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这三年车企是怎么过的吗?
“到2030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290亿美元,数量将达到1000-1200亿颗/年。”
这是在今天举办的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GIV2022)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给出的预测。
他的判断依据是普通燃油车需要300-500颗芯片,搭载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需要1000多颗芯片,L4级自动驾驶汽车需要超过3000颗芯片。
到2030年,中国汽车智能化渗透率预计有望达到70%,对芯片需求将会快速增长。
以上数字并不夸张,甚至有些保守了。要知道,2021年中国进口芯片6354.8亿颗,价值4325.5亿美元。
车企开始自研芯片
经过几次“芯片荒”的洗礼,各大车企对芯片的重要性都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自2020年以来,疫情造成的芯片短缺令全球车企减产约1500万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在智能化的浪潮之下,汽车行业的价值链面临重构,传统零部件越来越不值钱,芯片等ICT部件将占据价值的大头。为了留住利润,车企也只能跳出舒适区,进入“芯”领域。
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报告显示,由于芯片短缺以及汽车电气化、自动驾驶等趋势,全球前10大汽车制造商中的半数将自行设计芯片。
而在中国,也已经有一大批车企开始自研、自造芯片。
传统车企以IGBT芯片切入
IGBT芯片是新能源汽车上必备的芯片。它是能源变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俗称电力电子装置的“CPU”。
IGBT芯片的价值较高,生产难度却相对较低,只需要 90nm 工艺制程就可以实现量产,国产生产设备也完全能够胜任。因此很多车企选择以IGBT芯片切入,开始自主研发、生产芯片。
最早行动的是强调“垂直整合”的比亚迪。
比亚迪一贯是能自己做的尽量不交给供应商,连车漆都是自己生产的,利润更高的芯片自然也不会放过。
早在2005年,比亚迪就开始布局IGBT功率芯片产业。2008年,比亚迪收购宁波中纬半导体,获得了生产IGBT芯片的能力。2009年,比亚迪推出 IGBT 1.0 芯片......
目前,比亚迪已经研发成功 IGBT 6.0 芯片,其车规级IGBT产量仅次于英飞凌,位居全球第二。
同样以IGBT芯片切入芯片领域的还有东风和吉利。
2019年,东风公司与中国中车携手,成立智新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始自主研发、生产车规级IGBT模块。2021年7月,年产30万只的IGBT生产线正式投产。更加先进的碳化硅功率芯片将于2023年量产装车。
吉利旗下的晶能微电子以逆变器功率模块为切入点,通过“芯片设计+模块制造+车规认证”的组合能力,开发车规级IGBT芯片及模块、SiC器件、中低压MOSFET等产品,明年多款产品将开始装车。
理想汽车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2024年投产。
今年5月,理想汽车旗下的四川理想智动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理想自研芯片的计划浮出水面。
9月底,理想自主研发的碳化硅功率芯片正式亮相。同时,理想的功率半导体生产基地在苏州启动建设。2024年正式投产后,将具备240万只碳化硅半桥功率模块的年生产能力。
蔚来主攻自动驾驶芯片
在汽车芯片当中,最高端的就是自动驾驶芯片。
目前最先进的英伟达Orin芯片研发工作耗时四年,投资达数十亿美元,结合了芯片行业最领先的科技和汽车行业严苛的车规级标准。车企想要研发自动驾驶芯片,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国内的大部分车企都知难而退,要么直接采购芯片,要么投资国内的自动驾驶芯片公司,但蔚来却迎难而上,进军自动驾驶芯片领域。
蔚来最新的战略是以垂直整合来实现盈利,不仅要自研电池、手机,更要自研自动驾驶芯片。
蔚来表示自动驾驶芯片与算法强相关,结合蔚来的算法来定制芯片效率会更高,并且将提高产品的毛利率。
目前,蔚来已经组建了规模500人的自动驾驶芯片研发团队,“进展较为顺利”。
作为蔚来的老对手,小鹏也有自研自动驾驶芯片的计划。
今年4月,有媒体爆料小鹏汽车的自研芯片项目已经启动数月,在中美两地同步进行,有望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流片。
在整个汽车行业,目前只有特斯拉以车企的身份成功研发了自动驾驶芯片,希望蔚来和小鹏能够成为下一个。
更多精彩原创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智能车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