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元宇宙”的概念十分流行,有关“元宇宙”的话题也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单。在很多人还没搞清“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有些公司就嗅到了谋求暴利的机会,以“元宇宙”的名义招聘员工。
据《工人日报》报道,在某知名招聘平台,记者输入“元宇宙”进行搜索,发现有260余个相关岗位。这些招聘单位大多是游戏和社交短视频公司,还有电商、教育、影视类公司,其中既有技术类岗位,也有产品、运营、市场等常规岗位。然而,如今并没有关于“元宇宙”的准确定义,很多人也只是头脑一热,就把一些看似有“前景”的领域纳入“元宇宙”的范畴,比如3D建模、虚拟设计,等等。这其中难免有很多水分,并不见得能引领行业的发展。
还有一些公司的岗位明明十分普通,却被刻意赋予“元宇宙”的色彩,让外界误认为公司的发展契合所谓“未来趋势”。对此,曾有求职者吐槽:“岗位描述与常规项目没区别,用的模板都差不多,只是套了‘元宇宙’的外壳。猎头描绘的项目前景极具诱惑,却说不清招我进去到底做什么。”如果招聘双方都稀里糊涂,根本不知道如何界定“元宇宙”的概念,更不知道如何发展“元宇宙”事业,又如何谈得上有效发挥人才的价值?
不可否认的是,“元宇宙”还是个刚刚兴起的领域,与之相关的市场需求和人才需求,并没有一些炒作者鼓吹得那么大。这是一片看似辽阔的“蓝海”,却也充满着暗礁与急流。从招聘者的角度看,一些公司希望跟上趋势的急切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一切的前提,应该是基于现实,精准规划,理性拥抱科技浪潮,主动寻找商机,而不是盲目跟风,操之过急。
在报道中,有记者发现,一家主营移动通信基站射频产品的公司,在招聘栏中发布了“元宇宙合伙人”“元宇宙人才(海归)”“元宇宙人才(应届生)”3个岗位的信息,收入也相当“诱人”。但实际上,公司的经营范围、岗位的具体任务,跟“元宇宙”关系并不大。在这其中,“元宇宙”更像是吸引眼球的一个噱头,即便招到了所谓的“人才”,也未必就能为公司带来“元宇宙”方面的收益。只是目前“元宇宙”的热潮还在,很多商家沉浸在浮躁的状态里,让这个领域变得鱼龙混杂。
从应聘者的视角看,谨慎判断相关信息、为自己找到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是最关键的。如果只是因为“元宇宙”招聘信息很诱人,或者一些公司看似跟“元宇宙”有关,就盲目投入其中,未免太不理性谨慎了。虽然在一些人口中,“元宇宙”是当下的风口,只要跟风就能“收获满满”。但是,如果不加辨别,头脑一热便涌入这一领域,就很容易被人“割韭菜”。
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元宇宙”,以及想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在“元宇宙”的热潮中“分一杯羹”,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一个新兴领域在刚出现时,很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吸引资本流入,“元宇宙”也不例外。但是,未经过深入了解和调查,就贸然参与其中,绝非明智选择。对此,不论是招聘者还是应聘者,都需要认真思考,谨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