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工资的国外大厂更香吗?

原创
新闻
2022年以及未来几年,互联网领域的裁员潮可能还会时不时地兴起。无论有没有被“毕业”,都不要让自己被困住,更不要让自己贬值,这个朴素的道理也许永远也不会过时

裁员进行时

今年3月,腾讯开启了裁员: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进行过一次裁员,整体比例在15%左右。

到了最近,腾讯包括游戏业务在内的大部分事业群都在进行裁员,只有投资部门暂未有所动作。据有关人士透露,腾讯的游戏业务裁员比例约为10%,体育业务裁员比例达三分之一,约100人。当然,市场所传裁员比例仅为估计值,公司并非按照具体百分比减员,而是对非核心业务和岗位进行了优化调整。

如果留心关注互联网领域的新闻,会发现裁员不是腾讯一家独有的事,其他互联网大厂,如阿里、京东、百度、字节等,从2021年末开始,都在陆续裁员。

相比于大多数正在裁员的互联网公司,腾讯给出的赔偿条件相对较好,但不同业务的标准不一样。据一位腾讯云的人士称,其所在的部门会给被裁人员“N+3”赔偿,或是给2个月的时间去找工作,再赔偿“N+1”。而另一位在腾讯游戏业务的人士称,其所在部门的裁员赔偿是“N+1”。

众多互联网公司几乎在同一时间进行裁员,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当然与外部经济环境有关:在互联网行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自然到了要“瘦身过冬”的时刻了。

以腾讯为例,其在最近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中提到,网络广告“市场低迷,环境艰难”,云与其他企业服务正在“主动缩减亏损业务”。腾讯在一季度实施了成本控制措施,并调整了部分非核心业务,有助于公司在未来实现更优化的成本结构。

多位腾讯人士的说法也印证了财报的内容:他们称裁员的原因是业绩压力大,需要降成本。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因素。

在以往,特别是疫情之前,对互联网公司来说,裁员是要受到舆论声讨的,所以公司是能不裁员就不裁员。但在最近,经济下行的压力绝大部分人都深有体会,对裁员这件事,社会舆论多少有些“麻木”了,这让各个公司可以放开手脚,大胆裁员了。

一次又一次的裁员,让不少年轻人看到,互联网大厂除了令人艳羡的光环,还隐藏着不安的暗流。

有心人把眼光转向海外,发现在大洋对岸的互联网巨头,正在面临与国内大厂完全不同的“内卷”。

微软们涨薪为哪般

今年以来,美国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已经跌去三分之一,连续下跌7周也创下了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20年来该指数的最长连跌记录。也就是说,美国的互联网大厂同样面临增长放缓、公司市值大跌的压力

不过,这些大厂“过冬”的方式,却是纷纷开始给员工涨薪:

微软宣布将绩效预算增加一倍,把更多的钱分给职业初期的员工,对低级别的员工,将股票奖励的范围上调至少25%;亚马逊将员工的最高基本工资,从16万美元提高到35万美元,股票奖励也创下了公司历史记录;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正在调整绩效系统,在新评价体系下,员工晋升流程大大简化,员工的薪资也在增加……

为何海外的这些互联网巨头,在市值连续缩水的情况下,不是给员工们颁发“毕业证书”,反而还要给员工,特别是新员工涨薪呢?答案非常简单:为了留住人才

根据美国劳工部5月公布的数据,4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3%,纽约等大城市的房租价格4月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5.1%,创1991年以来的最大年度增幅,接近40年来的高位。

严重的通货膨胀让生活成本提高,进而使员工收入的购买力下降,如果不涨薪,就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正如亚马逊发言人所说,“眼下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特别激烈”。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反差,让不少人对海外的互联网大厂员工投去羡慕的目光,微软、谷歌等美国互联网也成为了“别人家的好公司”。

