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我将分两部分来介绍:
《趋势为王 盘点2022年汽车行业十大颠覆性事件》(上)
《趋势为王 盘点2022年汽车行业十大颠覆性事件》(下)
2022年,趋势的力量在汽车行业显露无遗。
大约是在十年前,汽车行业逐渐形成了共识,电动化和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之后的每一次重大的行业会议上,电动化和智能化都是无可争议的主题,专家学者建言建策,车企规划宏图大计。
不过,在行业的另一端,市场却并没有对这个趋势给出明显的反应。在消费者眼里,汽车便宜了、功能丰富了,除此之外变化不大。
汽车行业巨大的规模和超长的产业链注定了转型会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而我们往往会高估一年间的变化,低估十年累计产生的变革,进而对趋势产生怀疑。
进入2022年,汽车行业有了显著的变化,趋势的威力已经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了。在 2022 年,我们见证了一系列颠覆性事件的发生,汽车行业的格局将因为这些颠覆性事件而出现巨大的变化。
比亚迪成为中国第一
2007 年比亚迪深圳坪山基地落成,王传福定下了一个天方夜谭一般的目标。
他说比亚迪会在2015年成为中国产销第一的乘用车企业,2025 年将会成为世界产销第一的乘用车企业。
王传福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他认定 2020 年将会是电动汽车的天下,凭借电池技术的优势,比亚迪完全可以弯道超车。
因为这段发言,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没少被笑话。谁能想到,比亚迪在2022年真成了中国第一。
2022 年 1-11 月,比亚迪的累计销量达到了 162.8 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 219.38%。
在 12 月,比亚迪保持住了强劲的势头,全年产销量将毫无悬念地超过南北大众、丰田、本田、通用等国际巨头,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第一。
尽管这个中国第一比王传福的预言晚来了几年,但依然含金量十足。趋势的力量是无穷的,顺应趋势可以做到中国第一,抗拒趋势则会被市场淘汰。
比亚迪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世界第一,实现的难度又提升了几个数量级。
世界第一意味着国际化,需要把车卖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全球汽车市场电动化转型的脚步没有中国这么快。
比亚迪要做的是提升产品的品质,巩固中国第一的位置,等待新能源的趋势席卷全球。
在 2025 年,我们还看不到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一。但是在 2025 年,我们将更加清晰地看到汽车行业格局的变化,中国厂商毫无疑问将扮会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大众168亿投资中国供应商地平线
电动化、智能化的行业趋势给汽车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趋势中获益的不仅是中国的车企,还包括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
每一个汽车强国背后都有一批强大的零部件供应商,他们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助力汽车行业不断发展。
德国有博世、大陆、采埃孚,日本有电装、爱信,但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比中国本土车企还要弱势。
即使是中国品牌的新车,也会在宣传中强调自己使用了等国际一线供应商的零部件,并对本土供应商闭口不提。
但是在 2022 年,大众集团宣布投资中国本土自动驾驶公司地平线,并且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以加快集团面向中国市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开发进程。
项目投资总额高达 24 亿欧元,约合 168 亿元人民币。
在对企业未来发展极为重要的自动驾驶项目上,大众在中国并没有选择德国老乡合作,而是找到了中国本土供应商地平线,背后有两大原因。
一方面是自动驾驶的落地应用对本地化研发有很高的要求。
每个国家和区域的交通法规、道路情况、驾驶习惯都有所差异,自动驾驶的策略也会有相应的调整。本土企业地平线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另一方面是头部车企现在倾向于跳过传统的 Tier 1 供应商,直接与芯片公司/自动驾驶公司合作。
在传统的研发模式中,博世、大陆等 Tier 1 供应商去找下一级的供应商采购芯片或者算法,把功能做好之后再整体打包卖给车企。
但是现在头部车企希望从需求出发进行芯片的定制开发,满足整车电子架构不断升级背景下的软硬件高效协同。
大众向地平线投资,并成立合资公司,就是为了建立未来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开发定制化的芯片和算法。
此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地平线有足够的实力。大众将地平线称为“高效能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的头部企业”。
地平线的车载 AI 芯片是非常成功的产品,在 2021 年征程系列芯片出货量已达到了近 100 万片。
地平线最新的征程 5 芯片算力达到了 128 TOPS,同时在能耗上也有优秀的表现,已经获得了不少车企的青睐。
