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Tom哥。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具有思维能力,能将大脑里的东西实现出来。而动物则更多停留在模仿阶段,如:鹦鹉学舌。当然,这也是一种进化能力。
这里着重提到了思维能力,人与人的思维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比如:
- 一线程序员关心的这个项目涉及到多少个接口? 接口的代码要如何实现?其他哪些接口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重点 review
- 团队 TL 则关心的这个项目的复杂度有多少?预计多少工作量?能不能按时开发完成?整个系统的性能、稳定性、扩展性等方面有什么帮助?会不会增加整个系统的维护成本?如果挂了,对业务有什么影响。
- 部门老板则关心这个项目要不要做?有没有什么风险?对业务和技术团队的价值在哪里?能带来多少用户量、GMV?优先级高不高?如何让业务方满意?
我们可以发现基层、中层、高层,不同的职级的人关心的内容也不太一样,屁股决定脑袋。
不管是处于哪一个层级,都是做工作。那么在面对一件任务,你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我理解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靠「直觉」,不管是男人女人,当面对一件事情大脑一般都会有一个初步解决方案,区别在于这个方案的完备性。
- 第二阶段:靠「项目经验」去解决问题。这个适合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同学
- 第三阶段:靠「思维能力」去解决。我们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经历过,当面对一个陌生的、棘手的任务,我们希望有一定的方法论、工具包可以指引我们, 使我们可以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1、无规矩不成方圆,首先要有流程意识
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提高思维能力,首先要有「流程意识」,无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相信,这个世间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规律,抽象成流程。其中「使用流程」是基础,「优化流程」是进阶,「制定流程」则是巅峰。
作为研发人员,我们就以软件项目开发为例,从客户问题收集、市场调研,产品同学分析整理成需求文档,业务和技术侧的可行性分析,到开发编码,系统发布上线。
面对这多的环节,我们在设计流程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 首先,我们要确认流程包含的所有节点。并区分出核心节点和非核心节点,每个节点在流程中的作用、关键物料输出,以及是否可以缺失等等。核心节点,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把控。
- 其次,将这些节点串联起来,就需要了解他们的上下游关系,这个顺序还是很重要的,乱了辈分很容易影响整个流程的交付。
- 最后,流程的细化补充。可以叫上相关同学,大家一起头脑风暴,看看是否有一些异常的场景需要补充进来,将整个流程更加完善。
流程模板的制定非常考验大家的思维能力,尤其是一个全新的陌生领域。刚开始,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我们不清楚边界在哪里?哪些是重要的?哪些非核心的?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尝试着按照自己的理解,先动起来。随着对业务逐渐熟悉,再对流程的各个细节优化。
架构是一个逐步衍化的过程,流程模板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什么生来就是完美的。
2、流程是模板,说话靠数据
“一图胜千言” ,除了图之前,人类对数字也是很敏感的。
比如你要买房,然后你去问中介,这套房子什么价?如果对方很高,那估计你要打人,不管有多高,你肯定是想听到一个具体的数字, 600万、1000万.....
知不知道是一回事,买不买的起是另一回事。
数据是理性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2大于1 本身就无法挑战。
我们日常的工作汇报中,不论是 PPT 还是邮件,能用数字量化的尽量用数据来表达,比起苍白的语言,数据清爽又让人无法反驳,我们要学会用数据武装自己,增强自己的说服力。
3、定期复盘,促使自己螺旋式成长
论语有一句话 “吾日三省吾身”。
工作中你是否经常自我反省?一个项目结束,你是否会组织个复盘会,盘点哪些做的好的,哪些有待改进的?
复盘有点类似上面的流程事件的回顾,我们对各个环节的成果、失败背后的原因深度分析总结。抽取其中有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复盘一定要确保相关的项目人员都要参与进来,保证信息能完整的还原,容易得到一个更佳的复盘效果。我们可以采用时间为主线,梳理各个时间点的重要事件,并对事件满意度评价,促使后续能做的更好。
可能有小伙伴会问了,复盘的重要性我也知道,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复盘?
教给你一招,你可以采用 “5W根因分析法”,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事件,反问自己是否取得了最好的结果?如果没有,那有哪些可以改进的点?有哪些优化方案?哪些方案是通用性经验?哪些方案是针对具体项目的经验?
不要把复盘当成是一种追责,它能帮我们认清自己的不足,短暂的痛苦是为了以后更大的成长。“如果你感到痛苦,那是因为你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