不过,微软、亚马逊等公司为了留人而给员工涨薪只是事实的一个方面,事实的另一面却没有那么美好:并不是所有员工都有涨薪的机会。

在谷歌,半数以上员工是临时工、供应商或合同工,他们被统称为TVC。这些“影子员工”无法享受谷歌令人艳羡的福利,而这些福利是谷歌这家互联网巨头享有“世界最佳雇主之一”的声誉的重要基础。

其实,从最初的几年开始,谷歌就在使用临时工进行在线搜索等项目。据谷歌的一位前雇员说,大约在2008年,临时工就占该公司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这一比例始终在稳步攀升。谷歌的临时工负责一系列工作,从内容管理到软件测试等。

据悉,2012年、2013年和2017年,谷歌分别在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以及亚太地区,开始执行临时工只拿同岗全职工工资打折比率的政策。这一政策至今没有变化,即便现在全职员工的工资已经上涨,而谷歌仍在执行当时旧政策。

一位名为基普罗夫斯基的业务人员,在2018年初以TVC的身份开始为谷歌工作。在为谷歌工作了几年后,他的责任不断增加,却没有相应的补偿。基普罗夫斯基说:“我升职了四次,但几乎没有增加工资或福利待遇亦或是其他任何东西。”

基普罗夫斯基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也受到了歧视。谷歌使用大量内部文档来计划项目和存储信息。但某年夏天,谷歌以安全为由,切断了TVC对这些文件的访问权限。谷歌还屏蔽了公司内部许多在线社交团体中的临时工。

基普罗夫斯基说,谷歌正式人员称此为“TVC封锁”,事先没有任何警告。谷歌及其承包公司的多名员工证实了这些事件。

原本基普罗夫斯基寄希望于他在谷歌职业阶梯上看到的变化。当他在谷歌的办公室工作时,公司的几个人告诉他,他的角色可能会让他在这家科技巨头获得一个永久职位。基普罗夫斯基希望,如果他成为全职员工,他和爱人可以利用谷歌在代孕或收养方面的慷慨福利。他说:“这实际上是我呆了这么久的原因之一。我想在谷歌找到一份工作,帮助建立一个家庭。”

然而他读到了谷歌人力资源主管对国会的回应。该人力资源主管在8月份致信美国参议员,这些参议员曾要求谷歌将其临时工变为正式员工。在信中,该人力资源主管指出,谷歌需要灵活地在缺乏专业化的领域雇佣员工,“成为临时工并不是谷歌的就业途径”。

基普罗夫斯基成为谷歌正式员工的希望就此破灭,不久后,他选择从谷歌离职。

其他美国互联网巨头也有跟谷歌类似的情况。而且,随着合同工数量的增加,全职员工的平均聘用期也在缩短。目前,在硅谷,即便是在互联网巨头公司里,也不存在一劳永逸地找到稳定工作的可能了。一些管理人员甚至会把在一个岗位连续呆4年视为危险信号,认为员工在其他地方已经找不到工作了。

“宇宙尽头”不是唯一的出路

有人可能会觉得,既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厂都不“香”了,那我干脆躺平,或者进入体制内去过安稳的生活,正所谓“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体制内当然有体制内的好处,但通往“宇宙尽头”的道路却越来越拥挤

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报名人数已经连续13年超过100万,11月底刚结束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参考人数首次突破了200万大关,达到了212.3万人,比去年足足增加了51.4万,对应招考的岗位却只有3.12万个。以此计算,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8∶1,创历史新高。

除国考外,报考各省省考的人也不在少数。很多省份“省考”的竞争程度,甚至比国考还要激烈。从今年推迟的3月份各省联考来看,有些省份的竞争已超历史最高水平,比如河南的录取竞争比为75∶1,云南的录取竞争比高达83.7∶1。

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非应届生来说,参与考公,不仅要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还要面对能选择的独木桥越来越少的窘境。

