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未来,你是看好?还是看衰?
其实,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尤其是各类机器人,比如做饭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生活机器人等等,潜移默化中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另外,早在2021年3月31日的时候,美国陆军就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授予了全球著名科技巨头——微软公司一份高达大约1437亿元人民币(219亿美元)的合同,微软公司将为军方提供至少12万套AR设备(增强现实设备),以提高军方的智能化、科技化水平。
这时候,很多人不免有了这样的担忧:人工智能真的全面化发展了,失去了工作的普通人怎么办?
未来毕竟还没来,但该有的未雨绸缪与危机意识,的确应该有。
如果说在人工智能领域,最具有超前意识之一的人是谁?
其实,很多人或许不了解,就是特斯拉的CEO马斯克。
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早就成立了一家著名的脑机接口研究公司—— Neuralink 。而且,已经发布了“脑后插管”的脑机接口新技术,并在动物身上初步获得了试验成功。
另外,还有一个名字叫作OpenAI的全球著名的人工智能公益性研究组织,马斯克也是主要的发起人,该组织去年研究出了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预训练语言大模型GPT-3。当然了,这个组织目前最大的赞助方已经是微软公司。
该模型可以模仿人类的神经元,其训练参数达到了无比惊人的1750亿之多,甚至已经可以媲美人脑的思维了。
据介绍,神经元是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系统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据估计,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约含1000亿个神经元,仅大脑皮层中就约有140亿个。
还有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也公布了火星探索的计划。
马斯克的这盘大棋结合起来看,很明显,想在人工智能及周边领域也取得一个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
但马斯克在公开场所也表达过,其实他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是持悲观态度的。
在2021年一次国际会议访谈环节,马斯克被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生命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思考了20多秒后,马斯克缓缓地说道:我认为最大的挑战之一是确保你有一个纠错反馈循环。然后一直维持这种纠错反馈循环,即使人们只说好话,这非常难。人最难战胜得到最后其实就是自己……
马斯克所说的纠错反馈循环。其实还有很多种说法,比如:
吾日三省吾身……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人工智能,最大的价值在于取代低端的、重复性的、规律性强的工作。
但对于创造,对于艺术,没有审美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无法取代人类。
著名科幻作家,雨果奖得主郝景芳说过这样一段话:
很显然,我们需要去重视那些重复性标准化工作所不能够覆盖的领域。包括什么呢?包括创造性、情感交流、审美、艺术能力,还有我们的综合理解能力、我们把碎片连成故事这样的讲述能力,我们的体验。所有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不可靠的东西,其实往往是人类智慧非常独特的能力。
智能化会对我们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智能革命的初期,这是不可避免的行业大趋势。
但在智能时代开始的时候,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力争做控制世界的2%人,而不是被智能化浪潮所淘汰。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他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提到了一个“技术爆炸”理论。该理论认为,文明进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见的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强大的文明。
从人类科技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也基本符合。而文明的发展,壮大,其实是由我们每个人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
所以,与其担心未来,不如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提高自身的价值。
5年,10年,甚至30年,50年,活在现在的我们,难道还不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吗?
除非你真的想“躺平”,除非你能傍上大树,否则,那真的没办法了。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