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利用eBPF实现socket level重定向》,二哥从整体上介绍了 eBPF 的一个应用场景 socket level redirect:如果一台机器上有两个进程需要通过 loopback 设备相互收发数据,我们可以利用 ebpf 在发送进程端将需要发送的数据跳过本机的底层 TCP/IP 协议栈,直接交给目的进程的 socket,从而缩短数据在内核的处理路径和时间。
这个流程如图 1 所示。本篇我们来详细看下图 1 右侧在内核里的实现细节。
图 1:利用 ebpf 进行 socket level redirect,从而跳过 TCP/IP 协议栈和 lo 设备
先来一张全局图,我们再依次剖析这张图上面的关键知识点。
图 2:利用 ebpf 进行 socket level redirect 全局细节图
一、准备阶段
1、插入 bpf_sock_ops 到 sock_hash map
我们的故事从图 3 所示的插入 bpf_sock_ops 到 sock hash map 开始。这里给出一些代码片段,完整可编译、可执行的代码位于 https://github.com/LanceHBZhang/socket-acceleration-with-ebpf 。另外,完整的 ebpf 程序的安装过程还涉及到 cgroup,我就不展开来讲这个话题了。
下面代码中用到一种特殊的 map 类型:BPF_MAP_TYPE_HASH,也即本文提及的 sock_hash。在它里面存储的是 KV 类型数据,而 value 实际对应的是数据结构 struct bpf_sock_ops。除了存储 bpf_sock_ops,在这类 map 上还可以 attach 一个用户编写的 sk_msg 类型的 bpf 程序,以便来查找接收数据的 socket,attach 语句请参考 github 代码。
当我们通过 attach 一种 sock_ops 类型的 bpf 函数,即下面代码中的 bpf_sockmap(),到 cgroupv2 的根路径后,当发生一些 socket 事件,如主动建立连接或者被动建立连接等,这个时候 bpf 函数 bpf_sockmap() 将会被调用。这个过程如图 3 执行点 1 所示,更具体地说 1发生的事情就是三次握手(SYN / SYNC-ACK / ACK),既然是三次握手,当然是与通信双方都有关系,所以 bpf_sockmap() 函数里 bpf_sock_ops_ipv4(skops) 会被调用两次 。
bpf_sockmap() 所做的事情非常简单:以 source ip / source port / dest ip / dest port / family 为 key ,将 struct bpf_sock_ops 对象放入到 sock_hash 中。这个过程如图 3 执行点 1.2 所示。为了表示 bpf_sockmap() 与 ebpf 有关,我特意在2 处画出了 ebpf 的 logo。
上述代码中 sock_hash_update() 函数调用看起来是在更新 sock_has map,其实它在内核中所做的事情更重要:精准动态替换 TCP 协议相关函数。
图 3:插入 sock 到 sock_hash map
2、精准动态替换 prot
如果大家关注过内核协议栈相关数据结构的话,一定会碰到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关键角色:struct file / struct socket / struct sock / struct proto 。
其中 socket 如同设计模式里常用的转接器(adaptor),一方面它适配了面向应用层的 struct file ,另一方面又通过引用 struct sock 的方式串联起网络协议栈。
仔细看这张图,我们会发现 struct sock 才是灵魂,你从它所包含的内容就能窥得一二了。struct sock 里有一个非常关键地方:对 Networking protocol 的引用,也即你看到的 sk_prot 。为什么说它关键呢?因为 sk_prot 作为一个指针所指向的结构体 tcp_prot 包含了一系列对 TCP 协议至关重要的函数,包括本文需要重点关注的 recvmsg 和 sendmsg 。从它们的名字你也能看出来它们的使用场景:用于 TCP 层接收和发送数据。
当然除了 struct tcp_prot ,sk_prot 还可能指向 struct udp_prot / ping_prot / raw_prot 。
图 4:file / socket / sock / operations(图片来源:开发内功修炼公众号)
那 ebpf 在这里面干了啥事呢?非常的巧妙,它把 struct proto 里面的 recvmsg / sendmsg 等函数动态替换掉了。比如把 recvmsg 由原来的 tcp_recvmsg 替换成了 tcp_bpf_recvmsg ,而把 tcp_sendmsg 替换为 tcp_bpf_sendmsg 。
单纯的替换其实谈不上巧妙,二哥说巧妙是因为这里的替换是“精准动态替换”。首先为啥叫精准替换呢?你想啊,不是每个服务都需要通过 loopback 来进行本机进程间通信的,另外即使进程间通信是通过这种方式,也不是每一种场景都需要使用到我们这里说的 socket level redirect ,所以替换操作不能广撒网,只能在需要的时候替换。所谓“动态替换”也即不是在编译内核的时候就直接替换掉了,而是在有需要的时候。
那这个“需要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时候呢?
