器就在这个计划当中。
但是刚刚加入德州仪器的基尔比觉得这个方法不好,决定找一个替代方案。
7月的达拉斯非常炎热,1958年夏天更是创造了历史记录,按照惯例,公司都要求员工在7月份休假,应对酷热的天气。
但是基尔比刚进单位,假期不够,只能苦命地呆在办公室,继续干活儿。
也许是无人干扰,基尔比可以深入思考,他的创造力爆发了。
为了解决互联问题,大家的通常思路是找到最好的(也是最贵的)材料,使得每个组件都小型化。
基尔比确认为:为什么不用同一种材料(半导体)制造所有组件,然后让整体更小,更便宜呢?
最好的电阻器使用碳等材料做的,但硅和锗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最好的电容器是由陶瓷制成的,但再次是半导体。
纯导体如金和银可以到店,但硅和锗也可以。
并且硅就是沙子啊,地球上无穷无尽,价格极其便宜。
图片
1958年7月24日,拼图渐渐成形,基尔比在笔记本中写道:由很多器件组成的极小的微型电路是可以在一块晶片上制作出来的。由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的电路可以被集成在一块晶片上。
当其他人专注于零件小型化和性能优化时,基尔比找到了新路:把一般性能的零部件集成在一起,设计可以大规模制造的电路。
光有理论不行,还必须得把它做出来。
领导休假回来,基尔比向领导作了汇报,领导半信半疑:你做个东西出来看看?
1958年9月12日,基尔比真的搞出来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粗糙,就像是用锗拼凑而来。
这个图看起来很大,实际上,它只有这么大:
电路的功能很简单,就是产生一个正弦波。
基尔比做了一个演示,包括德州仪器董事长在内的几位高管都参加了。
基尔比按下开关,示波器屏幕上会出现一条无休止的正弦曲线。
功能简单,设备简陋,但大家意识到:基尔比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可能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集成电路!
2
德州仪器迅速将基尔比的发明申请了专利,并且对外进行了展示。
奇怪的是,集成电路并没有引发多大的轰动。
当时甚至出现了反对的意见:
“集成电路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特性,半导体根本不是最好的电阻材料。”
“晶体管这么好的器件不应该和器件在一个材料上混用。”
更有甚者,很多大公司的人认为:“集成电路会让很多电路设计工程师失业!”
历史是多么相似啊,就像汽车出现要代替马车一样,新事物的出现总会遇到极大的阻力。
等到集成电路一统天下,大家会发现,那些工程不但不会失业,需求反而会大大增加,因为市场变成了原来的百倍,千倍。
1962年9月12号,美国总统在休斯敦的莱斯大学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讲: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计划在60年代就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
这个计划让NASA一下子释放出了海量的资金支出。
登月计划的制导系统,遥测系统,红外跟踪都需要都需要执行大量的计算,但是火箭载荷有限,每一磅的载荷都需要五磅的推进剂来支撑。
集成电路的优势立刻就凸显了出来,美国政府主导了整个集成电路的市场。
等到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他的第一步,阿波罗项目已经购买了超过100万块集成电路,大规模的采购使得价格从32美元降低到了8美元,并且持续下降,1971年,价格已经低至1.2美元。
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成为市场的主流。
1971年,一家叫DataPoint的公司请Intel定制一个微处理器,这时的Intel比较“搞笑”,它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存储业务的公司,因为:每个终端只能有一个处理器,但是可以有无限量的内存。
所以Intel不想接这个业务,CEO罗伯特·诺斯说:处理器是没啥用的产品,只有DataPoint资助开发,并且把产权转移给Intel我们才做。
DataPoint答应了这些条款,这被科技界认为是最糟糕的一次商业决策。
Intel设计的8008微处理器,开启了一个1000亿美元的市场,并且成为了这个市场的主宰者。
微处理的出现,开始让计算机走向千家万户。
3
发明了集成电路之后,基尔比并没有止步不前,他后来又发明了手持式计算器和热敏打印机。
图片
图片
基尔比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国家科学奖、国家技术奖、美国国家工程学院奖章,国家发明家名人堂。
2000年,集成电路问世42年后,基尔比因“为信息时代奠定了基础”,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州仪器的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也以他的名字命名:Kilby Labs。
2005年,基尔比在德州达拉斯市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81岁。
这一年,集成电路已经由一块简陋芯片,发展成为总销售额高达4000亿美金以上的庞大产业。
随着时间的流逝,集成电路越发重要,电脑、手机、汽车、冰箱、洗衣机、电视、打印机......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集成电路的发明,正式标志人类社会全面进入“硅文明”时代的大门,它的出现,不亚于蒸汽机之工业文明。
晶体管的发明者之一的巴丁甚至一针见血的指出道:集成电路为“车轮子”之后最重要的发明。
4
最后,必须说一下集成电路的专利之争。
在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的时候,“八叛徒”创立的仙童公司也在独立进行半导体研究,霍尔尼发明了发明了重要的平面工艺,诺伊斯也想到了用同一个硅晶片制作各种器件,并且用平面工艺进行连接。
但是德州仪器已经公布了基尔比的发明,诺伊斯大受震动,感觉自己下手晚了。
他去专利局查看基尔比的专利申请,发现其中是有缺陷的,尤其是线路像蜘蛛腿从两边伸出,这些飞线缺乏实用价值,无法大规模生产。
而自己的平面工艺,可以彻底消灭这些飞线:
于是,诺伊斯把自己的想法也申请了专利。
这引发了德州仪器和仙童之间长达十年的诉讼,最终双方和解,交叉授权。
“利益”可以“排排座,分果子”,但“名器”却不易调和。
谁是真正的第一发明人?
德州仪器认为:诺伊斯所做的只是将基尔比的发明产品化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发明”。
而在仙童看来,基尔比的发明毫无实用价值,简陋得根本不能看,如同“狗shi”一般,根本就称不上是“集成电路”。
即使在仙童内部,第一个发明人的名分也难以确定,诺伊斯的“构想”来源于赫尔尼发明的平面处理工艺,而拉斯特则是将这一“构想”变成产品的人,发明人到底是谁?
其实,所有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如果把功劳都记录在一个人头上,对团队其他人不公平。但是把荣誉归功于集体,某些人的躺赢又会挫伤关键人物的积极性。
所谓的第一发明人,无非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而恰巧被大众所熟知而已。
世界上第一个电子计算机ENIAC小组的主要负责人是艾克特和莫奇利,但是冯·诺伊曼在火车上写了一份报告,被戈德斯坦上校大笔一挥,写上“冯·诺伊曼报告”的字样,从此“冯·诺伊曼架构”这个名称全球流行,有几个人知道艾克特和莫奇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