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微博网友发文称,B站开展的“答题领卡兑换大会员”活动,疑似让用户通过卖隐私的方式兑换会员。对此,B站官方微博3月13日发文致歉,活动中用户填写的信息会交由运营商合法使用,并非收集隐私,因文案措辞不妥引起误会,目前已下线该页面并整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各样的网络、APP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极大地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促进了我们与外界信息的交流。但与此同时,人民的隐私也越来越难以得到保护,“人肉搜索”、“棱镜门”等等无一不在向人们敲响警钟,网络隐私保护迫在眉睫,我们的隐私不能够“裸奔”。
一旦你开始接触互联网,你就将交出你的隐私。这是我们必须明白的。互联网是开放的,只要你做了什么事,总有个地方记录了你在一定程度上的足迹。看了一个新闻有了记录、进行了一个网购有了记录等等,只要我们使用了这些服务就会产生这类使用痕迹。但是我们不必对这些数据担心,类似于睡眠时间,走过的里程。这些都不是直接关联到你,而是一些比较普遍的东西。真正需要我们担心的是个人识别数据,比如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信息等,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识别,追踪一个人。一旦泄露不仅让自己处于“裸奔”,而且无法追回隐私。
个人信息泄露频遭泄露的背后,是一条规模大、链条长、利益大的网络黑色产业链。据21世纪经济报道显示,在这条“黑色产业链”上,有人负责窃取数据,有人专门从事分销,寻找目标买家或帮买家寻找黑客。而交通、医疗、教育、金融服务、酒店业、快递业等公共服务行业机构由于掌握了大量的用户信息,使之成为其上下游产业及类似机构觊觎的目标。同时,部企业本身为了自身的利益,招聘平台有贩卖简历数据和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打车app利用大数据杀熟,不同价位手机在同里程数但价格不同;淘宝京东等根据用户搜索记录,浏览历史等窃取用户隐私等等。
互联网隐私的蓝天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共同撑起。只有当各大应用平台能够自觉的去保护自己用户私密信息,不轻易的让自己的应用程序留下后门,承担它们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时候;只有当法律能够为我们每个人的隐私信息保驾护航,严惩那些交易隐私信息的不法分子的时候;只有当我们能够加强自己的隐私保护意识,不轻易的下载应用程序,不轻信各种购物优惠砍价活动的时候,我们的隐私才能够不被泄露,我们的私密信息才能够真正的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