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 Change Streams性能优化实践

开发 前端 MongoDB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事件订阅方式,来完善上述不足,并探讨通过并发预读的方式,来提升原生Change Streams的性能。

 [[425468]]

简介:基于MongoDB的应用程序通过Change Streams功能可以方便的实现对某个集合,数据库或者整个集群的数据变更的订阅,极大的方便了应用对数据库变化的感知,但是当前Change Streams对部分数据的变化并没有提供对应的事件(创建索引,删除索引,shardCollection)等,本文介绍一种新的事件订阅方式,来完善上述不足,并探讨通过并发预读的方式,来提升原生Change Streams的性能。

一、前言

MongoDB作为一款优秀的NOSQL数据库,支持海量存储,查询能力丰富以及优秀的性能和可靠性,当前大部分云厂商都提供了兼容MongoDB协议的服务,用户使用广泛,深受国内外用户和企业的认可。

MongoDB从3.6版本开始提供了Change Stream特性,通过该特性,应用程序可以实时的订阅特定集合、库、或整个集群的数据变更事件,相比该特性推出之前通过监听oplog的变化来实现对数据变更的感知,非常的易用,该特性同时支持副本集和集群场景。

Change Streams功能目前支持大部分数据操作的事件,但是对于与部分其他操作,如创建索引,删除索引,ColMod, shardCollection并不支持,而且目前Change Streams内部实现是通过Aggregate命令的方式完成的, 对于分片集群场景下, 在mongos节点是通过单线程汇聚的方式完成从shard节点上oplog的拉取和处理,当实例写入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感知数据的实时变化会有延迟,性能有待提升,对于ChangeStreams目前的性能问题,官方也有过探讨https://jira.mongodb.org/browse/SERVER-46979。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的Change Stream实现机制,结合客户实际使用场景,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并发预读的事件监听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并应用到客户实际迁移和数据库容灾的场景中。

二、Change Steams 机制介绍

Change Streams支持对单个集合,DB,集群进行事件订阅,当业务程序通过watch的方式发起订阅后,背后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Change Streams内部实现是通过Aggregate的方式实现的,所以watch背后,对应的是客户端向MongoDB Server发起了一个Aggregate命令,且对Aggregate的pipeline 参数中,添加了一个$changeStream的Stage, 结合客户端其他参数,一起发给MongoDB Server。

当Mongo Server收到Aggregate命令后,解析后,会根据具体的请求,组合一个新的Aggregate命令,并把该命令发给对应的Shard节点,同时会在游标管理器(CursorManger)中注册一个新的游标(cursor),并把游标Id返回给客户端。

当Shard Server端收到Aggregate命令后,构建pipeline流水线,并根据pipeline参数中包括了Change Steams参数,确定原始扫描的集合为oplog,并创建对该集合上扫描数据的原始cursor, 和对应的查询计划执行器(PlanExecutor),构建PlanExecutor时候,用了一个特殊的执行Stage, 即ProxyStage完成对整个Pipeline的封装,此外也会把对应的游标ID返回给Mongos节点。

客户端利用从Mongos节点拿到游标ID, 在该游标上不断的执行getMore请求,服务端收到getMore请求后,最后通过cursor的next调用,转发请求到shard节点,拿到数据后,归并后返回可客户端,完成了整个Change Streams事件的订阅。

Shard上pipeline具体执行的细节不在本文重点介绍范围,这些就不详细展开了。

原生Change Stream目前使用上有如下限制:

1. 支持DDL事件不完善

Change Stream目前支持的事件如下:

  • Insert Event
  • Update Event
  • Replace Event
  • Delete Event
  • Drop Event
  • Rename Event
  • DropDatabase Event
  • invalidate Event

显然上述事件并没有完全覆盖MongoDB内部全部的数据变更的事件。

此外,对于在集合上监听的Change Streams, 当出现集合或者所属的DB被删除后,会触发一个invalidate Event, 该事件会把Change Streams的cursor关闭掉,导致Change Streams无法继续进行,对于通过Change Streams来实现容灾的场景,显然是不够友好的,需要重新建立新的Change Streams监听。

2. 事件拉取性能有待提升

如上述分析,当前的Change Streams请求发到Mongos节点后,通过单线程的方式向每个Shard节点发送异步请求命令来完成数据的拉取,并做数据归并,如果将该方式替换为多线程并发拉取,对于分片表来说,性能会有提升。

