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再一次为物联网产业注入了强心剂。
《行动计划》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物联网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计划。
其实追溯到今年7月,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朱秀梅就在第八届国际物联网传感技术峰会上透露表示,物联网正在成为支撑网联化、智能化的关键基础底座,工信部正在抓紧制定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速推动全面感知、安全可信的基础设施建设。
9月初,工信部直属单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也正式对外发布《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与区域发展报告》,阐明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向好,产业链基本完善,部分领域协调发展,重点企业加速发展,规模能力不断壮大……同时,也存在着政策性不够、产业发展布局不平衡、地方发展特色不突出、缺少骨干龙头企业、研发能力有待提升、产业投资渠道较少、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需重视等痛点难题。
可以认为,《行动计划》经过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得以推出,并且联合多部门共同颁布,是物联网产业圈内极为重要的一则行动纲领,透露出不少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及目标:
1. 突破核心技术。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物联网操作系统、新型短距离通信等关键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物联网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IPv6等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取得产业化突破;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
2. 完善产业生态。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能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若干国家物联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带动物联网产业加速向规模化、集约化、高价值发展。
3. 扩大应用规模。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家居等重点领域,加快部署感知终端、网络和平台,形成一批基于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具有大规模推广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有力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IPv6在物联网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
4. 健全支撑体系。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完成40项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建立面向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的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试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平台。
步履不停,物联网将随“多地加快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之浪潮获得成长
从2020年政策定调“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算起,全国各省市皆已陆续颁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其内核悉数围绕“构建泛在互联的一体化网络”、“形成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平台”、“推进细分领域智慧应用项目”等展开。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0.9%。其中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16.0%,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8.6%,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5%,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
到2021上半年,数据显示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2.4%。且业内普遍预测下半年随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可能提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仍将是关注重点。
正如上海市年初发布的《社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其目标到2022年,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全面融入社区生活,包括建成全市统一的智慧社区数字底座,构建高效智能的智慧终端设施网络,形成规范有序的智能设施管理机制,建成环境友好的智能建设支撑体系。
类似在《行动计划》中也有提到社会治理属于重点任务范畴:目标要推动交通、能源、市政、卫生健康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将感知终端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打造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搭建综合管理和数据共享平台,充分挖掘多源异构数据价值,推动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总而言之,物联网是千行百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设施。
眼下《行动计划》为物联网产业提出了政策引领、人才培养、财税金融支持、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对接等保障措施,是一股重要的推动力,给了产业更多信心。
未来,我们还可以期待地方政府结合地区情况制定的细分策略,期待物联网产生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