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校长。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2022 年互联网大厂都在集中裁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我没忍住,就回答了一波,没想到竟然写了好几千字,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最近确实各个互联网大厂都在大面积裁员,那到底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感觉两个字就可以概括:红利。
对于互联网的时代红利已经走到了尽头。我这里的「时代红利」有两层含义:
- 政策红利;
- 人口红利。
一、政策红利
先聊一聊政策红利吧,从政策红利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对于互联网这种新兴的产业一直都是先放纵后监管的模式,也就是允许互联网行业的业务进行创新式的探索,根据业务的发展,再慢慢完善政策制度进行监管。
毕竟互联网时代的这个机会几乎中美两国是同步的,不像工业,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我们国家都是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直处于追赶的状态,互联网在诞生之初,我们国家在这个行业应该说并没有掉队。
所以,为了不限制互联网的发展脚步,能够持续走在前列对互联网行业都是先放纵,后监管,所以,才会诞生像阿里,腾讯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才会出现移动支付这种业务模式。
所以,互联网公司的平台经济才越做越大,各种行业都在被互联网所浸透。
从 2000 年 - 2010 年这十年的 PC 互联网时代,到现在 2022 年这十多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是如此,所以,从政策的角度来讲,其实给这些互联网公司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了,并没有因此去阻碍它们的创新和发展。
但是,从 2021 年开始,对互联网的监管走到了最严格的时代,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监管平台型经济的政策一出再出,为此,阿里巴巴领了 180 亿的罚单,美团也领取了 40 多亿的罚单,你会看到各种关于互联网行业的一些顶格处罚。
尤其是在中美竞争这么激烈的态势下,对于互联网数据的监管也相应出台了《数据安全法》,进一步规范互联网网民的数据安全,毕竟,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数据就相当于 20 世纪的石油一样,都属于战略性资源。数据里包含了网民的各种画像,兴趣爱好等,就跟性格基因一样。
当企业都足够大的时候,这些互联网行业已经开始进军基层民生行业,尤其是社区团购这两年的无序扩张,给小商小贩都开始抢饭碗的时候,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已经没有什么创新的余地了,所以才会进军基层民生行业去抢小商小贩的钱。
这时候,监管必须跟上了,已经不得不监管了,因为这些平台足够大了,最显著的两个情况就是:很多互联网公司不仅跟卖菜的小商小贩抢饭碗,还利用自己手上的数据搞大数据杀熟,这不就是典型的垄断造成的后果么?
所以,监管开始严格了,然后当监管严格的时候,这些资本就开始撤了,再看看中概股,再看看这些公司的财报,裁员就是必然了。一层一层的传导,导致今年年初大面积裁员的消息层出不穷。
二、人口红利
其实,互联网发展到不得不监管的地步,还有一个显著的原因在支撑,那就是:人口红利没了。
互联网行业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了,这就意味着互联网行业的扩张基本到头了,所以监管自然也要开始严格了。
中国的人口就那么多,通过这些年用资本野蛮争夺市场的方式,这些互联网大厂用户增长已经见顶了,如果进军海外市场的话,用户的月活数据其实很难增长了。
没有人口红利的加持,采用资本野蛮扩张,跑马圈地的方式已经不可行了,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也就是到了收割的时候,所以,资本肯定是在高点收割离场啊。
没有资本的加持,加上遇到严格监管,再遭受人口红利消失,业务扩张受限,所以,在疯狂扩张时代拓展的业务,已经成为了累赘,并不挣钱。
那么,要想让公司平稳发展,裁员就势在必行。
三、互联网的钱去哪里了?
聊完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之后,我们再聊一聊这些互联网平台的钱都去哪了?
说实话,大家看这些互联网大厂的财报,其实挺吓人的,比如:年收入都几千亿,但是,一提到利润,除了阿里,腾讯之外,其他的大厂好像都是亏损的。
对啊,钱都去哪里了?
