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线程同步的一切:伪共享

开发
导致f()性能底下的元凶是伪共享(false sharing),那什么是伪共享?

```c++
const size_t shm_size = 16*1024*1024; //16M
static char shm[shm_size];
std::atomic<size_t> shm_offset{0};


void f() {
for (;;) {
auto off = shm_offset.fetch_add(sizeof(long));
if (off >= shm_size) break;
*(long*)(shm + off) = off;
}
}
```

考察上面的程序,shm是一块16M字节的内存,我测试机器的L3 Cache是32M,所以挑选16M这个值确保shm数组在Cache里能存放得下。

图片

f()函数在循环里,把shm视为long类型的数组,依次给每个元素赋值,shm_offset用于记录偏移位置,shm_offset.fetch_add(sizeof(long))原子性的增加shm_offset的值(因为x86_64系统上long的长度为8,所以shm_offset每次增加8字节),并返回增加前的值,对shm上long数组的每个元素赋值后,结束循环从函数返回。

因为shm_offset是atomic类型变量,所以多线程调用f()依然能正常工作,虽然多个线程会竞争shm_offset,但每个线程会排他性的对各long元素赋值,多线程并行会加快对shm的赋值操作。

我们加上多线程调用,代码如下:

```c++
std::atomic<size_t> step{0};


const int THREAD_NUM = 2;


void work_thread() {
const int N = 10;
for (int n = 1; n <= N; ++n) {
f();
++step;
while (step.load() < n * THREAD_NUM) {}
shm_offset = 0;
}
}


int main() {
std::thread threads[THREAD_NUM];
for (int i = 0; i < THREAD_NUM; ++i) {
threads[i] = std::move(std::thread(work_thread));
}
for (int i = 0; i < THREAD_NUM; ++i) {
threads[i].join();
}
return 0;
}
```

  • main函数里启动2个工作线程work_thread
  • 工作线程对shm共计赋值N(10)轮,后面的每一轮会访问Cache里的shm数据,step用于work_thread之间每一轮的同步
  • 工作线程调用完f()后会增加step,等2个工作线程都调用完之后,step的值增加到n * THREAD_NUM后,while()循环结束,重置shm_offset,重新开始新一轮对shm的赋值

编译后执行上面的程序,产生如下的结果:

```
time ./a.out

real 0m3.406s
user 0m6.740s
sys 0m0.040s
```

time命令用于时间测量,在a.out程序运行完成,会打印耗时,real行显式耗时3.4秒。

改进版f_fast

我们稍微修改一下f函数,改进版f函数取名f_fast:

```c++
void f_fast() {
for (;;) {
const long inner_loop = 16;
auto off = shm_offset.fetch_add(sizeof(long) * inner_loop);
for (long j = 0; j < inner_loop; ++j) {
if (off >= shm_size) return;
*(long*)(shm + off) = j;
off += sizeof(long);
}
}
}
```

for循环里,shm_offset不再是每次增加8字节(sizeof(long)),而是8*16=128字节,然后在内层的循环里,依次对16个long连续元素赋值,然后下一轮循环又再次增加128字节,直到完成对整个shm的赋值。

编译后重新执行程序,结果显示耗时降低到0.06秒,对比前一种耗时3.4秒,f_fast性能大幅提升。

```
time ./a.out

real 0m0.062s
user 0m0.110s
sys 0m0.012s
```

f和f_fast的行为差异

shm数组总共有2M个long元素,因为16M / sizeof(long) => 2M,

1. f()函数行为逻辑

线程1和线程2的work_thread里会交错地对shm元素赋值,shm的2M个long元素,会顺序的一个接一个的派给2个线程去赋值。

例如:

  • 可能元素1由线程1赋值,元素2由线程2赋值,然后元素3和元素4由线程1赋值,然后元素5由线程2赋值...
  • 每次派元素的时候,shm_offset都会atomic的增加8字节,所以不会出现2个线程给1个元素赋值的情况

2. f_fast()函数行为逻辑

  • 每次派元素的时候,shm_offset原子性的增加128字节(16个元素)
  • 这16个字节作为一个整体,派给线程1或者线程2;虽然线程1和线程2还是会交错的操作shm元素,但是以16个元素(128字节)为单元,这16个连续的元素不会被分派到不同线程
  • 一次派发的16个元素,会在内部循环里被一个接着一个的赋值,在一个线程里执行

为什么f_fast更快?

