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AI新媒体量子位(公众号ID:QbitAI)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
搞个App得花多长时间?
微软说:
给我几秒钟的时间就好。
像这样,只需要把你的idea在本本上手写个草稿,“咔嚓”拍个照上传。
然后勾勾选选组件的类型,一个可用的功能界面就搞定了:
还可以对界面的背景、组件大小做相应的调整:
若是把设计好的多张界面同时上传,“啪的一下”,几秒钟时间,一个可用的App就出来了。
这就是微软在今年Build 2022大会中,最新秀出的黑科技——Express Design。
在短短的40多分钟时间里,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却飞速地介绍了10大更新和发布。
而刚才提到的黑科技,它的背后便有一位“好兄弟”站台——OpenAI大模型。
微软:你是成熟的大模型,该上岗了
微软早年前已经和OpenAI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当时注资金额高达10亿美元。
OpenAI手上拥有的“利器”,除了大众所熟知的语言大模型GPT-3之外,还包括图像方面的DALL-E和编程领域的Codex。
但纳德拉却说:
仅仅是谈这些大模型是不够的,重要是如何把它们用起来。
因此,微软将这些大模型的能力,注入到了Azure云计算平台之上——Azure OpenAI Service。
例如纳德拉举了CarMax(车美仕),这家美国二手车零售商店的例子。
若是想根据成千上万条商品评论,来生成新的市场营销内容,一个人得花上数年时间来总结。
而有了大模型的能力加持,这件事就变得简单得多。
同理,在三维建模和动画软件Maya身上,大模型也在悄然改变着它的工作方式。
与以往专业的操作方式不同,现在你只需要用简单的自然语言去描述需求,即可“所要即所得”。
例如输入一段:
将bot0复制为bot2,并将副本移动到其左侧。
改变颜色、大小、位置等等,也都是一句话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在低代码/无代码这件事上,微软还推出了一个新品——Power Pages。
纳德拉介绍说,有了它,任何人都可以快速构建现代化、商业化、快速响应的网站。
在示例中,一个几乎不会编程的外国小哥,在不到2天时间里就凭借着Power Pages搞了个网站,他表示:
Power Pages的有点就是代码少,很多内容都可以直观地放到一起。
……
不难看出,从这次Build大会中微软所透露出来的一个明显信号,就是不仅要造技术,而且要用技术。
还是越简单、越好上手的那种。
视频开会,更高级了
说起应用,在全球疫情的当下,线上开会逐渐成为了一种办公趋势。
在这次Build大会中,微软把网络会议与远程办公软件Teams,也做了个升级——推出Live Share功能。
简单来说,就是三点:一起观看(Co-watch)、一起创作(Co-create)和一起编辑(Co-edit)。
以一个工程团队线上开会的场景为例,参会人员可以共同对一个零部件做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房主”把屏幕分享出来这么简单。
而是所有参会人员都可以实时地对它进行编辑和操作。
用纳德拉的话就是:
让实时线上会议实现真正互动。
但Live Share的功能不仅限于线上开会,像线上学习也一样受用。
例如在观看视频学习过程中,大家就可以同时对视频进行注释等操作。
纳德拉认为,“现场感”是线上会议的关键。
为此,在Teams上开会的背景,可以变得像大伙儿在共同讲解PPT一样。
Mesh for Teams,更是通过打造一个虚拟人,让线上开会从2D升级到了3D。
……
而除了在“用技术”上的发布和升级,微软在对Windows开发者生态方面也下了不少的功夫。
Arm的味道,微软知道
没错,微软下的功夫就是Arm。
首先是为开发者推出了一款类似于Mac Mini的Arm架构原型机——Project Volterra。
它是由高通骁龙计算平台提供支持,内置神经网络处理器(NPU)。
Project Volterra机身背后有3个USB接口以及显示接口和以太网接口。
侧身还有2个 USB-C 接口,机身材料采用的是再生海洋塑料。
基于此,微软还推出了新 Windows-on-Arm开发套件。
这个套件可以允许Windows开发人员构建Arm原生的应用程序。
其中就包括 Visual Studio 2022、Visual Studio Code 、.NET 和 .NET Framework 的Arm原生版本。
除此之外,在AI开发模式上,微软还推出了Hybrid Loop。
它的目标就是希望任何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在任何应用中被使用,并且部署到CPU、GPU、NPU、FPGA 等主流计算硬件平台上。
……
以上就是本届微软Build大会的主要内容了。
若想了解更多详情,可以戳下方链接进一步了解。
Build 2022地址:
https://mybuild.microsoft.com/en-US/sessions/68db9504-7c75-4a73-8562-dbbd669a3e1f?source=se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