电动化的趋势让宁德时代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智能化的趋势则让地平线有机会把芯片卖到世界各地。崛起的不仅有中国车企,更有中国零部件供应商。
日系车销量崩盘,保值神话不再
比亚迪和地平线是顺应趋势的代表,他们都已驶上发展的快车道,前景一片大好。而日系车企则是抗拒趋势的代表,销量崩盘就是他们正在承受的后果。
2018 年,中国汽车市场在连续增长了 28 年之后终于见顶,随后整体销量开始逐年下降。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却在高速增长,渗透率超过 35%。此消彼长之下,传统车企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市场的变化,大部分车企都在积极转型。日系车企虽然也喊出了转型的口号,但是动作却异常缓慢。
甚至丰田的大 BOSS 丰田章男多次公开炮轰电动汽车,认为电动汽车已经被过度炒作,碳中和的计划不切实际,倡导者没有考虑到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以及电动化转型的成本。
从这位日本汽车行业领军人物的发言,我们就能看出他们对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有多抗拒。
市场非常无情地回应了日系车企对趋势的抗拒。今年 11 月,丰田的销量同比下滑 18.4%,本田的销量同比下滑 42.8%,日产的销量同比下滑 52.5%。
就在去年,日系车还因为质量可靠、价格坚挺等原因普遍拥有不错的保值率,思域、飞度等车型更被称为保值神器。
但是在今年,随着日系车销量暴跌,终端价格也开始有了不小的优惠,导致二手车价格暴跌,保值神话不再。
市场是有惯性的,销量崩盘、保值率暴跌最终会影响到日系车的品牌形象,进而导致竞争力的持续下降。日系品牌要想重回巅峰,也许就要付出好几倍的努力了。
Argo AI 倒闭,自动驾驶行业进入寒冬
趋势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不决定发展的过程。行业转型的过程很有可能是复杂的、充满艰辛的。王传福认准了电动化的趋势,但是他努力了 15 年才迎来属于比亚迪的高光时刻。
自动驾驶毫无疑问也是一大趋势,但是这项新技术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发展成熟。在 2022 年,背靠福特大众两大造车巨头的自动驾驶公司 Argo AI 倒闭,是自动驾驶行业暂时进入寒冬的标志性事件。
Argo AI 成立于2016年,其创始人来自谷歌和 Uber 的自动驾驶团队。3 个月之后,Argo AI 仅有12名员工,没有任何像样的产品,就被福特以 10 亿美元收购。这样的疯狂之举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市场对自动驾驶有多么乐观和狂热。
在 2019 年,Argo AI 又引入大众集团的投资,成为了自动驾驶行业背景最硬的公司之一,是不折不扣的明星独角兽。Argo AI 的估值一度超过 70 亿美元,团队规模高达 2000 人。
但是,由于 L4-L5 级自动驾驶技术迟迟无法落地应用,福特和大众逐渐开始将年年巨额亏损的Argo AI 视为累赘。
福特坦承,公司需要投资于短期内更容易实现的驾驶辅助技术,而不是Argo AI的完全自动驾驶目标。
大众则委婉地表示,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为客户提供最强大的功能,并使企业的开发尽可能具有成本效益。
于是,Argo AI 最终被福特和大众放弃,关门大吉。
自动驾驶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也许头部公司的自动驾驶之路已经走完了 99%,但是剩下的 1% 才是最难的部分。
包括百度在内,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公司开始改变一步到位的研发方针,转而回归现实,更加专注于能够落地应用的 L2+ 级驾驶辅助功能。等时机更加成熟,再寻求 L4-L5 级自动驾驶的突破。
家电厂涌入汽车行业,跨界造车方兴未艾
对于来自各行各业的造车新势力,我们早已见怪不怪。2014 年以来,造车新势力一批又一批成立,再一批又一批倒闭。直到蔚小理的格局逐渐成型,后来者被认为难以在有机会,造车的热潮才逐渐平息下去。
让人没想到的是,2022 年又掀起了一阵跨界造车的小高潮,这次领头的是家电厂。
海尔成立了青岛卡泰驰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汽车零配件零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装饰用品销售等。
海尔官方表示暂不会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但不排除涉足汽车智能解决方案及汽车零部件相关业务。
美的成立了威灵汽车部件公司,主攻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辅助及自动驾驶系统这三个方向。
海信耗资 13 亿元收购日本三电,布局车路协同、智能座舱以及整车热管理领域。
TCL 旗下的华星光电调整生产重点,加速推进车载显示业务布局。
雷军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各行各业都有人争当风口上的猪。
相比之前那些短视而冒失的新势力,现在入局的家电厂商对汽车行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他们不再执着于“造车”,而是决定以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进入汽车行业,致力于把自身的优势带到智能汽车领域,以期在这片蓝海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敬请关注《趋势为王 盘点2022年汽车行业十大颠覆性事件》(下)
更多精彩原创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智能车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