第一眼感觉是f_fast()里shm_offset.fetch_add()调用频次降低到了原来的1/16,我们有理由怀疑是原子变量的竞争减少导致程序执行速度加快。

为了验证,让我们在内层的循环里加一个原子变量test的fetch_add,test原子变量的竞争会像f()函数里shm_offset.fetch_add()一样被激烈竞争,修改后的f_fast代码变成下面这样:

```c++
void f_fast() {
for (;;) {
const long inner_loop = 16;
auto off = shm_offset.fetch_add(sizeof(long) * inner_loop);
for (long j = 0; j < inner_loop; ++j) {
test.fetch_add(1);
if (off >= shm_size) return;
*(long*)(shm + off) = j;
off += sizeof(long);
}
}
}
```

为了避免test.fetch_add(1)的调用被编译器优化掉,我们在main函数的最后把test的值打印出来。

编译后测试一下,结果显示:执行时间只是稍微增加到`real 0m0.326s`。所以,很显然,并不是atomic的调用频次减少导致性能飙升。

我们重新审视f()循环里的逻辑:f()循环里的操作很简单:原子增加、判断、赋值。

会不会是赋值太慢?

我们把f()的里赋值注释掉,再测试一下,发现它的速度得到了很大提升,看来是`*(long*)(shm + off) = off;`这一行代码执行慢,但这明明只是一行赋值。

我们把它反汇编来看,它只是一个mov指令,源操作数是寄存器,目标操作数是内存地址,从寄存器拷贝数据到一个内存地址,而这个内存数据应该被cache住了,为什么会这么慢呢?

答案

现在揭晓原因,导致f()性能底下的元凶是伪共享(false sharing),那什么是伪共享?

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联系CPU的架构,以及CPU怎么访问数据,我们回顾一下关于多核Cache结构:

图片

背景知识

我们知道现代CPU可以有多个核,每个核有自己的L1-L2缓存,L1又区分数据缓存(L1-DCache)和指令缓存(L1-ICache),L2不区分数据和指令Cache,而L3跨核共享,L3通过内存总线连接到内存,内存被所有CPU所有Core共享。

CPU访问L1 Cache的速度大约是访问内存的100倍,Cache作为CPU与内存之间的缓存,减少CPU对内存的访问频率。

从内存加载数据到Cache的时候,是以Cache Line为长度单位的,Cache Line的长度通常是64字节。

所以,那怕只读一个字节,但是包含该字节的整个Cache Line都会被加载到缓存,同样,如果修改一个字节,那么最终也会导致整个Cache Line被冲刷到内存。

如果一块内存数据被多个线程访问,假设多个线程在多个Core上并行执行,那么它便会被加载到多个Core的的Local Cache中;这些线程在哪个Core上运行,就会被加载到哪个Core的Local Cache中,所以,内存中的一个数据,在不同Core的Cache里会同时存在多份拷贝。

如果我们修改了Core1缓存里的某个数据,则该数据所在的Cache Line的状态需要同步给其他Core的缓存,Core之间可以通过核间消息同步状态,比如通过发送Invalidate消息给其他核,接收到该消息的核会把对应Cache Line置为无效,然后重新从内存里加载最新数据。

被加载到多个Core缓存中的同一Cache Line,会被标记为共享(Shared)状态,对共享状态的缓存行进行修改,需要先获取缓存行的修改权(独占),MESI协议用来保证多核缓存的一致性,更多的细节可以参考MESI资料。

示例分析

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程序。

假设线程1运行在Core1,线程2运行在Core2。

图片

因为shm被线程1和线程2这两个线程并发访问,所以shm的内存数据会以Cache Line粒度,被同时加载到2个Core的Cache,因为被多核共享,所以该Cache Line被标注为Shared状态。

假设线程1在offset为64的位置写入了一个8字节的数据(sizeof(long)),要修改一个状态为Shared的Cache Line,Core1会发送核间通信消息到Core2,去拿到该Cache Line的独占权,在这之后,Core1才能修改Local Cache。

图片

线程1执行完`shm_offset.fetch_add(sizeof(long))`后,shm_offset会增加到72。

这时候Core2上运行的线程2也会执行`shm_offset.fetch_add(sizeof(long))`,它返回72并将shm_offset增加到80。

图片

线程2接下来要修改shm[72]的内存位置,因为shm[64]和shm[72]在一个Cache Line,而这个Cache Line又被置为Invalidate,所以,它需要从内存里重新加载这一个Cache Line,而在这之前,Core1上的线程1需要把Cache Line冲刷到内存,这样线程2才能加载最新的数据。

图片

这种交替执行模式,相当于Core1和Core2之间需要频繁的发送核间消息,收到消息的Core的对应Cache Line被置为无效,并重新从内存里加载数据到Cache,每次修改后都需要把Cache中的数据刷入内存。

