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Martin Heinz
编译丨千山
在 Linux 的发展史上,各种 Linux 发行版本起了巨大的作用,正是它们加速了 Linux 的应用。其中比较著名的便是商业公司维护的 Red Hat 系列以及社区组织维护的 Debian 系列。
在众多的 Linux 版本中,每个版本都有自己的特点。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一款非商业性的通用 Linux 发行版——Alpine Linux,它是由社区开发的轻型 Linux 发行版,重点关注安全、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区别于其他常见的 Linux 发行版,Alpine Linux 采用了 musl libc 和 busybox,从而减小系统体积,降低运行时的资源消耗。更重要的是,尽管体积小,但 Apline 提供了完整的 Linux 环境,其存储库中还包含了大量的软件包备选。可以称得上是“小而全”的典范。
Alpine Docker 镜像继承了 Alpine Linux 发行版的这些优势。相比于其他 Docker 镜像,Alpine 只有 5 MB 大小,并且拥有很友好的包管理机制。
在此背景下,Alpine Linux 逐渐成为当下容器基础镜像最流行的选项之一。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镜像下载速度更快、镜像安全性提升、占用更少磁盘空间等等,但是也有人在实践后发现:使用 Alpine 作为容器镜像,也要承受一些不可避免的麻烦和风险。
1、痛苦之源:处理 DNS 的方式
Alpine 在某些情况下是一个糟糕的选择,要理解这一点,首先需要谈谈 musl。
musl 是构建在 Linux 系统调用 API 之上的 C 标准库的实现,相比其他 Linux 发行版(如Ubuntu)使用的 glibc 更轻量级、更快、更简单。
这两种实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替换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从 Ubuntu 切换到 Alpine,而不会注意到任何不同。
但是再微小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悲剧。其中主要的问题源于 musl 处理 DNS 的方式,更具体地说,musl(在设计上)不支持 DNS-over- tcp。
通常你不会注意到这个区别,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一个 UDP 数据包(512字节)就足以解析主机名……直到它不够用了。
之前正常工作了数月的应用程序(运行在 Kubernetes 上),突然开始抛出一个特定(非常关键)主机名的“未知主机”异常。
最糟糕的是,这可能是随机出现的,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当一些外部网络变化导致某些特定域的分辨率需要超过单个 UDP 数据包中可用的 512 字节。
如果你运行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基于 Alpine 的微服务/应用程序,它们都突然停止工作,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切换到不同的 Linux 发行版,这需要重新构建所有应用程序并重新部署它们,那么你可能会面临一个令人抓狂的现实——强破坏性的、持续多日的停机。
总而言之,这个 DNS 问题不会在 Docker 容器中暴露出来。这只会发生在 Kubernetes 中,所以如果你在本地测试,一切都会正常工作,并且只有在将应用程序部署到集群时才会发现不可修复的问题。此外,Kubernetes 文档声称 DNS 问题只与“Alpine 3.3 或更早版本”相关,但我在 Alpine 3.16 上也遇到了上述问题,所以无需赘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流行的工具,例如 nicolaka/netshoot 或 giantswarm/tiny-tools,也使用 Alpine 作为基本镜像,前者是用于容器网络问题的解决工具。可以想象,当你的故障排除工具也坏了的时候,那只能祝你好运了。
2、交叉编译的风险
虽然 DNS 是 musl 最常见的问题,但有更多理由需要你审慎考虑。Alpine 使用 Musl Libc 作为传统的 glibc 的替代,编译软件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这一点会导致我们耗费不少不必要的时间。任何依赖于 C 标准库的编程语言或其库都会受到 musl 和 glibc 之间差异的影响。
例如,对于 Python,许多流行的库(如 NumPy 或 Cryptography)都依赖于 C 代码进行优化。幸运的是,至少对于 Numpy 这样的一些库,你可能会找到基于 alpine 的编译包和相关依赖项。