三、 并行Change Streams架构和原理

3.1 并发Change Streams架构介绍 

针对上述的一些使用限制,我们结合实际客户使用需求,提出一种新的并发Change Streams(Parallel Change Streams)的方式,来尝试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提升原生Change Streams的性能,我们在Mongos 节点引入如下几个新的组件:

  • Change Streams Buffer

与Shard是一对一的关系。每个Change Streams Buffer 默认1GB,在Buffer满之前,该Buffer无条件的向对应的Shard(secondary节点)拉取Change Streams数据。

  • Merged Queue

Merged Queue是一个内存队列,是Change Streams Buffer的消费者,是 Bucket的生产者。Merged Queue 归并所有Shard的Change Streams Buffer,并等待合适的时机按照规则放入对应Client的Bucket。

  • Bucket

Bucket 是一个内存队列,是MergedQueue的消费者,是Client的生产者。每个Client对应一个Bucket。每个Bucket维护该Bucket内所有文档的的集合。

  • Merged Queue 与Bucket的交互过程

Merged Queue不停的从头部拿出尽可能多的数据,并从前往后的按照hash(document.ns)%n的规则放入对应的Bucket, document.ns是指这个文档的NameSpace, 所以同一个集合的数据一定在一个Bucket里面。

3.2 对DDL事件的增强 

并发Change Stream除了支持原生的Change Stream外,还新增支持如下事件:

  • CreateCollection Event
  • CollMod Event
  • CreateIndex Event
  • Drop Index Event
  • CreateView Event
  • DropView Event
  • ShardCollection Event

本文以ShardCollection为例来说明如何实现新增DDL事件的支持:

当执行ShardCollection命令的时候,Config节点会向该集合的主Shard发送一个shardsvrShardCollection命令,主Shard收到改请求后,我们在该命令的处理流程中记录了一个type为noop的oplog, 并把该命令的详细内容写入到oplog的o2字段里面,以此来实现shardcollecton事件的追踪。

之后在处理Change Streams流程的pipeline中,我们对noop事件进行分析,如果其中内容包括了shardCollection事件相关的标记,则提取该事件,并返回给上层。

3.3 如何使用 

1 如果想创建并发change Stream,需要先通过如下命令创建bucket和cursor:

  1. db.runCommand( 
  2.  
  3.  
  4.     parallelChangeStream: 1,  
  5.  
  6.     nBuckets: Required,<int>,  
  7.  
  8.     nsRegex: Optional,<Regex>,  
  9.  
  10. startAtOperationTime: Optional,<Timestamp>,  
  11.  
  12. }) 

参数说明如下:

parallelChangeStream :开启并行changeStream

nBuckets:要创建的bucket的数目

nsRegex:可选,定义要订阅的集合,一个正则表达式。

startAtOperationTime:可选,表示订阅的事件从哪个时间点开始。

返回值:

  1. "cursors" : [ 
  2.  
  3.     NumberLong("2286048776922859088"), 
  4.  
  5.     NumberLong("2286048779108179584"), 
  6.  
  7.     NumberLong("2286048780088774662"), 
  8.  
  9.     NumberLong("2286048777169702425"), 
  10.  
  11.     NumberLong("2286048779233363970"), 
  12.  
  13.     NumberLong("2286048779250024945"), 
  14.  
  15.     NumberLong("2286048776628281242"), 
  16.  
  17.     NumberLong("2286048778209018113"), 
  18.  
  19.     NumberLong("2286048778833886224"), 
  20.  
  21.     NumberLong("2286048777951363227"
  22.  

Cursors :返回的Mongos侧的Cursor ID。

当获取到所有Cursor ID后,客户端就可以并发的(每个CursorId一个线程)通过getMore命令不断的从服务端拉取结果了。

断点续传

ParallelChangeStream的断点续传通过startAtOperationTime实现,由于每个cursor的消费进度不一样,恢复的断点应该选用n个cursor的消费值的最小值。

四、性能对比

针对新的Parallel Change Stream和原生的Change Streams ,我们做了较长时间的对比测试分析,所有测试场景采用的测试实例如下:

实例规格:4U16G, 2个Shard(副本集) ,2个Mongos,

磁盘容量:500G

测试数据模型:通过YCSB 预置数据,单条记录1K , 单个分片表1000w条记录。

下面分几个场景分别介绍:

1. 集群模式1分片表场景测试 

测试方法:

