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实现一个虚拟形象系统

开发 架构
在具体应用中,往往有多个卷积核,每个卷积核代表了一种图像模式(特征规则),如果某个图像块与此卷积核卷积出的值大,则认为此图像块十分接近于此卷积核。如果有N个卷积核,那么就认为图像中有N种底层纹理(特征),即用这N种基础纹理就能描绘出一副图像。

本文为来自 字节教育-成人与创新前端团队 成员的文章,已授权 ELab 发布。

​前言​

上周启动居家开会的时候,看到有人通过「虚拟形象」功能,给自己带上了口罩、眼镜之类,于是想到了是不是也可以搞一个简单的虚拟形象系统。

大致想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图片

​卷积神经网络(CNN)​

下面讲解一下三层CNN网络模型:

图片

卷积层——提取特征

卷积层的运算过程如下图,用一个卷积核扫完整张图片:

图片

通过动图能够更好的理解卷积过程,使用一个卷积核(过滤器)来过滤图像的各个小区域,从而得到这些小区域的特征值。

在具体应用中,往往有多个卷积核,每个卷积核代表了一种图像模式(特征规则),如果某个图像块与此卷积核卷积出的值大,则认为此图像块十分接近于此卷积核。如果有N个卷积核,那么就认为图像中有N种底层纹理(特征),即用这N种基础纹理就能描绘出一副图像。

总结: 卷积 层的通过卷积核的过滤提取出图片中局部的特征。

疑问:上图卷积后,存在边缘数据特征提取减少,大家能想到什么方式处理呢?

池化层(下采样)——数据降维,避免过拟合

池化层通常也被叫做下采样,目的是降低数据的维度,减少数据处理量。其过程大致如下:

图片

上图输入时是20×20的,先进行卷积采样,卷积核为10×10,采用最大池化的方式,输出为一个2×2大小的特征图。这样可将数据维度减少了10倍,方便后续模块处理。

总结:池化层相比 卷积 层可以更有效的降低数据维度,不仅可减少运算量,还可以避免 过拟合 。

过拟合是指训练误差和测试误差之间的差距太大。换句换说,就是模型复杂度高于实际问题,模型在训练集上表现很好,但在测试集上却表现很差。模型对训练集"死记硬背"(记住了不适用于测试集的训练集性质或特点),没有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泛化能力差。

图片

全连接层——输出结果

全链接层是将我们最后一个池化层的输出连接到最终的输出节点上。假设,上述CNN的最后一个池化层的输出大小为 [5×5×4],即 5×5×4=100 个节点。对于当前任务(仅识别🐱、🐶、🐍),我们的输出会是一个三维向量,输出层共 3 个节点,如输出[0.89, 0.1, 0.001],表示0.89的概率为猫。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全连接层的节点数会逐层递减,最终变为n维向量。

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有2个检测的特征为「水平边缘」和「垂直边缘」。「垂直边缘」卷积过程如下:

图片

最终结果如下:

图片

Q&A环节

没错啦,前面的问题的答案就是边缘填充。

图片

​face-api.js​

face-api.js 是基于 tensorflow.js 实现的,内置了一些训练好的模型,这些模型应该是这个方案的核心,通过这些预先训练好的模型,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而不需要自己再去标注、训练,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主要提供的功能如下:

  • 人脸检测:获取一张或多张人脸的边界,可用于确认人脸的位置、数量和大小
  • 人脸特征检测:包含68个人脸特征点位,获取眉毛、眼睛、鼻子、嘴、嘴唇、下巴等的位置和形状
  • 人脸识别:返回人脸特征向量,可用于辨别人脸
  • 人脸表情识别:获取人脸表情特征

性别和年龄检测:判断年龄和性别。其中“性别”是判断人脸的女性化或男性化偏向,与真实性别不一定挂钩

人脸检测

针对人脸检测,face-api 提供了 SSD Mobilenet V1 和 The Tiny Face Detector 两个人脸检测模型:

SSD Mobilenet V1:能够计算图像中每个人脸的位置,并返回边界框以及每个框内包含人脸的概率,但是这个模型有 5.4M,加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弱网环境下加载过于耗时。

The Tiny Face Detector :这个模型性能非常好,可以做实时的人脸检测,且只有190kB,但是检测准确性上不如 SSD Mobilenet V1,且在检测比较小的人脸时不太可靠。相对而言,比较适合移动端或者设备资源优先的条件下。

人脸特征检测

针对人脸特征检测, 提供了 68 点人脸特征检测模型,检测这 68 个点的作用是为了后续的人脸对齐,为后续人脸识别做准备,这里提供了两个大小的模型供选择:350kb和80kb,大的模型肯定是更准确,小的模型适合对精确度要求不高,对资源要求占用不高的场景。其输出的区域特征点区间固定如下:

区域

区间

下巴

[1, 16]

左眉

[18, 22]

右眉

[23, 27]

鼻梁

[28, 31]

鼻子

[32, 26]

左眼

[37, 42]

右眼

[43, 48]

外嘴唇

[49, 60]

内嘴唇

[61, 68]

图片

人脸识别

经过人脸检测以及人脸对齐以后,将检测到的人脸输入到人脸识别网络进行识别,从而获得一个128维的人脸特征向量。通过计算两个向量之间的距离(余弦值),就可以判断相似度。

