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为昇腾重要的生态合作伙伴之一,软通智慧在人工智能上有哪些规划和布局?又是怎样以伙伴的身份与昇腾紧密合作发展人工智能生态?对此,软通智慧首席技术官、云与计算事业本部总经理杨旭青向51CTO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软通智慧首席技术官、云与计算事业本部总经理杨旭青
51CTO: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不断下沉的AI技术带来哪些行业变革?
杨旭青:随着AI应用成本的逐步降低,AI所适用的领域和场景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产业界、科技界、甚至是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都会受到AI的影响。尤其是在产业界的庞大链条上,AI的介入会让产业形态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例如降低投入成本、提高实施速度、优化迭代效率、开拓发展机会等。
51CTO:角逐人工智能多年,软通智慧在 AI 领域做了哪些工作?
杨旭青:软通智慧是一家技术型公司,我们希望通过做产业的AI赋能者,在AI的应用和技术层面上不断探索,从而改变产业。
技术层面,软通智慧在包括端层、平台层和应用能力三方面发力。端层,软通智慧旗下公司软智电子生产的各类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能够让AI算法在端侧设备上运行,实现边缘计算、边缘智慧。平台层上,软通智慧很早就开始研究AI的训练和推理平台,且已经形成了AI驱动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应用能力主要以AI能力为主要方向,以卓越能力中心为模型,形成AI能力并赋能给公司的各个业务线。
场景层面,软通智慧设立的智子实验室,定位是“智慧城市创新场景实践者”,致力于将多维传感设备进行突破、组合,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场景芯片并快速响应于各式各样的城市治理场景应用中,以期通过AI等技术的结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
我们认为,城市治理是AI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包括车辆违章、市政管理、治安管理等众多场景,每个场景都需要研发一套算法,耗时耗力。随着AI的深度应用,城市治理所面临的众多场景,慢慢会归为一套城市治理系统管理,来应对更多的场景治理,改善城市治理的效益与效果。
51CTO:软通智慧是一家以提供数据智能服务为核心的科技公司,那么大数据+AI是软通智慧发展AI的优势吗?
杨旭青:AI的应用会涉及整个管理体系的变化。要使数据具备智能能力,达到对城市治理进行预测预警的效果,企业不仅要擅长AI技术,还需要懂AI应用的场景。软通智慧的优势在于,在多个城市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场景实践经验,因此我们不仅对城市的数据形态比较了解,更擅长把AI应用到场景上,为城市提供数据智能服务。
例如,我们通过利用AI技术,来辅助管理贵阳南明区这样的超大型社区,解决了它实际存在的社会治安和管理问题,大大降低了人员成本,且提升了管理效率,成为社区治理的智慧样板。这不仅是软通智慧代表性的成绩,也是AI落地的代表性案例。
此外,软通智慧与住建部、发改委、信通院等合作,在我们擅长的数字孪生和城市仿真领域开展标准和算法模型的探索与研究,提高城市数据的有效性管理。
51CTO:软通智慧与华为是同舟共济战略合作伙伴,长期以来双方的合作是深入而全面的,那么与华为昇腾合作,您的感受是什么?
杨旭青:感受有三点:第一,华为在AI上越来越注重根技术,这是软通智慧和华为合作过程中最深的感触。像昇腾芯片、MindSpore、ModelArts、盘古大模型等,华为的根技术产品不仅发布速度快,而且越来越下沉;第二,华为具有带动产业发展的强烈意识,能够积极发展具有牵动性作用的产业界合作伙伴,完备产业生态;第三,华为在不断降低AI的使用门槛,通过SDK就可以将AI的能力应用到场景当中,让AI普惠化。另外华为也在驱动合作伙伴的更多高阶服务,这不仅会增强华为和合作伙伴们的生态凝聚力,也会促进整个信息产业界创新能力的提升。
51CTO:在与华为昇腾的合作关系中,软通智慧的角色是什么?
杨旭青:在与华为昇腾的合作过程中,软通智慧主要担当建设角色和运营的角色。建设角色是在初期帮助华为建设算力中心,在后期拉动产业生态,把AI的能力赋能给产业链的各个合作伙伴,形成产业规模时,软通智慧则担当运营角色。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与华为一起推动产业的发展和业务形态的改变:通过赋能的模式来带动产业的聚集、产业的形成,促进产业发展;通过人工智能体系的变化来改变业务形态;通过城市智能体所带来的结构变化,影响城市治理向运营型的方向转变,对打造智慧城市具有积极的作用。
51CTO:对于未来的合作,您的期望或者说目标是什么?
杨旭青:软通智慧作为将AI技术场景化落地的践行者,我们与华为的合作,不仅为我们的业务创新带来很强的驱动力,也给业务发展带来很大的刺激动力。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打造AI能力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将成为新型城市发展的趋势。作为华为昇腾重要的生态伙伴,软通智慧以华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合作伙伴”的重要身份,携手华为昇腾,驱动AI场景化创新,加速产业发展进程,发挥双方优势与能力,服务客户,服务产业,服务生态。