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互联网行业大裁员的消息响彻网络,力度最大的非爱奇艺莫属,其他著名的大公司如字节跳动、百度、腾讯等等也无一幸免,更不用说那些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了。
突如其来的大裁员无疑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增加了几分寒意,刺激着人们敏感的神经。没完没了的疫情已经把实体经济糟蹋得不成样,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互联网行业是这场漫长煎熬岁月中的幸运儿,是黑暗中的灯塔,而大裁员让人们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不免对未来多了一些担忧。
虽然消息有点突兀,但也在情理之中,互联网行业属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遥相呼应,如今根本受到伤害,没理由枝叶还继续花繁叶茂。形式上虽然是“虚”的,但生意方面却是实的,收入减少、投资失败照样会关门倒闭,跟实体经济没什么两样。
广告作为互联网行业支柱收入之一,因为用户投放急剧减少,导致收入锐减,其中三大广告用户:教育、地产、小额贷全部受到重创,这无疑形同釜底抽薪,互联网巨头虽然家大业大,但也架不住庞大的开销。
因为曾经的成功导致盲目自信,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再加上融资方面太过容易,如1年5轮融资3年上市都是常态,所以见什么都投,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就是典型的例子,好像钱都不是钱了。结果证明不是那回事,爽了一把后留下满地鸡毛。
互联网行业有一个共识,也即是公认的投资模式,就是通过砸钱形成垄断,垄断后掌握定价权,再割韭菜大赚特赚,所以尽情挥霍在所不惜,只要达到目的就行。这样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国家反垄断措施的出台,2020年12月份中央举行经济会议,布置八项重点任务,其中第六条:“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结果在2021年得到验证,蚂蚁金服香港上市受挫,阿里被罚182亿元,美团被罚34亿…
有人把互联网发展困境归咎于国家反垄断,这是反因为果的说法,本末倒置了,如果国家不出手而是任由它们发展下去,必将毁掉国民经济的根本。
资本的本质是贪婪的,这一点在P2P和小额贷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国家的本意是通过普惠金融促进民生,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结果被互联网金融“改造”成血淋淋的韭菜机,高利贷、套路贷、伪造电子合同、暴力催收、虚假诉讼等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这无疑给它们带来“丰厚”的收入,但也触碰到国家的底线,这条“发财致富”的道路也走不通了。
开源不成只能节流,大概就是当前互联行业的现状,老牌巨头因为家底雄厚,基本盘稳固,一般没什么大问题,调整一下就过去了,而那些没有根基的新企业处境就没那么好了,能不能熬过去还成问题。
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一年之内,纳斯达克指数从最高的5048点一路跌到1114点,整个股市市值蒸发了三分之二,不少明星企业市值呈现断崖式的下跌,甚至关门歇业,一大批程序员失业转行,只有不到一半的互联网公司苟延残喘活到了2004年。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起步晚,没有经历过2000年那一劫,所以公众对那段往事基本上没有印象。这一次的情况跟当时比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也有泡沫,但没像上次那么严重,烈度也小一些,但就整体经济环境而言比上次严峻得多。这次疫情所造成的危机远超于2008年,整个世界因此正在进行一次深程度的变革,疫情很大可能在2022年结束,但世界已经不是以前的世界,回不去了,
对很多人而言,如何应对当前的形势,如何谋划未知的将来,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巴菲特说过“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能够坚持活过最困难阶段的企业,到明年这个时候大概可以证明自己是有穿底裤了,到那个时候对最恶劣环境理解心里已经有了数,这对未来企业经营模式的设计会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