1) 创建一个Hash分片的集合,预置16 Chunk

2) 启动YCSB , 对该集合进行Load数据操作,Load数据量为1000w ,设置的Oplog足够大,保证这些操作还在Oplog中

3) 分别启动原生Change Streams 和 Parallel Change Streams,通过指定startAtOperationTime来观察订阅1000w条记录分别需要花费的时间。

4) 由于是单个表, nBuckets 为1

测试数据如下:

    读取总数据量 花费总时间(ms  TPS( 个/s)
Change  Streams 1000w 432501 23148
Parallel Change Streams(1 bucket) 1000w 184437 54361

2. 集群模2分片表场景测试 

测试方法:

1) 创建2个Hash分片的集合,预置16 Chunk

2) 启动YCSB , 同时对这2个集合进行Load数据操作,每个集合Load数据量为1000w ,设置的Oplog足够大,保证这些操作还在Oplog中

3) 分别启动原生Change Streams和Parallel Change Streams,通过指定startAtOperationTime来观察订阅4000w条记录分别需要花费的时间。

4) 由于是2个表, nBuckets 为2

测试数据如下:

    读取总数据量 花费总时间(ms  TPS( 个/s)
Change  Streams 4000w 2151792 18484
Parallel  Change Streams 4000w 690776 55248

3. 集群模式4分片表场景测试 

测试方法:

1) 创建4个Hash分片的集合,预置16 Chunk

2) 启动YCSB , 同时对这4个集合进行Load数据操作,每个集合Load数据量为1000w ,设置的Oplog足够大,保证这些操作还在Oplog中

3) 分别启动原生Change Streams和Parallel Change Streams,通过指定startAtOperationTime来观察订阅4000w条记录分别需要花费的时间。

4) 由于是4个表, nBuckets 为4

测试数据如下:

    读取总数据量 花费总时间(ms  TPS( 个/s)
Change  Streams 4000w 2151792 18596
Parallel  Change Streams 4000w 690776 56577

总结:通过实际测试可以看出来, Parallel Change Streams这种方式性能有极大的提升,实际上我们后续根据实例规格,通过调整内部Bucket和Buffer的缓存大小,性能还可以继续提升,同时随着分片表数据量和Shard节点数量的变多,和原生Change Streams 的性能优势会更加明显。

五、并发Change Streams使用场景分析

并发Change Streams非常适合在MongoDB集群的容灾场景,应用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对特定的集合或者DB进行监听,可以实时的感知到源端实例的数据变化,并快速的应用到目标端,整体实现较低RPO。

此外,并发Change Streams也可以应用到PITR场景中, 通过并发Change Streams良好的性能,实时实现动态数据的跟踪并记录,使得PITR的可恢复时间更短。

六、未来展望

当前的并行Change Streams的实现中,merge queue中的事件分发到bucket的事件中,我们采用的策略是基于事件的NameSpace的HASH值,传递给对应的bucket中,这种策略对于单集合的场景,性能优化有限,后续我们计划同时提供基于事件的ID内容的HASH值,把事件分发到不同的bucket中,这种方式能进一步的提升系统并发性能,带来更好的性能优化效果。

七、总结

通过引入一种新的并发Change Streams的方式,支持更多类别的MongoDB事件的订阅,同时在事件监听的性能方面相比原生有较大的提高,可以广泛应用在数据库实例容灾, PITR,数据在线迁移业务场景中,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责任编辑:张燕妮 来源: MongoDB中文社区
相关推荐

2020-03-23 15:15:57

MySQL性能优化数据库

2010-07-06 09:07:09

2020-07-17 19:55:50

Vue前端性能优化

2022-10-28 13:41:51

字节SDK监控

2019-08-02 11:28:45

HadoopYARN调度系统

2022-03-29 13:27:22

Android优化APP

2017-03-01 20:53:56

HBase实践

2014-03-19 14:34:06

JQuery高性能

2012-12-24 09:55:15

JavaJava WebJava优化

2016-11-17 09:00:46

HBase优化策略

2022-07-15 09:20:17

性能优化方案

2022-07-08 09:38:27

携程酒店Flutter技术跨平台整合

2011-08-11 09:45:25

2023-05-31 06:49:54

图表查询数据查询

2021-09-02 10:10:59

技术VS Code实践

2023-10-30 16:14:44

Metrics SD数据库

2023-12-30 14:05:32

Golangstruct数据结构

2019-05-21 09:40:47

Elasticsear高性能 API

2022-12-28 20:11:25

图数据库

2023-10-31 12:50:35

智能优化探索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