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响应式编程
什么是响应式编程,它是一种编程范式?还是一种设计模式?抑或是其他?响应式系统和响应式编程有什么关系?又比如,响应式编程它适用于什么场景?解决什么问题?
微软于2011年率先建设了.Net上的Rx库,以简化容易出错的异步和事件驱动编程,迈出了响应式编程的第一步,随后业界为许多编程语言提供了对应的实现。
.Net上的Rx库地址:https://docs.microsoft.com/en-us/previous-versions/dotnet/reactive-extensions/hh242985(v=vs.103)
什么是响应式,我们从一个例子开始,
在上面的表格中,建立了单元格之间的关系:`A1 = B1 + C1`,建立关系之后A1将响应任何对于B1和C1的变化,毫无疑问,这就是一种响应式行为。
我觉得这个例子很棒的地方在于,它显然很简单,同时又足够深刻,首先,它充分的体现了响应式的概念,其次,变化发生时,肯定触发了某些过程的执行,说明背后存在关系的建立和沿着关系传播的变化,再次,稍微深入一点看,B1和C1的变化可以是一系列的变化,可以很自然的引申到流的概念,最后,它有一个很高级的抽象,对使用方来说,整个过程是声明式的。
当然,举例子来说明一个概念的时候,本质上是用一个外延在解释一个概念的内涵,往往是会将内涵缩小的,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推广这个外延。列出这个例子的特征:
描述了一个单元格里的整数等于另外两个单元格里整数相加,当后者每次发生变化时,变化都会传播到第一个单元格,并进行求值。
关键词为整数、等于、相加、变化、每次、传播、求值。前三个关键词仅仅和例子相关,可以直接去掉。变化可以推广为数据,每次可以在逻辑上等价于流的概念,流可以有0个、1个或多个数据,传播可以推广为通信(在这个意义上,函数调用、RPC、socket、MQ都是通信),求值推广为执行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响应式编程的定义:
通过声明式的通信定义,将数据流与过程组合起来,从而实现数据驱动过程的一种复合编程范式。
时至今日,业界对于响应式的定义仍然是不统一的,因此这是我自己的理解。响应式的基础概念是数据流,理念是过程的执行是通过响应数据来驱动的,核心是构造数据和过程的响应关系,并且能够让数据沿着关系传播驱动过程,因此响应式编程本质上是一种对通信的抽象,说它是一种编程范式,是因为它提供一种对于数据与过程组合方式的看法,说它是复合范式而不是基本范式,是因为它不像OOP或者FP一样提供的是对于数据和过程的看法,而是以两者为基础,所以可以有对象响应式和函数响应式。
当我们基于响应式构建系统时,就是响应式系统,响应式系统的构建原则可以参考此处(地址:https://www.reactiveprinciples.org/patterns/communicate-facts.html),总的来说,系统会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分区,分区内部对状态进行本地化,分区之间通过通信进行异步解耦,可以通过控制这个通信的过程,实现系统的弹性扩缩容和部分组件失败的回弹性。
响应式系统不是今天的主题,我们要讨论更具体的话题,即响应式代码的编写会有哪些复杂度,应该如何简化。
响应式编程的复杂度
响应式编程的复杂度来自于4个方面:
可以有0次、1次或多次数据产生,也就是数据流;
除了数据之外,还有能够标识错误和完成(正常结束);
数据流和数据流、数据流和过程的组合复杂度很高;
在上面的基础上,需要处理整个过程中线程切换、并发同步、数据缓冲等问题。
为了支持数据流的概念,可以产生0次、1次或多次数据产生,API设计需要把数据回调和结果回调分开,通常也会把错误回调和完成回调分开,这种接口被称为流式接口,一个标准的流式接口设计如下所示:
typealias Func = () -> ()
typealias OnData<Data> = (Data) -> ()
typealias OnError = (Error) -> ()
typealias OnComplete = Func
typealias StreamFunc<Data> = (@escaping OnData<Data>, @escaping OnError, @escaping OnComplete) -> ()
显然,流式接口是普通异步接口将一次结果向多次结果的推广,这种推广同时也增加了逻辑的复杂度。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逻辑上简单的例子来看一下流式接口的使用过程,为了关注于核心的复杂度,只会体现前3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加入第4点的话会导致代码过于冗长混淆关注点,另一方面相信各位对第4点本身的复杂度和它引起的众多问题已经非常熟悉了。
这个例子很简单,只有三步:
1.假设需要为一个店铺提供一个订单展示页面,这些订单来自两个不同的平台“鹅鹅鹅”和“鸭鸭鸭”,他们各自提供了查询的接口(listOrders,为了简单假设他们提供的模型和接口完全一致);
2.订单列表需要展示用户的昵称等信息,需要通过对应平台的另外一个接口(queryUserInfo)查询;
3.由于SDK缓存、持久化、网络请求策略,数据无法一次性获取,这两个接口可能存在多次数据回调。
进一步简化问题,我们忽略变更处理、UI渲染和用户交互处理,仅仅考虑数据加载,这需要组合2个阶段的4次接口调用,先分别请求两个平台的订单,使用订单请求对应平台的userInfo,最后合并成完整数据:
// 数据怎么回调,什么情况结束,onError和onComplete分别在什么情况回调,保证有且仅有一次回调
func load(onData : OnData<[OrderObject]>?, onError : OnError?, onComplete : OnComplete?) {
let orderServices = [OrderService("鹅鹅鹅"), OrderService("鸭鸭鸭")]
// 记录整体请求的完成状态
var listOrderFinish = false
var queryUserFinish = false
// 记录各个请求的结果
var listOrderResults = orderServices.map{_ in false}
var queryUserResults = [Bool]()
