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前端不能没有监控系统?

开发 前端
今天的前端监控并不仅仅是监控异常数据,任何有利于产品分析的数据都可以加入监控。

提到监控系统,大部分同学首先想到的是后端监控。很明显,比如检测服务器性能,数据库性能,API 的访问流量,以及各种服务的运行情况等等,都与后端息息相关。而前端更多承担的是 UI 展现的角色,主要关注页面怎么排版设计,好像没什么需要监测的地方,因此一直以来都没有涉及到监控的概念。

于是呢大家就一致认为:只要后端稳定可控,应用就是稳定可控的,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近年来,前端发展日益迅猛,得益于 JavaScript 的持续进化和浏览器功能的不断增强,前端能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多,相应的前端应用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以前我们压根不会遇到的问题,现在蹭蹭蹭的一股脑都冒出来了。

举个例子,小明是个前端程序员,有一天用户反馈某页面某按钮点了没有反应。小明立刻找到那个按钮,轻轻一点,咦?正常的呀。然后小明又用了几个不同的账号测试,依然是正常的。这下可把小明难倒了。

怎么办?我相信全天下的前端程序员们遇到奇怪问题的反应是一样的。小明这样告诉用户:可能是浏览器缓存问题,不行强制刷新一下,或者退出登录试试? 用户按照小明的建议操作一番,果然奏效!于是给小明发来了一连串的“感谢 🙏”。小明尴尬一笑,连忙回复“小意思”。

过了两天,又有一个用户反馈了同样的问题。小明又祭出了上面的万能解决大法,依然奏效。可是问题真的解决了吗?没有啊!然而小明尝试过很多遍都无法复现异常,可能原因有很多,比如:

  1. 数据问题,可能取不到某个属性。
  2. 前端问题,JS 代码执行异常。
  3. 接口问题,可能接口无响应,或没有返回预期的值。

然而正常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小明多次测试也都正常,一定是在某种特定场景下才会出现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无法判断,捕捉不到。

像这类 Bug 潜伏在我们的系统中,仿佛地雷一样,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最尴尬的是即便它爆了我们也很难发现,这就导致我们的“排雷行动”困难重重。

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明坐在马桶上思考人生。突然脑海中一道灵光闪过,小明想到:“如果在用户触发异常的那一刻,系统能自动获取到异常的数据并保存起来,然后在后台的某个地方能看到这些数据,我不就可以立刻找到错误原因了吗?”

小明一拍大腿,对呀!我怎么没有早点想到呢?这样的话,只要发生异常我们就能自动捕获到异常数据,如果再遇到线上报错,我们不需要用户反馈,自己就可以发现,而且能马上定位错误原因,这不是一举两得?

我相信许多前端前辈们也曾经被上述的问题所困扰,然后也像小明一样,慢慢的有了这个思路:“将报错时的异常数据存下来供后续排查”。在这个思路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前端监控。

当然了,今天的前端监控并不仅仅是监控异常数据,任何有利于产品分析的数据都可以加入监控。所以我认为前端监控,就是指采集用户使用系统过程中产生的关键数据,存储到数据库,后续可以查找和分析,这样的整套实现就被称为前端监控系统。

前端监控具体能解决什么问题?

上面用一个例子推导出前端监控出现的背景,粗略的说了下它如何追踪线上报错问题,大家应该初步了解了前端监控的意义。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项目上,再详细探究一下它具体能解决哪些问题。

异常报错问题

首先就是异常报错的问题。就如例子中的场景一样,线上发生异常,有时候我们难以复现,甚至如果没有用户反馈,我们都不知道有这个问题,这样就给用户传递了一种我们的产品很不稳定的感觉。因此前端监控是线上产品稳定和异常及时反馈的非常关键的保障。

当然了,除了前端的异常,我们同样可以捕获 接口异常。有的时候前端程序员们自嘲自己是“背锅侠”,产品,测试,用户,遇到问题首先找前端,不管是不是前端的问题,前端先顶,再花时间定位错误。有的时候领导脾气不好,上来先劈头盖脸一顿骂,卑微前端也不敢说话,因为啥问题得排查后才清楚,结果排查完后是接口的问题,白挨了一顿骂,心里就非常不爽。

但是如果有了前端监控,我们就能马上拿到异常发生时的错误信息,页面,地址,参数等,什么问题一查便知。下一次遇到线上事故,前端就可以从容不迫客观公正的说这是哪一方的问题。如果遇到甩锅行为,前端也能勇敢说不,毕竟我证据在手,岂容你说吼就吼?

性能检测问题

追踪异常是前端监控最实用的地方,但不光如此,性能监控 也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当下的前端工程体量很大,如果代码质量不高,或者项目架构设计不合理,很容易遇到性能问题。性能问题比如首屏加载时间,页面是否卡顿,白屏,资源重复请求等,可以通过数据采集,比如计算渲染时间,请求接口数量,请求资源总量等,对某个页面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性能问题。

那么除了可以“解决问题”,前端监控还有哪些价值?