这其实相当于废弃掉了Cache,因为每次读写都直接跟内存打交道,Cache的作用不复存在,性能下降。

多核多线程程序,因为并发读写同一个Cache Line的数据(临近位置的内存数据),导致Cache Line的频繁失效,内存的频繁Load/Store,从而导致性能急剧下降的现象叫伪共享,伪共享是性能杀手。

另一个伪共享的例子

假设线程x和y,分别修改Data的a和b变量,如果被频繁调用,根据前面的分析,也会出现性能低下的情况,怎么规避呢?

```c++
struct Data {
int a;
int b;
};

Data data; // global

void thread1() {
data.a = 1;
}

void thread2() {
data.b = 2;
}
```

**空间换时间**

避免Cache伪共享导致性能下降的思路是用空间换时间,通过在a和b成员之间增加填充,让a、b两个变量分布到不同的Cache Line,这样对a和b的修改就会作用于不同Cache Line,就能避免Cache line失效的问题。

```c++
struct Data {
int a;
int padding[60];
int b;
};
```

在Linux kernel中存在__cacheline_aligned_in_smp宏定义用于解决false sharing问题。

图片

```c
#ifdef CONFIG_SMP
#define __cacheline_aligned_in_smp __cacheline_aligned
#else
#define __cacheline_aligned_in_smp
#endif

struct Data {
int a;
int b __cacheline_aligned_in_smp;
};
```

从上面的宏定义,我们可以看到:

  • 在多核(MP)系统里,该宏定义是 __cacheline_aligned,也就是Cache Line的大小
  • 在单核系统里,该宏定义是空的

伪共享的疑问

既然多CPU多核并发读写一个Cache Line里的内存数据,会出现伪共享,那么,我们对`atomic<size_t> shm_offset`的fetch_add()操作也满足这个条件,多个线程同时对同一个shm_offset变量并发读写,那为什么性能不会很差呢?

我们反汇编发现`atomic.fetch_add`会被翻译成`lock; xadd %rax (%rdx)`,lock是一个指令前缀,配合其他指令使用。

bus lock做的事情就是锁住总线,然后执行后面的xadd,在此期间,别的线程都不能访问任何内存数据。

实际上,锁总线的操作比较重,相当于全局的内存总线锁,lock前缀之后的指令操作就直接作用于内存,bypass掉缓存,lock也相当于内存屏障。

但翻看Intel手册发现,执行lock指令,CPU会根据情况自行决定到底是锁缓存,还是assert #LOCK signal(锁总线)。

如果访问的内存区域已经缓存在处理器的缓存行中,Intel的现代处理器则不会assert #LOCK信号,它会对CPU的缓存中的缓存行进行锁定,在锁定期间,其它CPU不能同时缓存此数据,在修改之后,通过缓存一致性协议来保证修改的原子性,这个操作被称为“缓存锁”。

false sharing对应的是多线程同时读写一个Cache Line的多个数据,Core-A修改数据x后,会置Cache Line为Invalid,Core-B读该缓存行的另一个数据y,需要Core-A把Cache Line Store到内存,Core-B再从内存里Load对应Cache Line,数据要过内存。

而atomic,多个线程修改的是同一个变量。lock指令前缀,应该会用到缓存锁(锁Cache Line),atomic在Cache Line里的最新值通过核间消息发送给其他核就可以了,不需要频繁的Store/Load,所以性能不会那么糟。

责任编辑:赵宁宁 来源: 码砖杂役
相关推荐

2022-08-21 17:35:31

原子多线程

2022-08-13 11:53:52

多线程内存

2022-08-28 20:28:04

线程lock-free

2020-09-11 10:55:10

useState组件前端

2021-02-28 09:47:54

软件架构软件开发软件设计

2018-11-23 11:17:24

负载均衡分布式系统架构

2021-02-19 23:08:27

软件测试软件开发

2020-10-14 08:04:28

JavaScrip

2021-05-28 07:12:59

Python闭包函数

2023-04-20 10:15:57

React组件Render

2011-11-30 09:28:37

iCloud信息图云计算

2018-01-17 09:15:52

负载均衡算法

2023-04-12 14:04:48

光纤网络

2022-04-02 09:38:00

CSS3flex布局方式

2018-01-05 14:23:36

计算机负载均衡存储

2023-07-10 10:36:17

人工智能AI

2023-02-10 08:44:05

KafkaLinkedIn模式

2021-08-09 14:40:02

物联网IOT智能家居

2018-06-15 23:00:56

2022-12-30 11:24:21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