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之后,国家对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越来越重视,建筑碳排放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成为了节能减碳的关键一环。通过更加精细、智能的数字化管理手段,打造智慧建筑,用创新科技来赋能建筑“碳中和”,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致力于以科技让社会更美好的企业,青云科技以全平台能力打造数字新基建,为绿色经济赋能,利用物联网及AI等新技术,实现更节能、低排放,以照明等系统智慧节能设计、能源效率提升等多方面的智能化运维手段,有效降低能耗。
聚焦智慧建筑,“数据分散”、“节能建筑不节能”、“高用能不等于舒适性”、“节能与发展的矛盾”是当前建筑在节能减排方面面临的四大挑战。青云科技的应对之道是在坚持“双控”路线的指导下,以“能耗目标”为导向,关注用户实际体验,用“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三个技术点来实现。
青云科技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总监胡加友对基本的实现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采集数据之后进行数据分析,反向结合用户对于目前方案的舒适度、感官度的调查,进行深度优化。优化实践后,再次输出一个新的场景化解决方案,进行调整。之后再次回到循环点,继续采集、分析数据,再做实践、调整方案。这样经过两至三轮之后,基本可以做到客户对于环境的变化是无感的。“所谓无感就是说,客户在进入大楼之后,不一定要感受到楼里有多热或多冷,一个舒适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胡加友表示。
青云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架构图
云、网、边、端一体化为基础,构筑智慧建筑解决方案
纵观青云科技整体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底层是“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的平台。早在2014年,青云科技就确定了“公私一致架构”的技术路线,打造了天然的混合云。面对数字化逐步深入的发展趋势,青云科技进一步提出了“广义混合云战略”,打造覆盖“云、网、边、端”全场景的数字平台。通过“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可以将建筑系统里所有的可控的用电设备连接起来,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同时利用青云物联网平台能力,可将照明、通信、暖通、电梯等建筑内各个独立系统打通,实现全域数据互联互通、自由流转,进而做统一化、规范化使用,把孤岛做到互联。
在整个体系中,位于最上层的是应用市场。这是因为整个建筑系统实现智慧化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通过应用市场可以在前期率先交付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在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管理思维和技术应用会呈现越级式的发展,所有设备也会呈现数据化思维,应用市场可以更好地支持最新的交付成果,提升节能的效率。
关于智能化技术,胡加友表示,建筑中的智能化技术多用于降低能源的浪费,如用自动化控制技术、空调精密控制技术、智能照明组合策略等,实现“人走灯关”、“人走空调降低效率或关闭”等。
开放性、模块化、可扩展
当然,业界不乏智慧建筑方面的优秀解决方案。相较于其他厂商的行业应用平台,青云科技的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提供的是一个开放的基础开发中间件平台,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架构上。
首先是接入更开放,更低成本。青云科技的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基于青云物联网平台,在设备子系统接入能力和开放性上远超传统智慧建筑系统(IBMS)。后者产品是封闭的,只由厂商对接开发,项目交付瓶颈大,对接开发人员要求高,并且软件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软件厂商难以替换,长期以来会给其他厂商的进入造成高门槛,最终形成行业垄断,在使用和维护上都会给建筑管理人员造成负担。而青云科技物联网平台的跨平台、多语言特性、SDK、开发框架,支持第三方参与开发的设备子系统驱动,支持一键适配和更开放的接入方式,给用户带来更低的成本。
第二,应用扩展化、模块化。传统IBMS应用功能是模板化、标准化的,比如模式管理、报警联动、实时监测等,但是无法模块化解耦。任何功能的定制和修改,都需要厂商在整体应用代码上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和调整,周期长、成本高,对产品研发人员依赖大。青云科技基于物联网应用平台的IBMS应用都是独立的“APP”,可以单独开发、维护和升级,并且可以提供开放的SDK,让应用开发可以由第三方完成。这也是目前所有传统IBMS都不具备的。
第三,对3D数字孪生等技术具备天然亲和力。建筑用户对数字孪生的管理需求越来越多,传统IBMS是典型的后台管理系统风格,使用对象是物业管理人员,部分系统结合2D/2.5D元素,需要三维可视化的时候,就需要专业可视化公司定制开发,产品不自带该能力。而青云科技物联网平台有SDK接口,可帮助用户无缝升级到数字孪生风格。
青云科技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碳排放管理系统、智慧建筑可视化系统、智慧建筑运营中台等偏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都可以将这些优势充分展示出来。
凭借“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青云科技构建的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到绿色数据中心、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等更多的场景之中,践行“碳中和”,持续推进绿色可持续数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