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进程缓慢对丰田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多是存在于舆论上,而不是销量上。
丰田终于不再头铁了。
4 月 7 日,丰田召开了“新体制方针说明会”,宣布要 2026 年之前新投放 10 款纯电动车型,年销量要达到 150 万辆。
这是一个非常激进的计划。
在 2022 年,丰田的纯电动车实际销量仅为 2.4 万辆。按照新的规划,丰田的纯电动车销量需要在 4 年内增长 60 倍,年均增长 280%。
为了扭转电动化转型不力的颓势,丰田新社长佐藤恒治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
“表里不一”的丰田新社长
今年1月26日,丰田官宣了重大人事变动:丰田章男不再担任社长一职,他的继任者是原雷克萨斯总裁佐藤恒治。变动将在 4 月 1 日(即 2023 财年开始的那一天)生效。
关于这次换帅的原因,外界普遍认为是丰田章男因为电动化转型缓慢而下台。但问题是,继任者佐藤恒治似乎也不认同电动化。
在2-3月的权力交接过渡阶段,佐藤恒治向外界展示的是一位丰田章男政策坚定拥护者的形象。他对媒体强调:尽管公司在努力开发更具吸引力的纯电动车,但氢能源仍然是丰田关注的重点。
不过,在正式出任丰田社长之后,佐藤恒治很快展现出了变革者的姿态,推出“新体制方针”,加速电动化转型。
具体而言,丰田将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研发、生产电动汽车,开发全新的纯电平台,并在其基础上推出续航翻倍的新一代纯电车型。
在美国,在 2025 年之前将推出三款全新的纯电 SUV;在中国,2024年将推出2款全新的bZ车型;在新兴市场,将推出电动皮卡和小型车来满足当地的需求。
在媒体面前,依然嘴硬氢能源是重点,这是为了照顾周全老领导和丰田家族的面子;在工作中,迅速调整电动化战略,这是关乎丰田未来发展的里子。
丰田的劣势与优势
电动化转型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三电和智能化技术,二是规模与成本。
在技术方面,丰田等日系车企明显被低估了。
丰田研究电动化技术数十年,混动车型已经卖出了超过2000万辆。对于丰田这样的车企来说,三电技术并不存在很高的技术门槛。
同时,日系的供应商也都有很强的实力,能够给予丰田很大的支持。
在电驱系统领域,日本电产已成为中国车企的重要供应商;在电池领域,松下是特斯拉的重要供应商;在SiC功率半导体领域,罗姆、三菱电机都有很强的实力;在一体成型车身领域,宇部兴产机械已有设备推出。
在丰田确定全力转型之后,造出实力过硬的纯电车型并不是难事。
但是在成本和规模方面,丰田等日系车企就显著落后了。
作为全球第一大车企,丰田的最大优势是精益生产带来的出色成本和质量控制能力。对比汽车行业的利润率,造平民车型的丰田可以与造豪车的奔驰宝马比肩,大幅领先于大众。
但是在电动汽车领域,由于日本本土的电动汽车产业链还没有建立起来,转型初期需要巨额投资,会导致成本飙升。在成本和规模方面,丰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与比亚迪、特斯拉竞争。
丰田可以造出实力过硬的纯电车型,但是这款车的价格一定会很贵,毫无性价比。
作为追赶者,丰田必须持续投入、持续承受转型带来的利润下滑,直到形成规模效益摊薄成本。
新型电池或带来转机
当前电动汽车仍未发展成熟,特别是电池技术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给了丰田弯道超车的机会。
如今的电池市场被中韩两国瓜分,但是在电池和材料技术方面,日本的实力不容忽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三位锂电池发明者,其中之一就是日本科学家吉野彰。
在2009年,日本启动了新型电池开发项目“RISING”,目前已有包括丰田在内的25家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加入该项目。“RISING”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氟化物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有望达到锂电池的10倍以上。
同时,日本在固态电池的研发上也处于领先位置。日本拥有全球最多的固态电池相关专利,丰田和松下等日本公司占据了专利数榜单前五名当中的四席。
近日,日本电池企业麦克赛尔已投资20亿日元建立生产线,将在全球首次面向工业设备量产大容量全固态电池。
如果日本能够抢先开发出实用化的新型电池,并快速投入批量生产,那么丰田的赶超也许很快就会到来。
写在最后
唱衰丰田,是目前网络上的主流声音。但是在2022年,丰田依然稳居全球第一大车企的宝座。
电动化进程缓慢对丰田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多是存在于舆论上,而不是销量上。
留给丰田的时间还很多,它依然是中国汽车行业需要留心和学习的竞争对手。
更多精彩原创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智能车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