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用一张利用MindMaster绘制思维导图开篇来阐述本文的主要内容,读者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自己的思维导图。webpack除了基础的配置外,还需要进行优化。对于开发环境主要优化打包构建速度和代码调试;对于生产环境主要优化打包的构建速度和代码运行的性能。
一、开发环境
1.1 构建速度
在开发环境中为了提升代码构建速度,可以利用HMR(模块热替换)来实现,通过该功能可以允许只变更更新内容,而不需将所有内容进行构建,极大提升构建速度。
1. 开启
- module.exports = {
- // ...
- devServer: {
- hot: true,
- }
- }
2.样式文件
对于样式文件,借助于style-loader即可实现模块热替换,这是因为此loader使用了module.hot.accept,在样式改变后就可以热更新到style标签中。
3.js文件
对于js文件默认不能使用HMR功能,为了让js文件支持该功能,可以借助于module.hot.accept这个接口,当监听的模块更新后,触发一个回调函数对更新做出响应。(注意:只能处理非入口js文件,因为入口js文件会引入其它文件,重新引入导致重新加载)。
- // 判断是否启动热更新
- if (module.hot) {
- module.hot.accept('./js/add.js', () => {
- console.log(add(1, 2));
- });
- }
1.2 代码调试
1.2.1 devServer
devServer主要目的是实现自动化(自动编译、自动打开浏览器、自动刷新浏览器……)。为了实现该功能,可以借助webpack-dev-server,通过其可以构建一个小型的Web服务器,能够实时重新加载。(注意:利用webpack-dev-server启动的项目只会在内存中编译打包,不会有任何输出,这是因为访问内存中的代码比访问文件系统化中的文件更快)
- module.exports = {
- // ...
- devServer: {
- // 启动gzip压缩
- compress: true,
- port: 3000,
- open: true,
- }
- }
1.2.2 source map
利用source map可以将编译后的代码映射回原始源代码,从而更容易地追踪error和warning。对于如何生成source map,利用devtool选项,其选项值可以是:[inline-|hidden-|eval-][nosources-][cheap-[module-]]source-map,每个值具体含义可参照官网。
开发环境要求构建速度快、调试更友好。构建速度快,肯定采用内联方式(eval和inline);为了使调试更友好,则需要定位到代码位置,可以使用source-map、cheap-module-source-map、cheap-source-map。综上所述可以使用eval-source-map 或 eval-cheap-module-source-map。
因为内联方式会让代码体积变大,所以在生产环境下不用内联方式。在生产环境条件下,需要考虑两点:源代码是否需要隐藏、调试如何更友好。若隐藏代码可以使用nosource-source-map和hidden-source-map;为了调试更友好,可采用source-map和cheap-module-source-map。
- module.exports = {
- // ...
- devtool: 'eval-source-map'
- }
二、生产环境
2.1 打包构建速度
2.1.1 oneOf
每个文件对于rules中的所有规则都会遍历一遍,如果使用oneOf就可以解决该问题,只要能匹配一个即可退出。(注意:在oneOf中不能两个配置处理同一种类型文件)
- module.exports = {
- // ...
- module: {
- rules: [
- {
- oneOf: [
- // ...
- ]
- }
- ]
- }
- }
2.1.2 babel缓存
Babel在转义js文件过程中消耗性能较高,将babel-loader执行的结果缓存起来,当重新打包构建时会尝试读取缓存,从而提高打包构建速度、降低消耗。
- module.exports = {
- // ...
- module: {
- rules: [
- {
- test: /\.js$/,
- exclude: /node_modules/,
- loader: 'babel-loader',
- options: {
- // ...
- // 开启babel缓存。第二次构建时,会读取之前的缓存
- cacheDirectory: true
- }
- }
- ]
- }
- }
2.1.3 多进程打包
webpack构建过程中需要大量文件进行解析和处理,所以构建时文件读写和计算密集型的操作,而运行在Node.js之上的Webpack是单线程模型,所以构建起来速度会比较慢,此时为了提升构建速度,可以选择发挥多核CPU电脑的功能,利用多进程来提升构建速度。可以利用thread-loader来进行多进程打包,将该loader放置在其他loader之前, 放置在这个 loader 之后的 loader 就会在一个单独的 worker 池(worker pool)中运行(注意:每个 worker 都是一个单独的有 600ms 限制的 node.js 进程,只有工作消耗时间比较长才需要多进程打包)。
- module.exports = {
- // ...
- module: {
- rules: [
- {
- // ...
- use: [
- {
- loader: 'thread-loader',
- options: {
- workers: 2 //两个进程
- }
- },
- // ...
