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数字化转型中,数据部门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数据相关工作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步入深水区,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级部署的工作任务。
以往,数据部门只是一个纯粹的成本中心,通过系统建设和数据服务,为其他部门提供“数据类”后勤服务,而随着数字化浪潮袭来,产业端的数据价值不断被挖掘,给企业前端业务赋能。数据部门的地位也在这个变革中,逐步得到提升。
上述场景,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情况。的确有不少企业的数据部门,在转型的过程中,自身部门的职能定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转型优化。
但是,仍有大多数企业的数据部门,仍然处于原有的尴尬地位,守着“尚方宝剑”,但还在做“打辅助”的边缘事儿。
很多数据部门,在开展数字化工作时,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好的想法根本无法推动,落不了地。究其原因,就是无法有效调动业务部门的"配合"。
技术有,但是用不起来;平台有,数据无法接入;标准有,数据还是乱来。
在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很多大企业,都会纠结到底是数据部门牵头,还是业务部门牵头做的问题。
从直观逻辑来说,数字化转型难道不是就应该是数据部门的事儿么?但是,数据部门"弱势”惯了,真的扛得起这样的大旗吗?
另外,数据部门不懂业务,不掌握业务资源,实际落地上来说,还真不一定到底谁来牵头。
我们看到,那些数据部门牵头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业务部门就像是永远打不开的“黑盒”,不开放自己,因此数据部门的方法和技术优势,很难真正切入去改变业务模式,工作只能浮于表面。
都说转型的本质,转的就是业务,但是如果业务部门和数据部门之间没法做到深度协同,转型终归为空谈。
这也是为什么,在组织内去推动转型,尤其是“部门墙”严重的大企业,数字化总是让人倍感消极。
于是,实际场景中,数据部门和业务部门经常各玩儿各的,很多工作是业务部门搞一套,数据部门搞一套。
一个是面子,一个是里子。面子上的好看,规范,格局大,但是不落地,里子上的实用,但可能不规范,也很难做到“全局贯通“。
随着IT技术、AI技术被数字化相关产业”内卷“的越来越廉价,同时,使用门槛也越来越傻瓜化,业务人员对数据技术的掌握和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短期内,可以看到的趋势是,业务部门的强势很难扭转,越来越擅长把”数字化“这件事做成自己一家之事,而不把整个企业级的”战略“放在眼里。
当然,尽管数据部门也有”私心“,但是总归是站在企业级视角来行事的,不管是建中台也好,数据治理也好,企业数据资源目录建设也好。
按照DAMA的数字化框架体系,还是十分提倡科学的以数据部门主导的数字化方法论的。
未来,数据部门在转型中,将承担更大的压力,需要主动拥抱业务专业知识,提升业务的主动协调能力,尽量做到项目推进自给自足。
如果数据部门自己不进步,当所有业务部门自己都把数字化做完了,就真的失业了。
况且,数据部门的失业,对组织整体来说,却未必是件好事,到那个时候,”部门墙“问题的解决就更加遥遥无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