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咖共话6G愿景:万物智联,数字孪生

网络 通信技术 新闻
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主持的“6G愿景与技术需求”论坛上,来自产学研用各界的学者、专家共话6G将如何改变世界。

随着5G网络建设加快推进,相关应用开始遍地开花,深入到千行百业。按照移动通信产业“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的发展节奏,全球业界已开启对下一代移动通信(6G)的探索研究。

日前,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全球6G技术大会”,旨在搭建全球科技合作平台与协同创新桥梁,形成推进6G研发的相关建议,致力推动培育全球一致的6G理念,合力营造全球6G发展良好环境,为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6G标准和信息通信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首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主持的“6G愿景与技术需求”论坛上,来自产学研用各界的学者、专家共话6G将如何改变世界。

超越通信:内生智能与安全,外拓感知与体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表示,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6G改变世界。“6G将走向人机物灵充分联结、虚实结合、智慧涌现的泛在至简网络。”其中的“灵”是指灵境网,即中国版元宇宙。6G和至简无线网络将有力支持数字孪生,数字孪生也将进一步为至简网络演进提供持续的自主内生优化。

东南大学教授许威认为,未来的6G技术发展趋势,是在更多的频段、更宽的带宽以及更深的维度进行更广泛的覆盖,最终实现速率更快、传输更稳定,以及更双碳化、更智能化的智能网络的融合体。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绿色通信研究中心主任崔春风强调了6G“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的美好愿景。他指出,6G的典型用例包括全息交互、数字孪生人、通感互联、智能交通、智慧生产以及元宇宙等,这些用例对6G网络提出更高要求:一是极致的能力,二是软件定义的分布式网络,三是全域覆盖,四是智慧泛在,五是内生安全。“对运营商而言,我们希望实现数字孪生运营、零触碰、自动化运维的网络,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并且能够‘自生自灭自演进’。”

中国电信研究院移动通信研究所所长王庆扬表示,将来的IMT2030是内生智能与安全、外拓感知与体验,构建人、机、物智慧互联的新型系统,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引擎。因此6G技术的创新发展,应该以绿色节能为基本原则,提升系统的能量效率,实施生态运营;与此同时,还要考虑6G技术如何赋能千行百业,助力各行业深化数字化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改变世界:万物智联,数字孪生

华为无线技术实验室技术专家王俊表示,6G将进一步发展超越通信的能力,在5G三大应用场景基础上,扩展人工智能和通信感知两大应用场景。对于6G如何融合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王俊介绍: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是典型的下行通道,将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AI能力,通过AR/VR等沉浸式体验传递给用户;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是典型的上升通道,主要应用全场景感知和面向机器学习的大数据采集,增强数字世界中大模型的完善程度和能力,在此过程中6G将融合连接、感知和AI能力,成为关键的桥梁。

中兴通讯无线技术高级专家孙波认为,6G将提供全服务能力,包括超高性能、服务感知、智能交互、敏捷自动化以及全球覆盖等,从而构建起一个智能连接万物的网络。历经5G到Advanced再到6G的逐步演进,移动通信将不断提升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从而提升内生AI、内生感知、内容安全等服务,同时也会提供更好的能耗效率,超越目前的ICT系统部署和应用界限,为更多的市场和垂直领域提供服务。

高通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指出,如何界定6G技术和5G技术的范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大多数正在讨论的一些6G技术,在5G中也在被讨论,比如人工智能、大规模天线、向高频谱的拓展、毫米波等。至于什么样的技术要留到6G发展,什么样的技术需要在5G阶段发展,从高通的角度来说,只要是现在能够在5G范围内应用到的技术,就会持续在5G Advanced中推进,并从目前的实验和应用中总结经验,为6G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指导性意义。

vivo通信研究院院长秦飞表示,vivo将6G需求定义为“3+3+N”,即“3项关键使能、3种终端、N类IoT”。其中“3项关键使能”包括融合计算的服务能力、强感知和强交互能力、以及超强的通信系统;“3种终端”为XR、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手机;“N类IoT”则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是让我们这个世界更加美好的数字化所有”。

三星电子高级总监孙程君表示,6G时代,连接机器的数量会越来越多,预计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60倍。机器相对人类有更高的分辨率,所以对数据的传输速率有更高需求。因而三星的6G愿景是为人类和机器提供更高阶的连接体验,包括身临其境的XR服务,以及高保真和数字孪生服务。

在最后的圆桌讨论环节,王志勤指出,产学研用各界都在不断细化各个维度来定义6G,同时也在积极寻找能够支撑6G发展的关键潜在技术。当前“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6G愿景基本已经形成行业共识,其在传统的连接指标基础上,更加侧重于智能、感知技术。此外,绿色、节能、可信、安全,以及算力和存储等也都是业界共同关注的。

责任编辑:姜华 来源: C114通信网
相关推荐

2023-09-03 16:17:25

物联网6G

2018-08-20 11:49:46

华为

2021-06-07 08:45:05

6G网络5G

2017-11-30 13:29:39

边缘智算ECC

2020-10-12 17:21:21

IPv6互联网技术

2020-11-25 09:51:05

5G物联网

2021-03-11 15:57:47

5G6G无线技术

2019-12-06 14:23:03

物联网NB-IoT5G

2022-05-26 16:35:45

6G无线通信移动通信

2022-06-28 11:33:24

6G蜂窝技术

2022-03-29 10:59:00

5G6G

2023-10-08 15:27:21

物联网IOT

2022-03-23 14:08:19

数字孪生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3-02-28 15:45:26

2021-10-28 11:46:04

物联网

2021-11-01 16:07:18

Techo TVP物联网

2017-09-08 11:44:44

双引擎

2021-02-26 09:29:26

5G5G网络5G终端

2020-12-28 09:15:38

5G网络6G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