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不应该透支华为的品牌力来换取销量的增长。问界需要的是“麒麟”,而不是“HUAWEI”。
在过去两个月,诸多迹象表明,华为有意从汽车行业的零部件供应商转变为品牌操盘手,华为汽车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但在今天,任正非站出来,终止了这个势头。
据 36 氪报道,华为创始人、CEO 任正非刚刚署名发出一份关于汽车业务的决策公告,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 5 年”。
除此之外,任正非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 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而且重点指出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
三年之期已满,五年之期续上
早在 2020 年 10 月,任正非就亲自签发过一份类似的决议,明确提出“绝不造车,想造车的出列,自行离岗”,有效期是三年。
签发这份决议的原因,一是在华为内部有主张造车的势力,二是因为车企对华为的汽车战略不熟悉、不信任。
在华为正式官宣进入汽车行业之前,内部对造不造车的问题有过激烈的争论,余承东就是主张华为造车的激进派。在 2018 年底,华为管理层在海南三亚开会,最终决定“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在统一了内部思想之后,华为陆续推出了三种与车企合作的模式:传统的零部件模式、华为参与车型开发的HI模式、华为参与开发并负责销售的智选车模式。
进入 2023 年,当初约定的三年之期已满,大家都等着华为解除封印展现全部实力,没想到任正非又给续了五年。
任正非敲打余大嘴
任正非的这个公告一出,最受打击的毫无疑问是华为车 BU 的 CEO 余承东。
但在过去几年,零部件模式和 HI 模式的进展不佳,而余承东主导的智选车模式相对来说是非常成功的。
智选车的首款车型问界 M5 仅用 87 天就实现了交付量破万,创下了新品牌单一车型最快交付破万的纪录,全年交付 7.5 万辆也是很不错的成绩。
今年 2 月初,负责 HI 模式的华为车 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被曝已停职,余承东将全面掌管华为的汽车业务。
春风得意的余承东很快给华为汽车业务带来了变化。
在 2 月底,新一批问界传播物料用华为 Logo 取代了问界 Logo;3 月 8 日,问界官方首次使用了“HUAWEI 问界”的名称,取代了之前的“AITO 问界”;随后,华为展厅内的问界车型全都挂上了“HUAWEI 问界”的车牌。
此举一出,华为的“司马昭之心”就路人皆知了:“HUAWEI 问界”就是华为汽车。除了工厂和工人不是华为的,问界的研发和设计都是华为主导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完全是华为的。
华为是否亲自建厂造车已不再重要。
不过,余承东在华为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介绍问界时,用的依然是“AITO 问界”,而不是“HUAWEI 问界”。
这样的反差说明,余承东前期的小动作只是在试探,得到的回应就是任正非以雷霆手段终止了余承东的尝试。
避免透支华为的品牌力
任正非此举似乎是为了安抚合作伙伴,但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避免问界透支华为的品牌力。
在本周,华为与车企合作伙伴的关系跌至冰点。
3 月 27 日,HI 模式的第三个合作伙伴广汽集团宣布,原计划与华为合作开发的高端车型 AH8 项目变更为自主研发,华为仅作为重要供应商参与。
3 月 30 日,华为汽车业务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赛力斯不甘于完全被掌控,发布了自主的全新品牌蓝电以及首款车型蓝电E5,该车采用了比亚迪的混动技术以及华为的 HiCar 车机方案。
任正非赶在本周发布新的决策公告,安抚了阿维塔、赛力斯等合作伙伴。但是放眼整个汽车行业,不管华为到底造不造车,将华为视为对手的车企只会越来越多。
和难以拓展的合作伙伴相比,华为汽车业务更重要的挑战是维持住品牌力。
在当前的消费市场,华为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品牌。出于对华为品牌的喜爱和信赖,消费者愿意去花高价购买华为的旗舰手机,只为支持因制裁而陷入低谷的华为。
但是汽车比手机贵出几十倍,产品如果出现问题,对品牌的伤害也要大得多。
余承东在问界前面加上“HUAWEI”,也许短期内能够吸引一些华为的支持者,但是问界 M5/M7 本质上还是赛力斯的车型,底子比较差,并不具备顶尖的产品力。
问界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推陈出新,提升产品力,而不是透支华为的品牌力来换取销量的增长。毫无疑问,任正非看问题的眼光要长远得多。
写在最后
华为到底造不造车?说实话,这个问题已经被反反复复讨论了太多次。
不管造不造车,华为只要能拿出超过竞品的领先技术和用户体验,就不怕没有客户和合作伙伴。问界需要的是“麒麟”,而不是“HUAWEI”。
更多精彩原创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智能车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