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AI新媒体量子位(公众号ID:QbitAI)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
明明是只斑马,AI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狗?
分类模型在归类图像时有时会错误地判断类别。
经过学习的AI,还会搞砸一些预测,肯定是在其中的某个环节出现了纰漏。
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博士生和教授James Zou在一篇论文中,带我们探究了分类模型犯错的原因。
随后,论文提出一种方法——反事实的概念性解释(Conceptual Counterfactual Explanations),并评估了它的效果。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就能重新定义模型的分类标准,从而解释AI犯错的原因。
一起来看看吧。
AI为什么会犯错?
想要提高分类模型后续预测的准确性,就先得整明白这个模型在哪里出了岔子。
一般来说,AI搞砸预测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在模型实际预测的过程中,分类标准可能会与预训练时有些偏差,使得训练模型在实际预测的过程中效果不佳,进而降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比如说,病理学家使用预先训练好的模型来分类组织病理学图像,但效果在他的图像上却不是很好。
这就可能是在他的图像中,色调与原始训练数据中不同导致的。
其次,在模型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学习到一种叫做“伪相关性”的东西,即将一些看似无关的要素与被识别的图像关联起来。
可以看这个例子:
在这个模型训练过程中,样本里所有狗的照片里都有雪,这导致该模型将雪与狗联系在一起,并错误地预测:没有雪的狗不是狗。
这可能是用的数据集,都是在同一场景下收集的,会阻碍模型的泛化。
除此之外,也可能是在训练模型时,人为制造的一些偏差。
例如,某一皮肤科专家利用训练好的AI来分类图像中的皮肤病,但其他同事使用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这可能是因为在训练的样本中,皮肤的肤色单一、且年龄段分布窄。
了解了AI“犯错”的原因后,我们要怎样才能准确地判断模型哪里出现了错误呢?
AI犯错,它来解释
James Zou在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叫反事实的概念性解释(CCE)的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来探究输入数据与预测结果之间的联系,最终找到模型的错误之处。
那CCE是怎么来解释的呢?
定义概念库
首先要做的,就是设置并细化一个概念库C,即制作一个分类标准。
具体来说,概念库C中的各个概念可以用来分类图像,如装置c1(街道、雪等)、图片质量c2(清晰、模糊等)······
这样,就能获得一组可解释的概念库C={c1,c2,…}。
然后,需要给其中的每个概念找对应训练数据。
具体的,就是收集与其相符(Pci)和不符(Nci)的例子,一般来说数量上要一样(Pci=Nci=100)。
对于每个概念,CCE都要学习它们的分类方法和“思维方式”。
分别通过两种方法:
一个是通过学习支持向量机(SVM),来寻找可以区分两种事物最优方式的算法(线性分类器)。
另一个是学习相应的概念激活向量(CAV),它可以用来解释图像被错误分类的具体原因。
就像下图,都是斑马的图像,归类错误的原因却不一样。
这一步只需要对每个想要评估的模型做一次,之后CAV便可以用来解释任意数量的错误分类。
给定错误分类标准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不同概念在模型中的比重,对其分类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些调整要满足以下原则:
1、正确性:如果一个分类标准达到了预期的结果,那么它就被认为是正确的。
2、有效性:分类标准不能违反人类的基本认知。
3、稀疏性:最终目标是向用户传达模型的错误之处,太多的变量不利于有效传达信息。
我们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使预测结果贴近训练结果,即最小化交叉熵损失。
因此就要不断优化模型预测的标准,通过调整待修改的标准,对其进行加权,最终达到纠正错误分类的效果。
了解之后,我们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来看看,怎么用CCE“探测”分类模型出错的地方。
在这里,分类模型错误地将斑马图像识别为非洲猎犬。
于是,我们首先生成这个模型将斑马识别成狗的一系列标准。
然后,对这些标准进行评分,如果评分为正,则代表在图像中增加这个概念,将会提高正确分类的概率,反之亦然。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增加stripes(条纹)这个概念,识别出它为斑马的概率就会大一些。
在c)图中,通过CCE分析也可以直观地看到,“Polka Dots”(斑点)和“Dog”(狗)是导致模型预测错误的原因。
CCE效果怎么样?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对CCE的原理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那它判断得到底准不准确,效果究竟如何呢?
CCE的目的,主要是揭示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学习到的“伪相关性”,用它就可以捕获图像中出现的其他“无关要素”和图像的伪相关性。
测试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该模型在超过90%的错误分类的测试样本中识别出伪相关。
看看这个表格,相较于其他方法,使用CCE,识别出样本中伪相关的概率最高。
CCE能够精准地识别出样本中的伪相关,可以看这个例子:
改变苹果图片的颜色(使图片变灰),分类模型识别错误的概率增大时(黑线),CCE辨别出“绿色”为伪相关的分数也就越高(绿线)。
除此之外,CCE也有用在医学领域的潜力。
像Abubakar Abid等人就使用CCE,在皮肤病学(皮肤状况分类)、胸片图像中的心脏病学(气胸分类)中都做了相关测试。
CCE使用学习到的偏差和图像质量条件来解释模型犯错,也已被专业的皮肤科医生证实——这些因素,确实很大程度上是导致皮肤图像难以分类的原因。
此外,CCE的速度也很快。
概念库只需要使用简单的支持向量机学习一次,每个测试示例在单个CPU上花费的时间小于0.3s。
重要的是,它可以很简单地应用到任何深度网络,在不需要训练数据的情况下检测到模型犯错的原因。
如果你对这种方法感兴趣,想亲自试试的话,可以戳下文链接查看。
作者介绍
James Zou ,论文通讯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数据科学系的助理教授,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系的助理教授。
于 2014 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是微软研究院成员、剑桥大学盖茨学者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蒙斯研究员。
他的研究得到了 Sloan Fellowship、NSF CAREER Award 以及 Google、Amazon 和腾讯 AI 奖项的支持。
Abubakar Abid (前)、 Mert Yuksekgonul(后) 论文第一作者,均为斯坦福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