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热搜
最近腾讯、阿里的裁员的新闻又又又上热搜了。
然后网上又是大一片唱衰互联网,程序员35岁危机的事情又被提起。
但是作为一个内行人士,对于这样的新闻真的是屡见不鲜了,因为在互联网公司内,正常的裁员、绩效优化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以阿里为首的国内多家公司都在实施所谓的“361”制度。
何为 361 淘汰机制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为了保证快速发展,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公司团队拥有足够的战斗力,所以会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奖励头部员工,这部分员工大概是30%的人数。
而一个团队不可能全是优秀的人员,平庸的才是大多数,这些人占据了60%的比例。
最后是表现最差的一部分,大约占比10%,这部分是企业计划要优化掉的,通常一个员工连续两次(一年)沦落到这个绩效是会被考虑淘汰的。
这也是很多大厂出现一边裁员一边招人的根本原因,因为这些巨头企业,就像一头永不停歇的巨兽一样,需要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像极了自然界的优胜劣汰。
我所经历的 361
361 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或许合理,但是对于员工来说却是残忍的 。
因为假设有10个人,即使大家表现都很不错,但是因为公司的强制要求,就必须有一个人处于这10%,我之前所处的公司,有个组长实在不忍心给奋斗的下属背差绩效,居然把这个名额安在自己头上。同时,网上在传的给应届生背差绩效,也是这个原因由来。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适合 361 制度。这个制度虽然残忍,但是管理者更多的还是希望激励沉默的大多数,也就是60%部分的员工往30%的高度攀升。
可是很多小公司,老板不舍得给足激励,所以出现了很讽刺的一幕,30% 和 60%的差异并不大,这不仅导致平庸的人没有上进的动力,更导致头部的员工消极应对,毕竟别人不努力还活得好好的,我为什么要努力。
我之前待的一家公司就是这样,30% 和 60% 在年终奖差距居然只有几千块钱,所以这家公司头部人才很快外流,公司也逐渐日薄西山了。
结束语
在互联网行业上,每个垂类的赛道都是争分夺秒地赛跑,每家公司都亟需行业的人才汇聚,一个不留神可能就输给了整个赛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了很多病态的管理制度,比如361淘汰机制。但这又是无可奈何的,在我看来,只要裁员后,赔偿给足倒也好聚好散。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的打工人而言,与其盯着热搜杞人忧天,不如花更多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唯有自己的能力才是立足于职场的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