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制造出机器,只是想它能帮助人类完成难以完成的任务。而面对自然灾害,人类总有难以突破的极限。传统灾害治理由于管理制度低效,财政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局限,面临一系列挑战,因此,人工智能被创造性地应用在了抗灾救援领域。并贯穿灾害治理的全过程,具体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灾前预测,人工智能系统能够通过查找图像变化,预测地震和海啸等灾害,机器学习和其他人工智能数据方法还可以分析历史事件。识别容易遭受灾害冲击的群体或即将发生的灾害,除此之外,它们还能识别当下的高风险地区和人口,根据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进行灾害预测建模。
第二灾中应急,灾害发生后的前期72小时,又被称为救援的‘黄金72小时’应急管理团队须相互协调,迅速行动,寻找幸存者。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人工智能可为灾中应急响应提供技术基础、运用无人机与卫生图像,物联网基础设施数据等,帮助救援团队确定紧急需求及响应优先顺序,以免浪费精力,及时评估洪水,建筑物和道路损坏情况,帮助救援人员有效做出应急决策和调配救济资源,提供有关景观和受损建筑物的准确信息,帮助救援人员迅速确定破坏程度。
我国在以往的救援演习综合实战中演练中,就出动了水下救生机器人。它可在高度危险环境,被污染环境水域,代替人工在水下长时间作业,让救援工作更省时,安全。第三灾后,灾后恢复并不仅限于物理重建,还包括经济和社会重建等过程。人工智能系统可帮助确定灾后威胁,即原生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衍生形成的复合型灾害,进而创建强大的灾难恢复计划,以应对后危机时代的灾害治理挑战。还可以通过对灾难场景进行建模,测试与识别灾区弱点和痛点。帮助治理者更好地制定灾后恢复计划,
未来,人工智能也一定会在灾害治理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智能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