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应用迭代,5月11日、17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了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线上对接会。此前,工信部等发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对机器人产业提出提高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拓展应用深度广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等五项任务要求。机构预测,明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接近600亿元。随着5G商用第三个年头的到来,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全新发展的春天。
1.工业机器人市场广阔
日前,工信部组织工业领域各方围绕机器人产业的创新能力、产业链协同、机器人的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并提出展望。此次会议对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意义重大。
据了解,工业机器人是指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工业机器人产量7.6万台,同比增长29.6%。预计到2023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589亿元。
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经覆盖汽车、电子、冶金、轻工、石化、医药等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
2.5G赋能智能工业机器人创新发展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有5G基站160万座,5G终端连接数超4亿,应用涵盖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等诸多生活领域,5G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湖北,中国电信与美的集团合作的湖北荆州“5G+工业互联网”项目日前入选第8批全球“灯塔工厂”。中国电信高频和多天线技术为工厂提供精准定位和高宽带通信,毫秒级低时延技术实现工业机器人之间、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设备间的互动和协调,为工厂提供精确高效的工业控制。
在云南,中国移动将“数智化”带入车间工厂,基于5G专网和各系统支撑,通过采用实时传感、测控设备、智能导轨、工业机器人与柔性加工相结合,在云南省建立起首条物流采集信息化、物料传送自动化、生产加工智能化、运维管理网络化的数字化FMS柔性生产线。
在湖南,中国联通为工业场景装上智能“大脑”,在博世汽车长沙工厂,联通5G+MR检修基于AI强化学习实现机械臂路径规划,动态实时精准抓取,实现了对设备生产机床的零部件测距,大大降低了维修过程中漏检和出错风险。
3.工业机器人机遇与挑战并存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是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智能化发展呈现出多维升级的新特点;二是智能制造景气度上升,工信部近日发布《关于开展“携手行动”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企业融通创新利好工业机器人发展;三是“十四五”期间,“机器人+”应用行动正在大力开展,比如矿山、农业、电力、应急救援、医疗康复等领域,结合具体场景,开发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开展试点示范,拓展应用空间,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走向多元化。
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技术积累不足,原创性研究、理论研究、正向设计能力欠缺;产业基础薄弱,关键零部件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还不能满足高性能整机的需求;高速、高精、重载等高性能整机产品供给缺乏等。
工信部此次会议对产业链各方协同创新和应用迭代提出新要求,有助于突破“卡脖子”问题,包括运营商在内的产业链各方有必要依靠自身研发沉淀,将现有技术落实到具体应用中,提高现有技术水平,实现工业机器人零部件国产替代,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进一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