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在《那些卖物联网卡起家的公司,为什么大都撑不过三年?》讲到,物联网卡作为智能设备的SIM卡,近几年随着智能设备迎来快速增长(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例,其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48亿增长到2021年的699亿),物联网卡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事实上早些年物联网卡销售量的增长并不都是物联网设备需求驱动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进入了灰色甚至黑色地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物联网卡曾经身不由己的黑历史。
物联网卡早年乱象
乱象一:被用来为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水军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网号注册服务。
之前,物联网卡以企业营业执照为标准,可以批量开卡,由于连实名认证都不需要,企业拿到物联网卡后要怎么使用都可以,这就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甚至形成了黑色产业链。根据2020年的数据,物联网卡实施违法行为的数量达到1850万张,是手机黑卡548万张的3倍以上。所以,物联卡当时是“电信诈骗”最好的工具。
在山东威海侦破“3·13”案中,威海网安部门打掉一个为下游犯罪提供物联网卡及隐蔽上网链路的黑产团伙,抓获包括运营商内部工作人员牛某在内的犯罪嫌疑人23名。2017年以来,上海某公司吴某勾结某运营商员工牛某,批量购买100万张定向流量物联网卡,违规搭建代理上网服务器并将裸卡销售,致使大量物联网卡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经查证,该公司累计违规销售物联网卡222万余张,非法获利1000余万元。而这个案件也仅仅是冰山一角。
乱象二:不良商家卖物联卡给消费者后,随时准备跑路。
不良商家会以开卡费低,流量费比手机卡低等为诱饵骗消费者买卡,等他们把手上的卡卖完后,就拍拍屁股走人,消费者再也联系不到他们。
乱象三:很多代理商并无平台自助管理,企业使用物联网卡时难以查询,无法记录设备数据,容易造成欠费停机,用户体验差。
物联网卡的规范化:多种举措并行,保证专卡专用
国家为了监管现在泛滥的插拔式物联网卡和云SIM卡,要求运营商加强对物联卡的监管,现在对于物联卡也开始强制要求实名认证,目前的物联卡实名认证需要的资料有:
- 对于企业智能设备采购物联卡,必须要提供企业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资料、使用设备资料等等(不同的商家可能对于需要的资质不同,但是大同小异),缺一不可。
- 对于个人手机卡购买物联卡,从最早的无需身份实名,到现在的上传身份证照片,再到上传手持身份证实名,目前,物联卡又开启了活体认证识别。比如中国联通物联卡,在实名认证的时候需要上传身份证信息+身份证正反面+需录制一段视频。
另外,针对物联网卡安全问题,工信部为了加强公共检测,已建成物联网卡安全管理试验平台,强化异常卡监测发现,着力清理整顿“睡眠卡”、“静默卡”、“一证多卡”、虚拟运营商存量卡等高风险号卡,已监测物联网卡12亿张、具备对11类安全风险的监测处置能力。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工信部还同意三大运营商推行贴片式物联网卡,贴片式物联网卡就是直接将卡嵌入到设备芯片上,焊接在主板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也就是说,这样用户就不用再像之前一样在使用设备时插入物联网卡了。用户无法拔出物联网卡以作它用,这样可以对物联网卡进行有效管控。
写在最后
物联网卡在诞生之初备受期待,也吸引来一些想赚快钱和心怀不轨的玩家。随着监管措施逐渐完善,整个行业逐渐规范化,非法玩家玩不下去,之前那些售后服务差,赚点小钱就跑的小代理商也因为口碑变差,或被运营商收回代理资格,而渐渐淡出这个市场。那些售后服务好,可以提供物联网卡管理平台的公司慢慢做大做强,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赖。现在整个物联网卡行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相信在未来也会随着物联网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