- ]
- }
- ]
- }
- }
2.1.4 externals
externals告诉在Webpack要构建的代码中使用了哪些不用被打包的模块,也就是说在运行时再去从外部获取这些扩展依赖,这样就会减少打包的内容,从而减少打包时间并减小包的体积。例如直接通过script标签从CDN中引入jQuery,而不是将它打包。
- module.exports = {
- externals: {
- // 拒绝jQuery被打包进来
- jquery: 'jQuery'
- }
- }
2.1.5 DLL
DLL即动态链接库,使用该技术能够对某些库(react、vue、jquery……)进行单独打包,通过单独打包后,后续可直接引用,不需要再次进行打包(只需要打包一次),极大提升构建速度。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三个步骤:
1.新建webpack.dll.js文件,用来进行单独打包生成动态链接库文件和mainfest.json,这样在以后构建的时候就不用重复打包了,可直接引用。(该文件中用到DllPlugin插件,用于生成mainfest.json文件,提供一个映射关系)
-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 module.exports = {
- entry: {
- jquery: ['jquery']
- },
- output: {
- filename: '[name].js',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ll'),
- library: '[name]_[hash]'// 打包的库里面向外暴露出去的内容叫什么名字
- },
- plugins: [
- // 打包生成一个mainfest.json,从而提供和对应包的映射
- new webpack.DllPlugin({
- name: '[name]_[hash]',// 映射库的暴露的内容名称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ll/mainfest.json'),// 输出文件路径
- })
- ],
- mode: 'production'
- };
2.在webpack.config.js文件中配置webpack.DllReferencePlugin,从而在主文件中引入打包好的动态链接库文件,从而让主文件知道哪些文件不需要打包,打包库里的名字是什么……
- module.exports = {
- // ...
- plugins: [
- new webpack.DllReferencePlugin({
- manifest: resolve(__dirname, 'dll/mainfest.json')
- }),
- ]
- }
3.由于动态链接库文件并没有被引入进html文件中,利用add-asset-html-webpack-plugin插件即可将该链接库文件在html中自动引入。
- module.exports = {
- // ...
- plugins: [
- new AddAssetHtmlWebpackPlugin({
- filepath: resolve(__dirname, 'dll/jquery.js')
- })
- ]
- }
2.2 代码运行性能
2.2.1 缓存
获取资源是比较耗费时间的,利用缓存可以降低网络流量,使网站加载速度更快。由于强缓存会存在内容不能及时更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则需要为webpack配置的文件名加上hash值。对于webpack中hash值主要有三种:hash、chunkhash、contenthash。由于缓存希望一个文件改动只会影响该文件的缓存,其余文件缓存不失效,所以该hash值应该选择根据文件内容生成的hash值contenthash,即文件命名中添加contenthash。
hash值类型 | 特点 |
---|---|
hash | 每次webpack构建时生成一个唯一的hash值 |
chunkhash | 根据chunk生成hash值,来源于同一个chunk,则hash值就一样 |
contenthash | 根据内容生成hash值,文件内容相同hash值就相同 |
2.2.2 tree shaking
通常用于描述移除 JavaScript上下文中的未引用代码(dead-code),让代码体积变的更小。为了实现该功能,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使用ES6模块,二是开启production环境。(注意:为了放置将可能有副作用的文件(例如:css文件)删除掉,则需要将其添加到package.json文件中的sideEffects的配置中(例如:"sideEffects":["*.css"]))。
2.2.3 代码分割
代码分割就是把打包输出的代码分离到不同的bundle中,然后可以按需加载或并行加载这些文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入口起点、防止重复、动态导入。
1.入口起点
利用单入口和多入口(对象形式)的方式进行拆分,有一个入口就会输出一个bundle。对于这种方式存在重复引用的弊端,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利用SplitChunksPlugin插件,即下面的防止重复的方法。
2.防止重复
利用SplitChunksPlugin可以进行公共代码提取,提取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可以将来自node_modules文件夹下的模块单独打包为一个chunk输出;另一类是对于多入口,会自动分析多入口chunk中公共文件(该文件大于30kb才会单独打包)并单独打包为一个chunk。
- module.exports = {
- // ...
- optimization: {
- splitChunks: {
- chunks: 'all'
- }
- }
- }
3.动态导入
利用import()语法能够实现动态导入,从而将某个文件单独打包。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add' */'./js/add')
- .then(({ add }) => {
- console.log(add(1, 2));
- })
- .catch(() => {})
2.2.4 懒加载
懒加载是一种很好的优化方式,当代码被需要时才会进行下载,这样就加快了应用的初始加载速度并减轻了代码的总体体积(因为有些代码永远不会被加载)。实现方式就是在异步代码中使用import()语法引入文件,这样就起到懒加载的作用。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 => {
- import(/*webpackChunkName: 'test'*/./test)
- .then(() => {})
- .catch(() => {})
- })
2.2.5 预加载
预加载主要用于加载未来可能使用的文件,利用预加载可以在使用之前提前加载文件。对于预加载,其实是在父chunk完成加载后浏览器空闲了再加载资源。通过在import()语法中添加webpackPrefetch:true来实现预加载。
- import(/*webpackChunkName: 'test',webpackPrefetch: true*/./test)
- .then(() => {})
- .catch(() => {})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前端点线面」,作者前端点线面。转载本文请联系前端点线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