答案是将 bpf_sock_ops 存储到 sock_hash 的时候,也即图 3 所涉及到过程。当系统函数 bpf_sock_hash_update 被调用时,内核会调用位于 net/core/sock_map.c 中的 sock_hash_update_common 函数,在它的调用链中完成了替换函数 tcp_bpf_update_proto() 的调用。实际的替换结果是 sk->sk_prot 保存了替换后的版本,也即 tcp_bpf_prots[family][config],而 tcp_bpf_prots 则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初始化好了。
强调一遍,这里的替换操作仅仅与确实需要用到 socket level redirect 的 sock 有关,不会影响到其它 sock,当然被替换的 sock 其实是一对,你一定猜到了,图 3 中 envoy 进程和 Process B 各有一个自己的 sock 参与了这次通信过程,故而它们自己的 recvmsg / sendmsg 都需要被替换掉。
二、sk_psock
在图 3 中,我们还能看到独立于 TX queue 和 RX queue 的新 queue:ingress_msg。通信双方的 socket 层都各有一个这样的 queue 。queue 里面暂存的数据用结构体 struct sk_msg 表示,sk_msg 包含了我们之前非常熟悉的 skb ,我们略过它的具体定义。在下文讲述数据发送和接收流程中我们会看到 ingress_msg queue 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这个 queue 位于结构体 struct sk_psock {} 里面。同样被包含在 sk_psock 里面的,还有它的小伙伴 sock / eval / cork 等。
内核代码里面我们会看到大量的 psock->eval 这样的语句,即为对 sk_psock 的读写。另外你看这个结构体里面还有函数指针 psock_update_sk_prot ,它所指向的即为上一节所说的函数 tcp_bpf_update_proto() 。
三、发送数据
在和 Process B 成功建立起 TCP 连接后,进程 envoy 开始写数据了,如图 5 中 2.1 所示。
正常情况下, write() 系统调用所传递的数据最终会由 tcp_sendmsg() 来进行 TCP 层的处理。不过还记得在“精准动态替换 prot” 一节我们提到 tcp_sendmsg() 已经被替换成 tcp_bpf_sendmsg() 了吗?所以这里的主角其实是 tcp_bpf_sendmsg() 。
图 5:发送数据流程
我在图 5 中画出了 tcp_bpf_sendmsg() 所干的几件重要的事情:
1、执行点2.3:执行 ebp 程序
ebpf 程序其实需要老早就需要准备好,并 attach 到 sock_hash 上(再一次,这个过程请参考前文所附 github 代码)。程序的入口非常简单:bpf_redir()。它同样从 struct sk_msg_md 里面提取出 source ip / source port / dest ip / dest port / family ,并以其为 key 到 sock_hash 里面找到需要重定向的目标,也即通信对端的 struct sock,并将其存放于 psock->sk_redir 处。
代码中 msg_redirect_hash() 这个名字有点误导人。乍一看还以为是在这里就完成了重定向过程。其实它只干了 map 查找和确认是否允许重定向这两个操作,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它的代码不长,我直接全部贴在这里了。
2、 执行点2.4:enqueue sk_msg
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看到 ingress_msg queue 的使用场景。
struct sk_psock {} 里面有一个成员叫 eval ,从这个关键词大概就能猜到它与评估结果有关,那评估的对象是谁呢?就是 2.3 处所需要执行的 ebpf 程序。2.3 处的执行结果会放到 psock->eval 里面供后面使用。
执行结果有三种:__SK_PASS / __SK_REDIRECT / __SK_DROP 。当 psock->eval 等于我们重点关注的 __SK_REDIRECT 时,就开始了执行点 2.4 的过程:将 sk_msg 放到 psock->ingress_msg 这个 queue 里面。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地方的 psock 还是位于发送端,也即它是属于 envoy 进程的,那自然这个 ingress_msg queue 也是属于 envoy 进程的。
3、执行点2.5:拉起新的 task
在执行点 2.4 把 sk_msg 放到 psock->ingress_msg 之后,内核没有继续往下调用其它函数,而是选择通过 schedule_work(&psock->work) 拉起了一个异步 task,并结束了发送数据的流程。
这样的选择搭配 queue 非常的合理:一是为了效率,不能让发送端(envoy)一直等待;二是为了解耦,通过 queue 来解开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耦合;三是为了匹配接收端(Process B)的处理速度,进程 B 可能这个时候正好在处理其它事项来不及消费 skb。
四、接收数据
上一节执行点 2.5 我们说到,发送数据流程最终启动了一个异步 task 。到这里为止结束了发送数据流程,而从这里也开始了接收数据的流程。整个流程涉及到的关键步骤我画在图 6 里面了:执行点 3.1 / 3.2 / 4.1 / 4.2 。
图 6:接收数据流程
1、 执行点3.1: dequeue sk_mskg
异步 task 的切入口是函数 sk_psock_backlog() ,而它首先做的事情是拿到 envoy 所使用的 psock 指针,进而不断地从 psock->ingress_skb 里面取出 sk_msg 进行消费。
下面代码中 struct sk_psock *psock = container_of(work, struct sk_psock, work) 即为通过 work 拿到 psock 的逻辑,一个简单又不失优雅的过程。
2、 执行点3.2: 再次enqueue sk_msg
我们看上面代码里面 skb_dequeue(&psock->ingress_skb) 这一行。它其实消费的是发送端 psock 里面的数据,也即 sk_msg,那消费的结果是什么呢?其实非常简单,在执行点 3.2 把 sk_msg 塞到了接收端的 psock->ingress_msg queue 里面了。
其实你也看出来了,这一步结束后,这个新拉起的 task 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3、执行点4.1和4.2: 处理 skb
好了,如果你耐心地看到这个地方,大概也能猜到接下来发生什么了。执行点 4.1 处所调用的 read() 操作其实对应到 TCP 协议里面的 recvmsg 函数。recvmsg 只是一个指向函数的指针,真正的函数实现是 tcp_bpf_recvmsg() 。在文首“精准动态替换”那节,二哥已经铺垫过啦。
五、备胎
你再回头看下图 2 ,会发现二哥在图中从 tcp_bpf_sendmsg() 以及 tcp_bpf_recvmsg() 分别拉了一条虚线到 tcp_sendmsg() 和 tcp_recvmsg()。我管 tcp_sendmsg() 和 tcp_recvmsg() 叫备胎。因为 tcp_bpf_sendmsg() 以及 tcp_bpf_recvmsg() 在处理一些异常情况时就直接走老路了。
图 7:备胎 tcp_sendmsg() 和 tcp_recv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