for (index, orderService) in orderServices.enumerated() {
orderService.listOrders { orders in
// 已结束不处理
if (listOrderFinish) {
return;
}
let index = queryUserResults.count
queryUserResults[index] = false
if let userService = getUserService(site: orderService.site){
let userIds = orders.map { order in
order.userId
}
userService.queryUserInfo(userIds: userIds) { userInfoDict in
if (listOrderFinish && queryUserFinish) {
return;
}
let orderObjects = orders.map { order in
OrderObject(order: order, userInfo: userInfoDict[order.userId])
}
onData?(orderObjects)
} onError: { error in
// 如果是第一个错误,直接回调,同时标记为结束
if (!listOrderFinish || !queryUserFinish) {
listOrderFinish = true
queryUserFinish = true
onError?(error)
}
} onComplete: {
// 外层结束,内层也结束,才是最终结束
if (!listOrderFinish || !queryUserFinish) {
queryUserResults[index] = true
// 所有都结束,回调
if (listOrderFinish && !queryUserResults.contains(false)) {
listOrderFinish = true
onComplete?()
}
}
}
} else {
let orderObjects = orders.map { order in
OrderObject(order: order)
}
onData?(orderObjects)
queryUserResults[index] = true
// 所有都结束,回调
if (listOrderFinish && !queryUserResults.contains(false)) {
listOrderFinish = true
onComplete?()
}
}
} onError: { error in
// 如果是第一个错误,直接回调,同时标记为结束
if (!listOrderFinish) {
listOrderFinish = true
onError?(error)
}
} onComplete: {
// 注意,即使所有的请求都结束了,也不能回调结束,因为这里的结束只是代表Order请求结束,userInfo请求不一定结束
if (!listOrderFinish) {
listOrderResults[index] = true
// 所有都结束,回调
if (!listOrderResults.contains(false)) {
listOrderFinish = true
}
}
}
}
}
在这个接口的实现中,数据回调最简单,在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多次回调的数据可以直接回调,问题是如何保证错误和完成有且仅有一次回调,且结果回调后不再回调数据,即:
1.什么时候回调错误?
2.什么时候回调完成?
如果我们认为一个接口出错,就回调错误,这是最简单的错误处理,只需要检查和设置结束状态,在没有结束时的第一个错误进行回调即可,注意,我们需要在userInfo的请求中也做类似的处理,并保证错误回调后不再执行任何回调。
完成的回调要比错误复杂的多,我们可以来思考一下:
首先,我们不能在listOrders的onComplete里面取回调完成,因为这里不能代表queryUserInfo这个接口也完成了;
其次,我们也不能简单的通过所有queryUserInfo都完成了就回调完成,因为listOrders在完成前仍然有可能返回新的订单数据。
也就是说,这里的完成需要在queryUserInfo进行判断,并且也需要考虑外层请求的完成情况,比普通异步接口的级联要多了两个维度。这仅仅是2种接口4次请求,在真实的编程中,接口数量会多得多,并且需要把第4点加进来,线程/队列、并发、同步、缓冲区,还要处理新数据推送响应,再考虑调试、监控、排查,复杂度显然会继续大幅增长,保证这个过程的正确性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响应式编程的复杂度使用Rx/Combine简化响应式编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业界搞出了Reactive Streams规范(地址:https://www.reactive-streams.org/),也出现了若干的实现,都以工具库的形式提供,包括Rx系列、Reactor,以及苹果功能类似的Combine。作为一个iOS开发,我对RxSwift和Combine比较了解,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Combine多了一个Subscription的抽象来协调Publisher和Subscriber之间的行为,尤其是Back Pressure相关的控制,但总的来说,都提供了对于异步数据流的抽象和组合能力,用法上也很类似,这里以RxSwift为例来重写上面的过程。
第一步,实现一个将流式函数转换成Observable的工具类,这个是通用的,非常直观:
func makeObservable<Data>(f : @escaping StreamFunc<Data>) -> Observable<Data> {
Observable<Data>.create { observer in
f { data in
observer.onNext(data)
} _: { error in
observer.onError(error)
} _: {
observer.onCompleted()
}
return Disposables.create()
}
}
