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HTTP 请求中,我们发送请求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请求超时时间-connectTimeout,即在指定的时间内,如果请求没有到达服务端,为了避免客户端一直进行不必要的等待,就会抛出一个请求超时异常。
但是在微服务系统中,我们却很少设置请求超时时间,一般都是用另外一个概念代替,那就是请求截止时间。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一聊这个话题。
在微服务中我们客户端的请求在服务端往往会有比较复杂的链条,我想起来 Spring Cloud Sleuth 官方给的一个请求链路追踪的图,我们直接拿来看下:
这张图中,请求从客户端发起之后,在服务端一共经历了四个 SERVICE,对于这样的请求,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之前发送普通 HTTP 请求的方式,设置一个 connectTimeout 显然是不够的。
我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发送一个请求,为该请求设置 connectTimeout 为 5s,那么这个时间只对第一个服务 SERVICE1 有效,也就是请求在 5s 之内没有到达 SERVICE1,那么就会抛出连接超时异常;请求如果在 5s 之内到达 SERVICE1,那么就不会抛出异常,但是!!!,请求到达 SERVICE1 并不意味着请求结束,后面从 SERVICE1 到 SERVICE2,从 SERVICE2 到 SERVICE3,从 SERVICE3 到 SERVICE4,还有四个 HTTP 请求待处理,这些请求超时了怎么办?很明显,connectTimeout 属性对于后面几个请求就鞭长莫及了。
所以,对于这种场景,我们一般使用截止时间来处理。
截止时间相当于设置整个请求生命周期的时间,也就是这个请求,我要多久拿到结果。很明显,这个时间应该在客户端发起请求的时候设置。
gRPC 中提供了对应的方法,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设置请求的截止时间 DeadLineTime,如下:
public class Login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ManagedChannel channel = ManagedChannelBuilder.forAddress("localhost", 50051)
.usePlaintext()
.build();
LoginServiceGrpc.LoginServiceStub stub = LoginServiceGrpc.newStub(channel).withDeadline(Deadline.after(3, TimeUnit.SECONDS));
login(stub);
}
private static void login(LoginServiceGrpc.LoginServiceStub stub)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1);
stub.login(LoginBody.newBuilder().setUsername("javaboy").setPassword("123").build(), new StreamObserver<LoginRespon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LoginResponse loginResponse) {
System.out.println("loginResponse.getToken() = " + loginResponse.getToke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throwable = " + throw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countDownLatch.countDown();
}
});
countDownLatch.await();
}
}
服务端通过 Thread.sleep 做个简单的休眠就行了,超时之后,客户端的 onError 方法会被触发,抛出如下异常:
throwable = io.grpc.StatusRuntimeException: DEADLINE_EXCEEDED: deadline exceeded after 2.939621462s. [closed=[], open=[[buffered_nanos=285550823, remote_addr=localhost/127.0.0.1:50051]]]
好啦,一个简单的小细节,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去试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