往年,公考的总体招录比例是应届与非应届都在50%上下,波动不超过5%,任何一方都很少会调到60%。但疫情以来,无论国考还是省考,公务员招录向应届生倾斜的特征都比较明显。国考招录计划中,仅面向应届生招录的比例由2019年的42%左右上升到2022年的67%左右。在去年南方某省的事业单位招考中,应届生招录的比例甚至高达80%。

国考中针对应届生的范围也是全面放宽,择业期内三年的应届生都可以考,这意味着,如果加上不限制身份的岗位,应届生在国考中可报考99%的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越是应届生中的佼佼者,比如名校的高才生、留学生们,越是倾向于挺进体制内。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清华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清华大学2021届签三方就业毕业生总数为3669人,其中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人合计占比为69.9%。也就是说,近七成清华毕业生进了体制内。

哪怕是过去被视为不具备竞争力的乡镇公务员、街道办人员等基层岗位,对名校生、留学生等群体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2020年8月,一则杭州市余杭区街道办的招聘录用公告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其街道办招录的8名工作人员,清一色全是清华北大的硕士毕业,由此引发诸如“人才浪费”“大材小用”的大讨论。

所以,在下定决心进入体制之前,还是要慎重考虑一下。

如此说来,难道就没有出路了吗?这倒也不是。

如果你留意一下最近国内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情况,会发现大厂并不是为了“裁员而裁员”,其裁员是有选择性的。固然有整个部门都裁掉情况,但也有相当多的情况是,一个部门只裁10%~15%,甚至还有一边裁人一边招人的情况。

比如,一位腾讯CSIG人士提到,他所在的部门有裁员,同时也在招人,他认为这是在优化团队结构,而非单纯的降成本。

今年3月,腾讯总裁刘炽平提到,目前互联网行业正在遭遇结构性挑战和改变,腾讯对亏损业务进行了成本优化的动作,同时也会持续引入科技人才和优秀毕业生,预计2022年人员仍然会增长。

这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裁员,其实是大厂的“换挡”,即用“性价比”高的年轻人换掉工资高、业绩不突出的老员工,用一位腾讯人士的话说,就是“优先裁可替代性高同时收入又比较高的人”。

所以要想避免自己被“优化”掉,不妨可以参考此前的文章《拜拜了,大厂!今天我就要去远航》给出的建议,简单来说,就是掌握主动权

比如,在专业技能上持续精进,对外有拿的出手的成绩,保持职场竞争力,提升抗风险能力;学会转换视角,有意识地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业务,对于业务数据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如此一来,至少能对公司发展的整体情况有所掌握。

有时候,这种思考不光可以让人“预知”何时会裁员,也可以给自己一个“什么时候想主动离开”的信号。

2022年以及未来几年,互联网领域的裁员潮可能还会时不时地兴起。无论有没有被“毕业”,都不要让自己被困住,更不要让自己贬值,这个朴素的道理也许永远也不会过时。

责任编辑:闫怀德 来源: 51CTO
相关推荐

2018-08-27 08:49:56

工资跳槽互联网

2022-01-10 06:53:00

自动数据MySQL

2010-01-25 10:27:59

国内IT业工资

2018-09-03 11:30:44

跳槽潜规则工资

2020-12-15 16:44:48

代码程序运行

2009-11-23 09:15:07

AMD英特尔

2018-12-29 16:32:14

运维Linux开源

2022-11-29 07:20:30

开发框架存储

2019-07-17 15:53:54

AIIBM绩效管理

2022-09-29 23:24:37

工具调试字段

2024-03-22 16:13:42

LLMRAGXGBoost

2024-09-18 06:30:00

2021-05-04 23:51:38

机器人人工智能薪水

2021-07-12 09:38:09

加班文化大厂

2015-11-19 13:37:06

创业底层烧钱

2011-09-30 13:37:35

51CTO博客一周热门薪酬

2013-04-15 09:44:01

程序员

2018-09-03 10:27:00

跳槽工资程序员

2021-05-28 18:49:02

AI

2022-04-10 23:44:59

iOS苹果更新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