第二步,针对这个例子,将listOrder和queryUserInfo转换成StreamFunc形式,listOrder本来就是StreamFunc,对queryUserInfo进行偏应用也可以转换为StreamFunc形式,这是具体接口相关的:
func makeStreamFunc(orders : [Order], userInfoService : UserService?) -> StreamFunc<[OrderObject]> {
if let userInfoService = userInfoService {
// 核心是对queryUserInfo的userIds参数进行偏应用
let userInfoF : StreamFunc<[OrderObject]> = { onData, onError, onComplete in
let userIds = orders.map{$0.userId}
userInfoService.queryUserInfo(userIds: userIds, onData: { userInfoDict in
let orderObjects = orders.map { order in
OrderObject(order: order, userInfo: userInfoDict[order.userId])
}
onData(orderObjects)
}, onError: onError, onComplete: onComplete)
}
return userInfoF
} else {
return { onData, onError, onComplete in
onData(orders.map{OrderObject(order: $0)})
onComplete()
}
}
}
第三步,这样就可以将load方法简化为:
func rxLoad() -> Observable<[OrderObject]> {
let orderService = [OrderService("鹅鹅鹅"), OrderService("鸭鸭鸭")]
// 通过map构造Observable,通过flatMap对listOrder和queryUserInfo进行复合
let observables = orderService.map { orderService in
makeObservable(f: orderService.listOrders).flatMap { (orders) -> Observable<[OrderObject]> in
let userLoadF = makeStreamFunc(orders: orders, userInfoService: getUserService(site: orderService.site))
return makeObservable(f: userLoadF)
}
}
// merge两个平台的Observable
return Observable.merge(observables)
}
可以看到,第一步是通用的,实际代码中只需要做第二步和第三步,这就对上面的接口进行了大量的简化,并且库以统一的方式处理掉了合并、级联、多数据返回的复杂逻辑,我们有相当的把握来保证正确性。当然,除了学习成本较高以外,也还是有缺点的,主要是使用方式仍然是异步形式,在部分环节仍然需要处理异步带来的复杂度:
// 使用方调用
rxLoad().subscribe { orderObjects in
// onNext闭包中处理数据
} onError: { error in
// onError闭包中处理错误
} onCompleted: {
// onCompleted闭包中处理完成
} onDisposed: {
}
Rx确实大大简化了异步编程,但是还不够,因为它的使用仍然是异步形式。
使用AsyncSequence简化响应式编程
▐ 迭代器与序列
迭代器是很多语言都有的一个概念,一个迭代器的核心是next()函数,每次调用都会返回下一个数据,这些数据构成了一个序列(Sequence),迭代器也意味着序列可以被遍历。
▐ 异步序列
如果让迭代器的next()方法支持异步,就产生了异步序列。Swift对此提供了一个AsyncSequence的协议,并对它提供了语言级别的支持,使得开发者可以以同步的形式遍历一个异步序列:
for try await data in asyncDataList {
print("async get data : + \(data)")
}
实际上,Swift在Combine中支持了Publisher的同步遍历:
// Combine的同步调用
for try await data in publisher.values {
print("async get publiser value \(data)")
}
不过这个特性需要iOS15才能支持,如果说iOS13还可以展望的话,iOS15就是遥遥无期了。
▐ CPS变换
如果能将流式接口转换为异步序列,那么就可以实现响应式代码的同步编写,这个转换过程可以通过CPS变换实现。
CPS变换全称Continuation-Pass-Style,这个概念来自Lisp语系,是一种显式传递控制流的编程风格,其传递控制流的载体就是continuation。continuation可以理解为当前代码执行的后续,如果一个函数f有一个continuation参数,我们就可以把当前的continuation传递进去,当函数产生结果时,通过continuation回到函数f外,继续执行,这种函数调用方式成为call/cc(call with current continuation)。
这种变换,称为CPS变换。
作为一个类比,我觉得可以将continuation理解为return的在两个方面的推广形式,首先,continuation是first-class的,可以作为变量存储,可以作为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其次,continuation可以多次使用,而return只能有一次。
▐ 响应式编程的同步形式
回头看最原始的代码,当我们调用orderService.listOrders时,传进去的callback,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弱化版的continuation。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可以将使用continuation将数据表示为AsyncSequence,那么就可以将响应式代码写成同步形式,从而大幅简化响应式编程。
Swift提供了continuation的概念,提供了AsyncStream和AsyncThrowingStream来实现这个过程,对上节Rx的实现稍作改动即可。
