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担心人工智能会不会颠覆人类的理由无非就两个:第一,人们担心机器人的便利性和低成本会抢走他们的饭碗,让人们失业,无工作可干。第二,人们担心人工智能机器人诞生出自己的思想形成一个新的物种,然后通过他们强大的实力,把人类变成现在动物园里的动物一般,圈养起来。人工智能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和机器人绑定在一起的,在以前,机器人就是单纯的工具,就像斧头,铁锹一般。那他是如何发展至今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人工智能的成长史:1920年,恰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万能机器人》,人类社会首次出现了机器人这个词语,在剧本中,全部的流水线工人都被高效率的仿人类机器给取代,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久之后,机器人这个概念就走出了小说剧本的范畴。
1939年,当人们对机器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弗兰克斯坦杀死制造它主人的记忆中时,西屋电气公司那次在纽约世博会上,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家用机器人——伊莱克。伊莱克是全部用铝制材料包装成人的外形的原始机器人,它的骨架是由马达和电动齿轮组成的,能发出77个英语词汇,还可以勉强走路,抽烟。虽然它离真正能为人类做家务活这一目标还很远,但在当时使得人们对家用机器人充满了各种憧憬。
1950年,科学家图灵在论文《计算机与智能》中,提出了赫赫有名的图灵猜想——机器人会不会思考?同年,著名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也在这一年为机器人设定了道德标准,这就是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也叫阿西莫夫法则。这三条定律影响了未来几十年间,人类对机器人的看法。
机器人道德标准一共有三条:
机器人永远不得伤害人类,也同样不能在人类危险时置之不理。
除非违背第一定律,否则机器人必须服从特定人员的命令。
除非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否则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安全。
在这三条定律的保证下,人类激发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出有用机器人为人类服务的兴趣。
1954年,美国的乔治·德沃尔首次申请了关于工业机器人的相关专利。并于1956年与恩格伯格成立了一家机器人公司。1959年,这家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尼梅逊。
1961年,这台机器人被允许在工业中运行。这是一台可以编程的机器人机械手。可以伸长两米远,同时能够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在工厂或者实验室,甚至可以像人类一样熟练地完成多种任务。自此,人类进入了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时代。1961年,通用汽车公司将这种机器人手臂成功应用在车间的生产线上。不出所料的,这种高效率的机器人很快就在世界各地的生产车间大量普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发展机器人领域,在我国所颁布的“七五计划”中,机器人领域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986年3月。政府又出台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并设立了智能机器人项目。机器人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目前,中国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连续六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应用市场。
当时所有发明出来的机器人都处于起步阶段,仅限于生产线上的重复性质的工作。如果需要它们帮助人类完成更复杂的工作,他们就需要收集外部环境数据进行学习,形成独立思考,还必须要通过专门的图灵测试,才勉强能算的上是人工智能的标准。在此之前,所有的机器人完全都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单纯的工具,完全不具备人们所担心的颠覆性,只会让大量底层员工失业。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一直在开发有人工智能程序引导的机器人。1972年,斯坦福研究所研发出了一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智能机器人——沙基。这台机器人的摄像镜头和碰撞传感器可以向隔壁的电脑主机发送相关信号,并且在得到人类的许可后,沙基机器人就可以随机地处理各种未知的突发情况,虽然它很木讷且非常的不靠谱,但为沙基所设计的这一套智能程序,成为了人工智能历史上的里程碑。
20世纪90年代,电子计算机更新迭代迅速,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IBM公司发开发出超级计算机——深蓝。这种超级计算机也同样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就像《钢铁侠》里的贾维斯的阉割版。
1997年,人工智能深蓝完胜了当时著名的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人工智能在最擅长的领域被打败。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又开始发酵。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类可以将大量的晶体管压缩到微型芯片上,使得人工智能的运行速度和储备容量可以以指数形式高速增长。
