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 中的几个困难问题

原创 精选
开发
通俗来说,领域就是业务知识。业务有一些内在规则,存在专业性,比如财务、CRM、OA、电商等不同领域的业务规则不同。计算机只是业务规则的自动化。更加具体来说,构成领域的要素就是特定的业务场景。

作者 | 林宁

​领域到底是什么?

对领域这个词的理解就是 DDD 入门的第一个难关。我们有时会被客户问到,领域到底是什么?首先要清晰地知道领域是什么,才能划分核心域、支撑域和通用域。换句话说,构成领域的要素是什么呢?

领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汇,我们需要先对其具象化。在英语的语境中,“Domain” 其实就是业务,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处理税务、记账、售货记录等,这些都是领域。

于是,我们给领域下了一个定义:

领域(Domain)是业务相关知识的集合。

通俗来说,领域就是业务知识。业务有一些内在规则,存在专业性,比如财务、CRM、OA、电商等不同领域的业务规则不同。计算机只是业务规则的自动化。更加具体来说,构成领域的要素就是特定的业务场景。

通过对业务的场景划分,再对其分类,就是我们的子域。

  • 核心域:那些对业务极其重要的场景,内容社区应用,就是提问、看帖、回复。
  • 支撑域:那些对重要业务支持的场景,比如登录、找回密码等场景。
  • 通用域:那些已经成为相对独立的支撑业务场景,比如实名验证、人机校验(以前是支撑,现在可以是通用)。

领域和上下文是什么关系?

如果领域的构成要件是场景,上下文的构成要件是模型,那么领域和上下文之间就没有包含和被包含关系。

也不存在一个领域是否对应多个上下文的关系。

他们构成:上下文支撑领域的关系,领域导出上下文的关系。

DDD 软件建模就是业务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的桥梁。领域是问题,设计出来的模型是解的一部分。因此,问题和解形如 x 和 f(x) 的关系,f = 软件建模过程。

举个例子来说,某个电商网站有多个渠道,零售、批发、企业采购等多个场景的业务,这是他们的领域。对于研发工程师来说,他们会最终设计出订单、商品等模型上下文,来支持这些领域。

聚合如何持久化?

聚合被赋予了两个责任:

  • 负责业务的一致性。​
  • 负责数据的整体存储。​

而其持久化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关于业务的一致性,Eric DDD 给我们描述了一种理想情景。只要把业务一致的一组模型从数据库中统一获取到,对其做业务修改,然后再持久化回去,就可以避免业务的一致性被破坏。

业务的一致性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有订单和订单项,订单的总价由订单项计算得来。如果不长眼的程序员把订单项直接修改了,而不更新订单,就会带来 bug。

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内存不是无限大,而且数据会在断电后丢失。我们必须把数据从磁盘中读取出来,而磁盘的访问速度很慢。数据在磁盘中的组织形式使用了集合+关联的方式存放,这是由于我们为了降低数据冗余和方便查询而不得已为之。这就是关系模型和对象模型的差异,而不得不采用一些技术方法转换(ORM)。

而数据的整体存储,让聚合的持久化变得困难和性能低下。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我们只需要一个橘子,却总想把橘子树搬来搬去,虽然摘橘子需要通过橘子树。

充血模型为什么不符合编程习惯?

充血模型已经是很多 DDD 实践者的潜在认知,简单来说就是把业务行为放到模型中。

这种做法看似满足了面向对象的实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它并不方便,甚至有些别扭。在培训中,有学员找我们说,学了 DDD 之后不会写代码了,甚至忘记之前的代码该如何编写。

极端一点的例子,还会有人在聚合根中调用仓储来实现聚合的存储。这时,他们发现矛盾在于 JPA 的存储需要使用实体的类型信息,这时候便束手无策了。

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一个行为构成的要件是:主体 + 动词 + 客体。

在英语学习中,主谓宾结构的主体是主语,客体就是宾语。甚至,主系表结构也满足这个道理。主语是主体,表语是主体的属性,也是客体。

“太阳是圆的”。指的是,太阳的形状是圆的。太阳是主体,“是” 作为逻辑谓词可以认为是动词,“圆的”是太阳的外观属性。

合适的充血模型是给 “主体”充血,给客体贫血。特殊的情况是,当一个模型操作它的属性的时候,它也可以是主体。因此,给领域模型的操作能力,应该仅限于操作自己的属性。而领域模型的构建、业务处理、持久化应该交给主体来做。

一个有意思的悖论就是,不合适的充血模型就像让一张桌子让它自己把自己搬到楼上去,我们难描述这种行为。更好的做法不是去找一个搬运工去搬这个桌子么,这次行为的主体就是搬运工,客体就是这个桌子。

如何清晰的分层?

分层有两个原则:

  • 分层是有明确目的,没有目的的分层会带来额外的问题。​
  • 分层需要考虑框架、库的实现,否则容易带了 “千层饼架构”。​

分层的目的为了隔离差异,没有差异而进行的分层就是浪费。由于差异的出现,每层所对应的客体就发生了变化。

  • 接入层:处理接入协议,这个时候还不知道领域信息,客体就是数据包的不同形式。​
  • 应用层:处理业务场景,比如用户注册、添加用户、导入用户等,客体就是一些用例对象。​
  • 领域层:处理通用领域能力,比如创建用户,客体主要就是领域模型。​
  • 技术设施层:为上层提供技术实现,并不知道领域层的信息。比如 JPA 是一种持久化实现,需要从领域层输入对象的类型信息和数据信息,客体就是泛型对象。​

多对多关系一般怎么处理?

多对多就是客体的含混不清,迷失了中间模型。

一个订单可以有多个商品,实际上是一个订单有多个订单项。

  • 一个用户可以加入多个文档协作编辑,实际上是一个用户可以成为多个文档的参与人。​
  • 一个用户可以加入多个用户组,实际上是一个用户可以在多个用户组成为成员。​

辨明客体,可以让代码变得清晰、简单、解耦。在现实中,一个老板可以有多个公司,一个公司也可以由多个老板投资。他们之间的多对多关系是通过 “股东” 这个客体来承载的。

在有限责任的公司中,股东身份和老板的个人身份(自然人)相互独立,并得到司法支持。​

责任编辑:赵宁宁 来源: Thoughtworks洞见
相关推荐

2021-12-04 23:17:32

元宇宙区块链VR

2009-03-23 10:25:22

JavaOracle应用开发

2009-02-11 09:22:19

JavaJava开发Oracle应用

2015-04-28 11:19:15

C++ C++分析 C++问题

2011-07-04 16:40:39

QT 串口 QML

2015-11-18 19:08:21

创业困难

2010-03-08 19:03:23

Python脚本

2021-10-12 00:04:24

脚本备份MariDB

2010-08-11 09:21:37

2010-07-12 13:00:49

UML建模

2022-04-06 07:32:41

Java运算符变量

2020-11-06 13:09:59

的机器学习

2023-07-04 08:09:05

数据库选型集中式

2023-02-20 14:44:22

DDD领域模型

2021-05-20 08:51:33

设计驱动数据库

2011-07-25 16:13:34

SQL Server数据挖掘

2017-08-03 16:31:43

微服务架构领域驱动设计数字化

2024-05-31 12:59:03

2009-07-07 14:28:50

2011-03-08 10:58:09

Sybase数据库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