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歧视,是用户非常反感的:
- 相同起点,相同终点的两个手机打车,价格不一样;
- 相同的起点,相同终点的两个用户买飞机票,机票价格不一样。
这么粗暴实现,容易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
目前的常见玩法,是大家看到的价格都一样,但系统推荐的优惠券不同。今天花1分钟,通俗的说说此类“个性化优惠券”是如何实现的。
方式一:“用户分级”。
对用户进行分级,不同类型的用户会有不同的补贴,定价,营销策略。
以网约车用户为例,不同用户的营销策略不同。
待拉新用户:
(1)竞品用户:短信发大额优惠券营销;
(2)竞品重合用户:短信发优惠券营销;
(3)沉默用户:定额微信红包唤醒;
首单用户:大额折扣券或者直减券。
非首单用户:
(1)2单用户:降低优惠券金额试探;
(2)3单用户:降低优惠券金额试探;
(3)疑似粘性用户:随机优惠券试探;
(4)强粘性用户:意思意思优惠券。
所以,对于“相同起点,相同终点的两个手机打车”,可能出现:
(1)新客新手机优惠高;
(2)熟客老手机优惠少。
方式二:“个性化推荐”。
对用户的历史行为进行分析,抽象用户的标签,针对不同标签的用户进行不同的补贴,定价,营销策略。
例如
平台可以从日志中分析出用户A的历史特征是:
(1)有优惠券也不使用;
(2)等待30秒没人接单就加价;
(3)等待60秒没人接单就打专车;
可以分析出:用户A是土豪,对接单时间敏感,对价格不敏感。
从日志中分析出用户B的历史行为特征是:
(1)没有优惠券就不下单;
(2)宁愿等待10分钟也不加价;
(3)从不打专车,也绝不在高峰期(价格会加倍)打车;
可以分析出:用户B是屌丝,对价格敏感,以省钱为优先。
于是,用户A和用户B同时打车,可能出现:
(1)时间敏感的用户A,优惠少;
(2)价格敏感的用户B,优惠多。
从历史数据,一定能还原出真实的你,“杀熟,杀豪”是个性化价格的两大利器,但大伙坚决不能这么干哟!
【本文为51CTO专栏作者“58沈剑”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