图片

图片

​虚拟形象系统​

获取人脸图像

目前主流浏览器提供了WebRTC能力,我们可以调用getUserMedia​方法指定设备采集音视频数据。其中constrains详情参考 MediaTrackConstraints - Web APIs | MDN[1]。

const constraints = { audio: true, video: { width: 1280, height: 720 } };
const setLocalMediaStream = (mediaStream: MediaStream) => {
videoRef.current.srcObject = mediaStream;
}
navigator
.mediaDevices
.getUserMedia(constraints)
.then(setLocalMediaStream)

获取人脸特征

根据官方文档介绍,The Tiny Face Detector​模型与人脸特征识别模型组合的效果更好,故本文使用的人脸检测模型是The Tiny Face Detector。

这个模型有两个参数可以调整,包括 inputSize​ 和 scoreThreshold,默认值是 416 和 0.5。

  • inputSize:表示检测范围(人脸边框),值越小检测越快,但是对小脸的检测准确不足,可能会检测不出,如果是针对视频的实时检测,可以设置比较小的值。
  • scoreThreshold:是人脸检测得分的阈值,假如在照片中检测不到人脸,可以将这个值调低。

首先我们要选择并加载模型(这里使用官网训练好的模型和权重参数)

// 加载人脸检测模型
await faceApi.nets.tinyFaceDetector.loadFromUri(
'xxx/weights/',
);
// 加载特征检测模型
await faceApi.nets.faceLandmark68Net.loadFromUri(
'xxx/weights/',
);

转换人脸检测模型。face-api的人脸检测模型默认是SSD Mobilenet v1​,这里需要显式调整为The Tiny Face Detector模型。

const options = new faceApi.TinyFaceDetectorOptions({
inputSize,
scoreThreshold,
});

// 人脸68点位特征集
const result = await faceApi
.detectSingleFace(videoEl, options) // 人脸检测
.withFaceLandmarks(); // 特征检测

形象绘制

经过上述计算,我们已经拿到了人脸68点位特征集。需要先计算点位相对坐标信息,然后进行形象绘制。

const canvas = canvasRef.current;
const canvasCtx = canvas.getContext('2d');
const dims = faceApi.matchDimensions(canvas, videoEl, true);
const resizedResult = faceApi.resizeResults(result, dims);

本文使用的是一张256*256的口罩图片,选取1号和16号点位绘制口罩,根据两点位之间的距离缩放口罩大小。

图片

这里主要调研了两种方式,分别是canvas绘制和媒体流绘制。

canvas绘制

首先想到的一种方式,video和canvas大小和位置固定,定时抓取video媒体流中图片,进行识别人脸,然后绘制在canvas上。

const { positions } = resizedResult.landmarks;
const leftPoint = positions[0];
const rightPoint = positions[16];
const length = Math.sqrt(
Math.pow(leftPoint.x - rightPoint.x, 2) +
Math.pow(leftPoint.y - rightPoint.y, 2),
);
canvasCtx?.drawImage(
mask,
0,
0,
265,
265,
leftPoint.x,
leftPoint.y,
length,
length,
);

媒体流绘制

canvas提供了一个api叫做 captureStream[2],会返回一个继承MediaStream的实例,实时视频捕获画布上的内容(媒体流)。我们可以在canvas上以固定帧率进行图像绘制,获取视频轨道。

图片

这样我们仅需保证video和canvas大小一致,位置无需固定,甚至canvas可以离屏不渲染。

const stream = canvasRef.current.captureStream()!;
mediaStream = res[0].clone();
mediaStream.addTrack(stream.getVideoTracks()[0]);
videoRef.current!.srcObject = mediaStream;

对比

canvas绘制兼容性更好,但在实时通信场景下,需传递点位信息或端重复计算,容易受网络波动以及硬件设备影响,导致实际绘制出现偏差(依赖端能力)

媒体流绘制兼容性较差,但是在直播等场景下效果会更好,在输出端做好已经做好媒体流融合,接收端依托媒体能力播放即可。同时内容也不易篡改

​实际效果​

因为这里仅使用了2个点位的信息,所以效果一般般。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68个点位全面换肤,实现各种效果。

​延伸思考​

测评场景下:判断人脸数量、是否是用户本人,自动提醒用户,异常状态记录日志,监控人员可以后台查看

学习场景下:判断用户是否离开屏幕等,提醒用户返回学习状态。

弹幕场景下:检测人脸,解决弹幕遮挡问题

责任编辑:武晓燕 来源: ELab团队
相关推荐

2019-12-11 10:45:08

Python 开发编程语言

2016-11-08 18:53:08

编译器

2018-09-18 10:11:21

前端vue.jsjavascript

2021-07-20 10:30:46

Golanghttp语言

2016-09-21 12:54:10

CAAS系统镜像

2011-04-08 10:29:04

AccessMIS管理系统

2024-05-07 09:02:47

2020-06-04 12:55:44

PyTorch分类器神经网络

2021-01-28 07:21:13

算法虚拟DOM前端

2023-03-01 09:39:40

调度系统

2021-05-20 07:56:35

Bean容器Spring

2022-01-26 16:30:47

代码虚拟机Linux

2019-06-27 09:50:49

高性能秒杀系统

2023-02-27 09:31:00

streamlitst.sidebar菜单

2021-01-26 10:33:45

前端开发技术

2011-03-24 09:34:41

SPRING

2011-09-08 13:41:53

Widget

2024-05-13 08:40:02

Go事件驱动编程

2022-09-19 08:01:45

数据库SQLitePostgreSQL

2022-10-21 14:21:46

JavaScript笔记技能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