运营反馈工具

其实前端监控除了可以帮助程序员不断优化和完善应用,对产品和运营同学有同样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埋点监控”来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则可以对线上产品的使用情况作出统计分析,比如整体的 PV/UV,某个功能的访问量,访问时段,点击率等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产品和运营了解实际情况,进而改进产品功能。

这些行为数据的收集,可以非常精准的描绘出某个功能或者某个人的实际使用情况。当然采集的数据量也要比异常数据大的多。相比来说,异常监控是只有发生异常才会收集数据,而行为数据则是,只要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与产品发生交互,理论上这些数据都要收集起来。

当然监控是多方面的,收集哪些数据视情况而定。总之你想了解产品的任何情况,都可以通过设计采集规则然后收集数据来实现,这方面是非常灵活的,并不仅仅限于大家熟知的那几个指标。

为什么要选择自研?

前端监控发展到现在,必然会有成熟的第三方平台。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有三个:

  • sentry
  • webfunny
  • fundebug

首先 sentry 和 fundebug 这两个平台是付费的,而且你的数据越多费用越高,相当于是数据托管平台。webfunny 虽然可以私有化部署,但是它的功能是固定的,没法改代码,这就是它的缺点:不够灵活,无法定制功能。

所以目前虽然市面上已经有成熟的监控系统,但依然有很多团队选择自研。一是数据可以保存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不用另外花钱;二是灵活性强,可以自定义功能,比如你可以在触发异常时,接入自己的钉钉或企业微信消息推送,这就需要你的监控系统灵活性很高。

还有我们上面说的,自定义采集规则。我认为这个是最重要的原因。不同规则采集到的数据不一样,因此第三方标准的采集规则可能并不符合你公司的需求。比如有的公司需要获取设备标识作为唯一 ID,有的公司却需要用户标识。这是由业务决定的,每个公司都不一样。

我司前端组就是自研前端监控平台。优势就是可以自定义自己的采集规则,设计自己的数据库存储字段,数据都保存在自己的平台,灵活性和可靠性都非常高,能满足自己的多样性需求。

自研前端监控的技术栈

先上结论,我司的前端监控是前端组自己搞的,所以技术栈是 React + Node.js + MongoDB。

这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技术方案,前端自己搞嘛,所以技术栈都以 JS 为主。同时这也是前端比较能琢磨明白的东西,算是一个标准方案吧。

其中,Node.js 部分我们使用 express 框架写接口,接口总体分两大类,就是 写入 和 查询统计,作用呢就是前端采集到数据之后,要通过调用接口存储。之后在监控面板上,也要通过接口将数据查询展现出来。

接口的背后就是 MongoDB 数据库,作用就是存储我们采集到的数据。为什么选择 MongoDB 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写入性能非常高,写入速度非常快。上面我们说,监控系统在采集行为数据的时候,写入非常频繁,那么对写入性能的要求就非常高,反观查询反而要求不那么高。

这里也有比较难啃的点,就是采集到大量的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各个维度的统计分析。比如:

  • 某个时间段用户的访问次数和访问时长排行。
  • 某个时间段页面的访问频率和停留时间排行。
  • 某个时间段接口报错的次数以及占比统计。

这些比较复杂的查询统计,主要用到 MongoDB 的聚合查询。前端写个基本的分组统计还行,这类复杂查询我们就捉襟见肘了。怎么办呢?我们用很长一段时间啃掉了 MongoDB 聚合查询的所有文档,按照需求一个一个找函数,看哪个能实现,几乎把所有聚合函数都翻了一遍。

接口做完,最后用 React 实现一个管理后台,将数据以图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就可以实时看到线上产品的使用情况了。

当然还有一步,就是写一个对接钉钉或企业微信的通知接口,在触发异常的时候发起通知,让我们能及时知道异常情况。我们的通知是这样:

这个信息就能比较全面的看出来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看更详细的错误再去异常面板去找:

总之首先对接口异常全面监控,确认数据没问题之后我们再前端去排查,效率提高了,锅也少背了,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最后我们自研的这个小系统在产品上线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受到了老板的表扬,这样让我们受到了鼓舞,继续完善它~

责任编辑:姜华 来源: 程序员成功
相关推荐

2017-12-13 12:33:14

UPS前端漏电

2017-02-16 07:37:19

前端程序软件

2022-04-10 22:59:51

区块链元宇宙技术

2021-06-09 09:14:00

物联网云计算IOT

2022-06-12 21:36:57

Hooksreact

2020-07-22 07:55:12

Python开发函数

2015-06-04 11:22:22

前端程序员

2018-12-19 12:03:02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

2021-07-30 06:49:40

SSD内存CPU

2012-12-18 11:55:38

2011-05-26 09:07:29

6类布线布线线缆

2013-03-18 09:30:18

Lisp

2020-04-21 11:03:34

微服务数据工具

2021-12-17 22:56:27

前端测试框架

2023-08-15 10:28:01

PoE远程安全系统

2022-11-21 18:02:04

前端测试

2013-10-29 10:24:31

程序员漫画

2023-12-08 08:40:16

函数

2023-09-14 13:23:42

Llama-2模型参数

2020-08-25 18:56:19

前端开发技术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