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业务中台?
业务中台是以业务领域划分边界,形成高内聚、低耦合的面向业务领域的能力中心,打造持续演进的企业级业务能力共享服务平台。业务中台的直观呈现就是各能力中心,以互联网电商为例,常见的有交易中心、商品中心、库存中心等。它不仅提供丰富的共享服务,还包含体系化建设企业能力域的方法和机制。业务中台不仅是生产上层应用的开发设计平台,也是配置、编排和扩展业务对象、业务能力、业务规则及业务流程,完成企业资源运营管理的平台。它为上层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高并发、高可用的执行环境。
企业业务中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中台有自己的架构体系。那么中台的主要架构风格是怎样的呢?总结起来就是:纵向切分,横向分层。
纵向切分是指,中台将企业的业务内容,按照不同领域,以及能否独立运营为标准,进行纵向切割。对切割后的大小各异的、算不上严谨的多个业务领域,中台从技术上再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抽象、归类、推演,形成在业务上能独立运营、技术上含有多个微服务的系统。切分之后的各个系统,我们一般称为中台的能力中心。如常见的用户中心、商品中心、订单中心、合同中心、交易中心、库存中心、渠道中心、营销中心等。每个能力中心都支撑着不同的业务领域,它内部所有的领域对象均与业务领域有直接的聚合关系。
二、为什么需要业务中台
在信息化时代的早期,由于业务较为单一,企业IT系统建设的问题并未暴露。但到了中后期,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的快速扩张,为了快速支撑业务的管理和运营,各业务部门只能并行开发各自的业务系统。这种做法虽然在当时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企业的数字能力资源就被隔离在多个独立的IT系统内。这些数字能力资源既无法跨系统、跨业务赋能,也无法让所有业务数据实现实时共享和调用。
数字中台作为共享服务平台把原来重复建设在多个独立的IT系统内的数据和能力、以共享的方式提供给各业务部门使用。我们以会员中心、消息中心、基础数据中心这三个系统模块为例。以往企业在多个业务系统内都有这三个模块的功能,但这些功能所产生的数据都维护在各自的业务系统里,无法进行整合和使用。而现在通过中台,我们就可以把会员体系、会员信息、会员忠诚度、会员等级、会员权益、会员积分抽象为会员中心的通用业务能力;把会员类型、会员入会渠道、会员等级分类、会员积分类型等抽象为可配置项;把会员站内信通知、注册会员的短信通知等抽象为消息中心的能力。这样一来,中台便既満足了不同业务系统的需求,又将已有的数字能力资源快速有效地整合起来了。
三、对于业务中台的认知
对于业务中台的认知,有以下三点需要明确。
1、微服务不是业务中台
“微服务”是当今比较流行的一种技术架构,而业务中台的内涵不仅仅是技术架构,还是一种组织层面的业务架构。
首先,中台作为技术架构体现出来的是本书着重介绍的中台系统,但从广义上讲,它还可以是一种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和理念。中台是在“集中”的基础上建设隔离分权的前台业务,并将这些业务进行联通。
其次,业务中台结合了系统论整体规划的思想,将系统按纵、横两个方向进行拆分。它吸收了微服务“按业务领域”的纵向拆分应用方法,形成“高内聚、低耦合”的能力中心;再在纵向拆分的基础上,横向将业务中台与业务应用进行隔离,造就了中台的共享理念,使其超脱了微服务的范畴。中台内部纵向拆分服务,降低了领域间的耦合度。中台与上层应用横向隔离,促进了业务和数据在各应用间的交叉共享,大大减少了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由此,也造就了可持续沉淀积累和运行的企业资产,中台因此成为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新基建。
因此,微服务不是业务中台,但微服务与业务中台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微服务是在技术层面建设业务中台能力中心的最佳实践。
2、业务中台不是前台应用
前台应用包含两大部分:前台交互界面和前台应用服务。前台应用服务是指为前台交互界面提供后端服务接口的功能单元集合。业务中台一般不直接面向前台界面,而是面向前台应用服务,为其提供共享的服务接口。前台应用服务提供的功能具有应用局限性和特殊性,它一般是完成某一个特定业务场景所需的功能。相比而言,业务中台完成的则是多个业务场景的通用部分,以及挂载和执行面向特定前台业务的扩展功能。通常来说,前台应用服务会根据前台业务场景的特殊需要,将中台能力进行编排、转换后再提供给前台界面使用。
3、业务中台是通用业务机制的实现
业务中台共享服务与前台应用服务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业务中台实现的是业务场景通用部分的功能。这部分通用功能是结合不同前台业务,通过抽象所形成的通用业务运行机制,解决的是前台业务共性的问题。这种通用的业务运行机制是业务中台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台专注于通用机制的抽象和实现,所以中台才具有通用性和包容性。中台再结合可动态修改的配置项,通过业务空间的隔离,解决业务个性化问题。即以一套通用的机制同时支撑不同业务,从而保证业务中台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