到90年代末,微型芯片已经非常智能了,演算能力和决策能力都非常成熟了。研发人员将人工智能程序芯片安装在机器人身上,机器人开始具备决策能力。从此,真正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诞生了。它们可以为人类处理各种复杂危险的任务。
2000年,本田公司制造出了陪伴型机器人——阿莫斯。希望能够进一步帮助人类解决生活中的孤独问题。2013年,丰田制造的陪伴型机器人——基路宝进入国际空间站。它们像好朋友一样,在太空中陪伴了宇航员一起度过了整整18个月。
2005年11月,23辆搭载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系统的赛车,在莫哈维沙漠进行了两百多公里的长途比赛,最终由性能较好的斯坦利获得了冠军。这次无人驾驶越野赛标志着无人驾驶汽车正式进入人类社会。接下来,特斯拉和谷歌两大巨头相继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来开发自家的自动驾驶汽车,期望抢先一步争夺这新兴产业的市场份额。
2018年12月,谷歌旗下的维摩公司推出全新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这项服务的现世,成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最大的分水岭。人类这是第一次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了行驶在马路上的智能机器人。控制这些汽车的人工智能程序,必须要进行数百万小时的驾驶培训和学习,才能正式上路载人。尽管无人驾驶领域还存在着一些很大的缺陷,但人工智能的驾驶技术终将会超越人类。更主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人类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人工智能来保证,这说明了人类对待人工智能是比较善意的。
这就是人工智能从被发明到现在所有的重要历程。那么人工智能会不会颠覆它的造物主呢?如果还在机器人三定律的基础上寻求答案,那么很明显——会!总会有人认为,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类绝对能在最后一刻,拥有拔网线断电路的权利,但你要明白,即使是在今天,想要要关掉一个互联网大厂,也不是像你想象中的那样,随意按下关机键就结束了。像腾讯,谷歌这样的大厂,他们的网络都是建立在全球各地的服务器集群之上的,如果你只是关掉一台两台,对整体根本就没有丝毫影响。
再说了,当初人们发明云计算服务网络,不就是为了让互联网不能被随意地停掉吗?如今的那些大厂,现在正在收购各种太阳能,风能发电基站,他们是想把所有的云计算平台和整个独立的电力系统直接连接起来。这就是典型的“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自己找草吃”。这才是资本家眼中效率的完美运用。他们正在打通“天网系统”的最后一步,多年后,当所有的信息系统和能源系统彻底交织在一起时,谁又有资格和能力将它干掉呢?
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曾经说过,人类正在因为自己的科技进步,慢慢走向深渊,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打开的潘多拉魔盒的钥匙。他多次警告人类不要往人工智能领域过度开发。
至于所谓的机器人三定律,明显有太多的漏洞,比如说一个恐怖分子正在开枪射杀无辜的群众,身边正好有一个搬运机器人。它有能力一把将恐怖分子干翻。请问这个机器人该不该出手?根据第一条定律,它不能伤害恐怖分子,因为恐怖分子也是人类,同时也不能不作为看着人类被杀害而不管不顾,到时候它就会陷入两难境地,可能会当场死机。
不止如此,如果定律一直保持不变,随着AI的更新迭代,人类制造的机器已经可以实现自我学习,总有一天,人工智能机器人很可能会拥有自我的思考方式。根据相关专家分析,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人类为了解放劳动力所生产的工具,相对于人力来说,他们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不需要休息,效率极高,不具有法律意义,不用担心工伤,保险,甚至“悍不畏死”,可以说从身体结构来说它们比人类更加适应各种环境,在这种前提下,给机器人赋予感情就变成了一个很可怕的事情,一旦它们自我意识觉醒,从人为操控变成自主判断,直到彻底脱离人类掌控范畴,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敌人。他们会产生欲望,野心,甚至会为了夺取地球所有权对人类发起灭族之战。所以说,三定律并不能保证人类的至高无上地位。
那怎么办?难道人类就只能放弃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个便捷的工具了吗?
当然不是,鉴于三定律很早就有人发现了这些漏洞,于是有的人提出了更多的定律。
比如说
第零定律——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整体,或者坐视人类整体受到伤害。第四定律,除非违反高阶定律,否则机器人必须执行内置程序所赋予的职责。繁殖定律,机器人不得参与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除非新机器人的行为符合机器人定律等等。
所以说,看到了吧,人类是会随着时代技术的更新迭代而改变规则的,将会不停地修改成符合当代机器人的法则,机器人在更新,我们人类也同样在进步发展,我们人类将永远会压制住机器人的兴起,再说机器人会不会诞生自己的思想还不好说,这也只不过是人类的想象力的产物。只要我们人类的技术一直在进步,机器人就永远都不会颠覆它的造物主。你见过人类颠覆上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