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AI新媒体量子位(公众号ID:QbitAI)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
阿里这波遭“背刺”了:
花了1亿美元收购的开源项目,创始团队离职出走,结果二次创业项目不到一年又卖出去了。
关键是,这个二次创业项目,跟当初卖给阿里那个,不能说毫不相关,只能说……高度相似吧……
核心业务,都是做Apache Flink这个开源项目的商业化。
△卖给阿里的Ververica官网主页
△新公司Immerok官网主页
消息一出,阿里“冤大头”的说法不胫而走。
而这同一个项目卖两次的操作,也给吃瓜群众看得一愣一愣的:
没签竞业协议?
来龙去脉
这到底是怎么个事儿,还得从Apache Flink这个开源项目说起。
Flink是一个框架和分布式处理引擎,主要用来做流计算。
举个具体的例子。阿里双十一的时候不是会在大屏幕上实时显示成交额数据吗,彼时数据洪峰可能达到每秒几十亿条。低延迟、丝滑的计算表现,背后依仗的就是Flink实时计算技术。
Flink最早是柏林工业大学的一个研究项目,其核心团队在2014年成立一家名为Data Artisans的商业公司(后来改名叫Ververica),专门做Flink的商业化。2016年,Flink成为开源基金会Apache的顶级项目。
到了2019年,Data Artisans的客户已经遍布全球,包括阿里、腾讯、Uber、eBay等等。
于是在这一年,出于对Flink技术的重视,阿里巴巴斥资9000万欧元(约合1.03亿美元),出手收购了这家德国公司。
阿里当时承诺说,会将围绕Flink的内部开发(称为Blink)贡献给开源社区。
其后,阿里云还推出了Flink的云原生产品,如实时计算Flink版,提供全托管Serverless Flink云服务。
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这项收购,阿里在当时取得了Flink的主导权——
尽管市面上也有其他基于Flink做商业化的公司,但开源项目这种事,基本上是创始团队到哪里,大家的目光就跟到哪里。
但问题,也恰恰出现在了创始团队身上。
2022年5月,一家名为Immerok的新公司在柏林成立。人们发现,这家新公司的核心成员不就来自Ververica(即Data Artisans)的核心团队嘛:
联合创始人兼CEO Holger Temme,此前正是Ververica的全球运营负责人。
联合创始人Konstantin Knauf,是Apache Flink PMC(项目管理委员会成员)。
官网显示的其他star成员中,还有5位Apache Flink PMC和多位项目committer。
而Immerok的主营业务,基本上跟Ververica没太大区别,都是做云上的Flink商业化。
Immerok成立不到半年,就宣布获得了170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并且这才刚刚迈进2023年,又被收购了。
这回的金主是硅谷上市公司Confluent。据德国Finance Forward消息,收购价格还是在1亿美元左右。
也就是说,随着核心团队的出走,Flink的话语权流向Confluent,阿里恐怕是把握不住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流处理领域,Confluent也是名声赫赫:手握的是Apache Kafka这个流存储明星开源项目。
Confluent已于2021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首日就涨了25%。此后市值一度超过200亿美元。
有何影响
也就是说,Confluent通过这项收购,集流存储与流计算能力于一身,成功化身为一家拥有完整能力链条的数据流平台公司。
流计算公司RisingWave的创始人吴英骏就认为:
Confluent彻底赢麻了:用较小的代价(收购初创公司对于行业巨头来讲成本相对较低),让自己手握Apache Kafka与Apache Flink两个项目的(很大一部分)掌控权。
但对于阿里来说,情况可就有些尴尬了。
吴英骏分析说,如果只是Ververica团队集体出走,打着“Flink核心团队”的旗号商业化Flink,并且反过来跟Ververica抢生意,阿里也许还能忍:社区掌控权还在手里。
但Confluent这一硅谷巨头这一收购,情况就不一样了:Confluent可以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对外宣示对Flink的主导地位。
不少网友也认为,在此之后,Flink社区可能面临着分裂。
不过,对于拥有自己核心代码的独立流计算公司来说,这一收购事件可能意味着新的机会。
毕竟Immerok被Confluent收购,就不再是一个中立厂商了。那么对于RisingWave、Materialize等初创公司来说,就等于腾出了一块不小的市场空间。
另外,更深层次的影响可能是:以后中国科技公司还敢收购高质量开源项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