其实,钱都跑到了两个地方:野蛮扩张式的投资和员工用工成本。
野蛮式扩张失效,砸钱失败
咱们以美团为例,3 月 25 日,美团发布了 2021 年四季度财报以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21 年全年美团实现营收 1791 亿元,同比增长 56%;经调整后,净亏损为 156 亿元,其中四季度亏损额度为 39 亿元。
拆分餐饮外卖、到店酒旅和新业务来看,亏损全部来自新业务。实际上 2021 年外卖和到店酒旅业务的利润都取得了巨大增长,外卖业务利润增长了 118%,达到创纪录的 61.7 亿元,年度经营利润率达到 6.4%。而到店酒旅业务的利润也达到了创纪录的 140.9 亿元,同比增长 72.2%,利润率高达 43.4%。新业务则巨亏 383.9 亿元,比 2020 年的亏损扩大了 253.8%。
具体而言,亏损主要来自研发带来的雇员福利开支增长 132 亿,增幅 61.4%;来自推广、广告和用户激励的开支增长 122 亿,增幅 110.3%。
所以,你看,最大的亏损原因就是来自于新业务,外卖,餐饮,酒店旅游都是赚钱的,而且每年都是增长的,拿赚到的这些钱,都去干什么了?去投资新业务了。
我们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都在不断的扩展新业务,以防止自己的地方不保,怕被别人弯道超车。美团不仅做外卖,生活类的团购业务,还扩展了打车业务,社区团购业务等等吧。
同样其他的互联网公司都是这个特点,通过扩展新业务,不断的跑马圈地,防止被别人弯道超车,都在遵循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守的原则,不断的在业务层面互相竞争。
但是,在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消失的态势下,扩展新业务走不下去了,因为砸钱扩张的策略已经不好用了。所以,互联网公司裁员潮越来越大,都在收缩阵地,聚焦主业,在某些因素情况下,基本上全体互联网公司的应收增速下降,利润增速也大幅下滑。
业务收缩,不挣钱的业务,自然要被砍掉,裁员也就来了。
用工成本
今天我在微博上看到大 V 叨哥胡侃算了一笔账:假设一个人的月薪是 3 万元,加上年终奖,一年 45 万元,这些大厂裁员基本都是 10-30% 的比例,腾讯 11.9 万人,阿里员工 15 万人,京东员工 32 万人,美团 6 万人,假设全部按照最低的裁员比例 10%,因为有有些核心部门还没有裁员,有些部门裁员比例高,不算边边角角的,几个巨头加起来也得有 60 万以上员工了,裁员 6 万人,就是 270 亿元的薪资节省了,加上多多,小米,滴滴,百度等等,粗略的算怕是有 500 亿以上都有可能,当然,会带来收入下降,利润可能影响不大,但是战略收缩,一定会影响到流量扩张,互联网公司的高增长时代结束了。
四、为什么互联网公司走到了这步?
首先说被裁掉的大多数业务都是非主营业务,前面我说了我们国家的这些互联网公司喜欢怎么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呢?没有护城河,就是喜欢野蛮扩张其他业务,采取的原则就是: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也就是:我不管,我就是扩展业务,我就是要野蛮扩张,美团说:我不仅要做团购和外卖,我也要做打车;滴滴说:我也不仅仅只做打车,我也要做团购。
其他大厂都是这样的, 哪有什么护城河啊?最大的护城河就是:早就是优势,提前建立了人口红利优势。但是,现在人口红利也消失了,增长见顶了。
其实,这些大厂与其在业务层面不断的扩张,真不如这十几年,踏踏实实的研究一些基础技术来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你看看,苹果,谷歌,亚马逊它们的市值为什么监听,中概股为什么这么拉胯,这就是本质的原因,核心技术才是护城河,人口用户红利不是。
对比一下国内的科技公司华为:营收下滑 2600 亿,净利润大增 75.9%,华为开始走上高利率的时代,前年,华为营收 8914 亿元,去年是 6368 亿元,下降了 28.6%,但是利润 1137 亿元,利润率有 17.8%,同比大增 75.9%,与此同时,去年 1427 亿元,占全年营收 22.4%,比之前更高了。孟晚舟说规模变小了,但是现金流获取能力在变强,盈利能力在增强。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比较稳健,鸿蒙设备已经超过了 2.2 亿台,只要华为在汽车和不需要高端芯片的智能设备领域做好,应该还是能够保持较大的领先优势。
你看看华为营收在下降,但是净利润却在增长,这就是最本质的原因:技术优势才是才是优势,靠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起来的互联网公司哪有什么护城河呢?
五、总结
最后,最可怕的不仅仅是人口红利在消失,从今年开始我国极有可能进入人口负增长的时代,用户增量不是见顶的问题,未来可能还会下降。
在政策监管严格、人口红利消失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公司如果找不到第二增长曲线的话,未来十年,这些大厂的员工人数可能就不会再增长了,也就是 2021 年这些大厂的员工人数是未来十年的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