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防炸成果登Nature封面,UCLA华人团队出品

人工智能 新闻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华人团队,开发了一种防止金属锂快速形成腐蚀层的方法。在该技术下,锂原子结构会形成一种此前从未被科学家观测过的形状

本文经AI新媒体量子位(公众号ID:QbitAI)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

今天,一篇关于锂金属电池的研究登上Nature封面。

图片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华人团队,开发了一种防止金属锂快速形成腐蚀层的方法。

在该技术下,锂原子结构会形成一种此前从未被科学家观测过的形状:

菱形十二面体

图片

有点儿像《龙与地下城》游戏中用到的骰子。

图片

——如此清晰又具体的呈现形式意味着,我们可以改造现有的锂金属电池构造,从而降低其爆炸风险,解决目前最担忧的安全问题。

评价称,这将可能对高性能能源技术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怎么说?

首次揭示锂原子真实形状

我们知道锂电池,可分为锂离子电池和锂金属电池。

前者已广泛用于我们的手机、电动汽车以及太阳能和风能存储等场景。

后者的存储能力是前者的两倍,但还未得到广泛开发和采用。一个原因是它有着更大的着火甚至爆炸风险。

图片

具体而言,在微观尺度上,锂离子电池将带正电的锂原子存储在覆盖电极的“笼状”碳结构中。

相比之下,锂金属电池在电极上涂有金属锂,通过金属锂的腐蚀或叫氧化来产生电能。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它在相同的空间中容纳的锂多了10倍,性能提升的同时危险系数也增加——

这主要是指在充电时,我们需要在阳极对锂金属进行“重整”,但这一过程受到电池电解质和集电器的影响,导致锂沉积物的形状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

比如,它们可能会形成具有突出尖刺的微观分支细丝,一旦其中两个尖峰交叉,就会导致短路,那爆炸也就随之而来了。

图片

在这里,研究人员想要找到一种赶在腐蚀层形成之前完成沉积锂的方法,以便观察在没有这一层薄膜的情况下,锂是如何生长的。

为此他们开发了一种防腐蚀方法,即用一个比正常规模小得多的电极通电,让电更快地排出来,来达到上面的目标。

举个例子,这这个方法的原理就像我们浇水时把软管喷嘴用手指堵住一部分后,喷水会更有劲儿一样。

当然,作者表示,整个过程要达到一种平衡,因为如果速度过快也会导致同样的尖峰结构出现,从而导致短路。

而通过调整微型电极的形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接下来,他们使用四种不同的电解质将锂沉积在电极表面上,并用冷冻电镜进行观察。

最终,没有采用该防腐蚀技术的锂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微观形状

图片

采用了的这些样本,被研究人员观察到了非常令人惊讶的结果:

所有四种情况下锂原子都形成了微小的十二面体结构,它们的长度全都不超过2微米,或者说也就跟细菌的平均直径差不多。

图片

真实图像则分别长这样:

图片

作者表示,之前已有数千篇锂金属论文都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但最终得到的都是一模糊的描述,比如“块状”或“柱状”。

他们这项成果,等于终于看到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构,而这还与基于金属晶体结构的理论预测相匹配。

这意味着锂原子是有序而不是纵横交错、乱七八糟的形式叠在一起,这样,爆炸的风险就小了很多。

好消息是,目前在将金、铂和银等金属合成为纳米立方体、纳米球和纳米棒等形状这一研究领域,相关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的研究。

因此,接下来的问题就变成了:

我们知道了锂金属电池中的安全形状,能否照着它对现有结构进行调整(让它形成如上的立方体,并能够进行密集叠装),最终提高这类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呢?

作者介绍

本文一作为UCLA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助理教授Yuzhang Li。他本科毕业于UC伯克利,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图片

通讯作者为UCLA微晶电子衍射(MicroED)技术方面的首席科学家Matthew Mecklenburg。

图片

另外两位合著者都为华人:

一位是UCLA化学工程博士在读生Xintong Yuan,她本硕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和天津大学。

另一位也是来自一作Yuzhang Li教授实验室的学生,名为Bo Liu。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nature/volumes/620/issues/7972

责任编辑:张燕妮 来源: 量子位
相关推荐

2022-05-26 15:03:54

芯片技术

2012-10-17 17:53:37

NEC锂电池寿命

2021-12-07 16:20:44

MacBook Pro笔记本苹果

2011-06-07 16:57:05

2019-08-01 11:48:18

芯片半导体技术

2023-05-10 15:30:34

自动驾驶

2022-12-01 13:59:12

2017-08-18 10:23:49

锂电池笔记本重伤

2023-08-30 07:40:06

笔记本电源BMS

2022-03-17 17:55:08

深度学习人工智能Nature

2022-10-08 09:53:17

AI算法

2024-11-08 12:18:39

SynthID谷歌AI

2023-05-08 14:53:00

信号神经框架

2024-05-30 12:46:31

2024-09-12 15:50:21

2023-08-31 13:37:00

训练模型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