然而,对于不太受欢迎的编译器,你可能不得不自己编译。这样做真的值得吗?在我看来,不值得。此外,即使你设法构建了一个包含 numpy 的镜像,其大小将是 400MB 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体积小而使用 Alpine 的理由无疑也站不住脚了。
此外,构建这样一个镜像的时间将是残酷的。你可以自己试试,下面的 Dockerfile 构建大约需要 10 分钟:
显然,类似的问题在其他语言中也会发生。例如,Node.js 使用附加组件,这些附加组件是用 C++ 编写的,并使用 node-gyp 编译,这些附加组件将依赖于 C 库,因此依赖于 glibc。
另一个例子是 Golang,它的标准库——或者更具体地说是 net/http 或 os/user 模块——依赖于 C 库,因此依赖于 glibc。如果应用程序需要 CGO_ENABLED=1,即使不使用这些特定的模块,使用 Alpine 显然也会遇到问题。
此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在 Docker Hub 中,大部分镜像是没有 Alpine 版本的,比如 Mysql 和 PHP-Apache,如果我们需要基于这些环境开发,就不得不自己编写 Alpine 版本,或者找一些第三方镜像。
3、用什么替代
如果上述问题促使你重新考虑使用 Alpine,那么你可能想知道应该使用什么替代。有很多选择,它们都有一些利弊需要权衡。
Alpine 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的体积小,所以如果你真的在乎这一点,那么 Wolfi(例如,cgrd .dev/chainguard/Wolfi -base只有 12MB)或 Distroless 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正在寻找具有合理大小的通用基础镜像,而不是基于 musl,那么你可以考虑使用 Red Hat 公司的 UBI(通用基础镜像),它的“微型”版本(registry.access.redhat.com/ubi8-micro)只有 26.7MB,这也非常接近 Alpine。
选择 Alpine 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安全性。这也与它的小尺寸有关,因为小尺寸通常意味着更少的包,因此漏洞也更少。在这方面,上述的 Wolfi 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让我们实事求是地说,由于 Alpine 很小而节省几兆字节的空间并不重要,除非你要拉成千上万次镜像(你可能不应该这样做),所以使用 Ubuntu 或基于 Debian 的基本镜像也不是一个糟糕的选择。
可能有人知道,Docker 官方的 Debian 镜像有个 slim 版本,这个版本的大小比默认的版本要小一倍多。
slim 顾名思义就是“瘦身版”。Debian-slim 是一个很好的折中方案,它比 Alpine 大,但也没那么大。
有一些上层的镜像会基于 Debian-slim 进行编写,比如 Python。如果我们开发 Python 的项目,可以使用 python:slim 这个基础镜像。
另外,在 Docker 17.05 版本以后,新引入了多阶段编译(multi-stage builds) 这一概念,这将会极大地简化所有操作。
简单来说,多阶段编译支持我们将 Docker 镜像的编译分成多个“阶段”。比如常见的软件编译的情况,我们可以将编译阶段单独提出来,软件编译完成后直接将二进制文件拷贝到一个新的基础镜像中,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第二个镜像不再包含任何编译阶段使用的中间依赖,干干净净明明白白。
4、结语
虽然使用 Alpine 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它可以作为基本容器镜像操作系统,但就我个人而言,由于前面描述的 DNS 问题,我可能永远不会再信任它,或者任何使用 musl 的操作系统。
本文的重点不是要诋毁 Alpine。相反,这是一种预警。虽然考虑到上面列出的问题,Alpine 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使用它至少是有风险的,你的决定可能是鲁莽的。不过这最终取决于你计划在哪里使用它。它满足了很多要求,也有很多优点,所以如果你不担心或不受本文所描述的问题的影响,你可能应该继续使用它。
综上所述,这里的结论应该是——在使用任何东西(无论是容器操作系统、框架还是库)之前进行合理的研究——它很受欢迎并受到好评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就一定是一个好的选择。
参考链接:
https://betterprogramming.pub/why-i-will-never-use-alpine-linux-ever-again-a324fd0cbfd6
https://www.ewbang.com/community/article/details/96042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