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网格这个概念出来很久了,从 2017 年被提出来,到 2018 年正式爆发,很多云厂商和互联网企业都在纷纷向服务网格靠拢。像蚂蚁集团、美团、百度、网易等一线互联网公司,都有服务网格的落地应用。
1.服务网格
我认为,服务网格是微服务架构的更进一步升级,它的核心目的是实现网络通信与业务逻辑的分离,使得开发人员更加专注在业务的实现上。
服务网格,也就是 Service Mesh,它是专门用来处理服务通讯的基础设施层。它的主要功能是处理服务之间的通信,并且负责实现请求的可靠性传递。Service Mesh,我们通常把他称为第三代微服务架构,既然是第三代,那么意味着他是在原来的微服务架构下做的升级。
2.演变历史
为了更好的说明 Service Mesh,那我就不得不说一下微服务架构部分的东西。首先,当我们把一个电商系统以微服务化架构进行拆分后,会的到这样的一个架构,其中包括 WebServer、Payment、inventory 等等。
这些微服务应用,会被部署到 Docker 容器、或者 Kubernetes 集群。由于每个服务的业务逻辑是独立的,比如 payment 会实现支付的业务逻辑、order 实现订单的处理、Webserver 实现客户端请求的响应等。
所以,服务之间必须要相互通信,才能实现功能的完整性。比如用户把一个商品加入购物车,请求会进入到 Webserver,然后转发到 shopping cart 进行处理,并存到数据库。
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服务之间必须要知道对方的通信地址,并且当有新的节点加入进来的时候,还需要对这些通信地址进行动态维护。所以,在第一代微服务架构中,每个微服务除了要实现业务逻辑以外,还需要解决上下游寻址、通讯、以及容错等问题。
于是,在第二代微服务架构下,引入了服务注册中心来实现服务之间的寻址,并且服务之间的容错机制、负载均衡也逐步形成了独立的服务框架,比如主流的Spring Cloud、或者 Spring Cloud Alibaba。
在第二代微服务架构中,负责业务开发的小伙伴不仅仅需要关注业务逻辑,还需要花大量精力去处理微服务中的一些基础性配置工作,虽然 Spring Cloud 已经尽可能去完成了这些事情,但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学习 Spring Cloud,以及针对Spring Cloud 的配置和维护,仍然存在较大的挑战。另外呢,也增加了整个微服务的复杂性。
实际上,我认为,“微服务中所有的这些服务注册、容错、重试、安全等工作,都是为了保证服务之间通信的可靠性”。于是,就有了第三代微服务架构,Service Mesh。
原本模块化到微服务框架里的微服务基础能力,被进一步的从一个 SDK 中演进成了一个独立的代理进程-SideCar。
SideCar 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各个微服务之间的通信,承载了原本第二代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发现、调用容错、服务治理等功能。使得微服务基础能力和业务逻辑迭代彻底解耦。
之所以我们称 Service Mesh 为服务网格,是因为在大规模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的通信都是由 SideCar 来代理的,各个服务之间的通信拓扑图,看起来就像一个网格形状。
Istio 是目前主流的 Service Mesh 开源框架。
以上就是我对服务网格的理解。Service Mesh 架构其实就是云原生时代的微服务架构,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仍然是处在第二代微服务架构下。
所以,很多小伙伴不一定能够知道。不过,技术是在快速迭代的,有一句话叫“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句再见也不会说”,就像有些人在外包公司干了 10 多年再出来面试,发现很多公司要求的技术栈,他都不会。所以,建议大家要时刻刷新自己的能力,保持竞争优势!
最后,我把之前分享的资料全部整理成了文字,希望能够以此来提高各位粉丝的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