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互联网行业风生水起,从业人员薪资也是水涨船高。相对资深大厂程序员动辄年薪大50-100万,而程序员作为互联网行业的第一建设者,舆论热点也是从未掉队。先是频频爆出的996.icu问题,极高的工作强度透支身体,每天漫长的工作时间,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再是偶尔爆出的裁员性消息,猝死言论。再加上无数自媒体推波助澜,程序员似乎成了一种无比神秘的存在。
作为一个青春代小程序员,小编会发布一个专门的系列,谈一下对程序员这个行业的认识,为大家抽丝剥茧,一块读懂程序员的喜怒哀乐。今天我们第一波先谈谈,什么是快乐星球,啊呸,什么是程序员真实的入行门槛。
小编目前就职于字节,工作几年来积累了不少的行业信息,认识了不少的朋友。那现在就从自身视角谈谈对此事的认知。
门槛不只是最低标准。
门槛很容易被认为是最低的入行标准,先入行再想别的。但是在程序员界,尤其是现在360行,行行计算机的背景下,有绝大部分人,还没入行或者刚刚入行,就已经注定要出局了。一步慢,步步慢。入行的起点其实影响的是以后每一步的高度,长期积累下来就成了自己的职场画像,影响市场对自己的定位。所以真的想从事这个行业,最低入行门槛可以让你入行,但是也能保证,你大概率只能成为行业的底层,被迫出局。每个行业真实的门槛其实比绝对门槛要稍高,起码要保证自身有足够的上升空间,不至于在行业食物链的最底端。
入行的炮灰级标准
码农真实的硬性要求很少,甚至前些年对学历对专业都十分宽容,只要是个人,有个基本的学历不至于太难看,原则上都有办法入行。参加一些培训班,进行简单包装,学习基础知识。虽然近些年基本要求有所提高,但是入场券仍然算是人手一张。有句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越低的入行标准往往代表越激烈的竞争。比如高考,当人人都可以考大学时,往往找工作时就会千军万马,一岗难求。宽进必然严出。只靠最低标准入行的,往往徘徊于小公司之间,几年后,简历充斥的小厂背景,平庸的工作能力,会极大阻塞他们的上升通道,也是行业第一批被挤压出局的人。
如果不想做炮灰,那么需要怎么样才可以真正拿到门票呢?
其实有些标准是隐形的,进来时不需要,进来后处处要。
1. 学历,学历可不只是一张白纸,也不是一张门票,而是一个证明。代表了求职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基础思维,认知,学习能力。所以稍微有点选择权的公司,会将学历当作第一筛选要素。目前来讲,学历及211以上是比较够用的。普通二本也可以有操作空间。 二本以下,不建议入行,因为很容易第一步走不好,变成炮灰出局。不过事无绝对,以上论述只是在大概率的背景下。
2. 思维逻辑能力。 程序员的工作内容中,写代码其实只占一小部分,还有相当部分时间用于对项目的剖析,理解。 会议沟通确定方案,大脑进行各种信息输入输出。 这对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也是程序员往上走的必备要素。
3. 自我驱动,执行力。 互联网是个比较松散的行业,提倡的工程师文化最早形成于国外。其实大家发现,往往越松散的环境,越低的绝对门槛,就越卷,想要成功对个人的要求就越高。这也是为什么程序员行业内部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这个方差如此之大。 在从业过程中始终保持竞争力,就必须要有执行力。需要自驱去做很多事情。 有句话便是自己不革命,就要等着别人革你的命。 自我驱动便是一个自我革命的过程。
4. 玩转行业,社交能力。什么?社交。程序员还需要社交?是的!没错。每个工作都需要社交。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社交。只是目的不同,手段不同,方式不同。 程序员的社交沟通在于如果说服你的同事,推动一个事情的执行。在于如何对同级,对上级采取不同的策略,建立良好的印象,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拿到更好的成绩,在于如何扩大自己在团队内部的影响力,把自己的价值推销出去。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程序员。这些都不可或缺。
其实这是个比较复杂的认知问题,不只是列一个招聘标准那么简单。限于篇幅和时间问题。小编还要去公司写代码,只能先写这么多了。后续会持续发文,逐步丰富成一个完整系列,期望对感兴趣的朋友起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