第一步,实现一个将流式函数转换成AsyncThrowingStream的工具类,这个是通用的:
func makeSequence<Data>(f : StreamFunc<Data>) -> AsyncThrowingStream<Data, Error> {
AsyncThrowingStream<Data, Error>{ continuation in
f { data in
continuation.yield(data)
} _: { error in
continuation.finish(throwing: e)
} _: {
continuation.finish()
}
}
}
第二步,由于AsyncSequence还不支持merge,需要自己实现一个merge工具方法来实现多个流的组合,这个也是通用的:
//多个AsyncSequence merge成一个AsyncSequence
func mergeSequence<Seq : AsyncSequence>(seqs : [Seq]) -> AsyncThrowingStream<Seq.Element, Error> {
makeSequence(f: mergeF(fs: seqs.map(makeLoadFunc)))
}
func makeLoadFunc<Seq : AsyncSequence>(ats : Seq) -> StreamFunc<Seq.Element>{
{ onData, onError, onComplete in
Task {
do {
for try await data in ats {
onData(data)
}
onComplete()
} catch {
onError(error)
}
}
}
}
func mergeF<Data>(fs : [StreamFunc<Data>]) -> StreamFunc<Data> {
{ onData, onError, onComplete in
var finish = false
var results = fs.map{_ in false}
for (index, f) in fs.enumerated() {
f { data in
if (!finish) {
onData(data)
}
} _: { e in
// 如果是第一个错误,直接回调,同时标记为结束
if (!finish) {
finish = true
onError(e)
}
} _: {
// 注意,即使所有的请求都结束了,回调成功
if (!finish) {
results[index] = true
// 所有都结束,回调
if (!results.contains(false)) {
finish = true
onComplete()
}
}
}
}
}
}
第三步,将listOrder和queryUserInfo转换成StreamFunc形式,与Rx中的第二步实现完全相同;
第四步,这样就可以将load方法简化为:
func asLoad() -> AsyncThrowingStream<[OrderObject], Error> {
let orderService = [OrderService("鹅鹅鹅"), OrderService("鸭鸭鸭")]
// 通过map构造AsyncSequence,通过flatMap对listOrder和queryUserInfo进行复合
let streams = orderService.map { orderService in
makeSequence(f: orderService.listOrders).flatMap { (orders) -> AsyncThrowingStream<[OrderObject], Error> in
makeSequence(f: makeLoadFunc(orders: orders, userInfoService: getUserService(site: orderService.site)))
}
}
// merge两个平台的AsyncSequence
return mergeSequence(seqs: streams)
}
可以发现,代码与RxSwift几乎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我们仍然有对于代码正确性的信心,不同的是,现在使用方也得以获得同样的信心:
for try await orderObject in asLoad() {
print("async get orderObject \(orderObject.first?.order.orderId)")
}
总结
同步是编程中的田园世界,而流式接口作为异步接口最复杂的形态,我们通过CPS变换的控制流技术,将流式接口表示为AsyncSequence,实现了对异步序列遍历的同步形式,从而将响应式编程在形式上统一回了田园世界。
上面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实现了AsyncSequence和StreamFunc的相互转换,所以实际上我们证明了它们是同构的,更进一步的,我们可以证明它们与Rx、Combine也是同构的。换言之,它们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形式,理论上它们的表达能力是等价的,这个概念就是数据流,这个概念在Rx中叫做Observable,在Combine中叫做Publisher。
在实际实现上,Rx和Combine提供了大量的操作符,因此目前它们的能力远远强于AsyncSequence和StreamFunc,比如AsyncSequence居然不支持merge。
AsyncSequence的优势是可以支持同步写法,在我看来这个优势是很大的。看到社区有过AsyncSequence替换Combine的相关的讨论,我认为逻辑上是讲得通的。
AsyncSequence替换Combine的相关讨论地址:https://forums.swift.org/t/should-asyncsequence-replace-combine-in-the-future-or-should-they-coexist/53370)
团队介绍
我们是来自淘宝全域触达&用户互动客户端团队,负责包含Push、POP弹层和消息沟通三大触达场景。全域触达&用户互动客户端团队追求极致的性能、流畅的交互体验和稳定的触达效率,用智能化的调控策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